依照本校本位課程,自然領域設計一系列融入環境教育的課程,詳細課程規劃如下所示。
宜蘭縣立凱旋國中102年度學校特色課程計畫 自然領域
【七年級】
課程主題 | 認識我們的校園 |
課程目標 | - 認識校園的生態環境
- 認識校園生態的環境因子
- 認識校園生態的生物因子
- 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係
|
課程活動 單元名稱 | 對應願景 | 課程名稱 | 教學目標 | 教學活動重點 | 教學 節數 | 協同領域 或處室 |
對世界 有熱情 | 生意盎然的生態池 | 1.了解校園生態池的生物與環境組成。 2. 使學生了解,人類應該愛護環境且尊重所有的生命。 | 1.校園生態池實地訪查 2.討論生態池的現況 3.討論如何愛護環境與尊重生命 | 2 | 總務處 |
對自己 有期待 | 校園植物標本製作 | 1.認識校園植物 2.學習如何製作植物標本 | 1.校園實查及植物採集 2.植物標本實作 | 2 | 總務處 |
單元名稱 | 生意盎然的生態池 |
教學對象 | 七年級 | 教學時間 | 民國102年6月 |
教材來源 | 自編 | 教案設計者 | 李哲榮老師 |
設計理念 及願景連結 | 對世界有熱情 | 學習目標 | 1.了解校園生態池的生物與環境組成。 2.使學生了解,人類應該愛護環境且尊重所有的生命。 |
相對應能力指標 | | 融入議題 | 環境、人權 |
評量重點 | 課程討論 | 教學附件 | 學習單 |
教學活動內容 | 教學資源 |
引起動機 在學習了地球的生態組成以及生物與環境的互動之後,各位同學想不想一起到戶外實際訪查,嘗試當個小小生態學家呢?果然大家都很想趕快印證自己所學。 那麼,各位同學知不知道「等一下,老師最想帶大家認識的是哪一個校園生態環境?」這個區域,佔校園面積的比例不大,但是,是動植物登陸後最主要的棲息地。 沒有錯,就是校園的「水生生態池」。而為了讓大家能用最短的時間就能確實認識生態池,我們先做簡報教學,然後再帶大家實地訪查。 介紹水生生態池的概況
(1)生態池的條件 (2)學校生態池的位置與大小 (3)學校生態池的生產者(植物)與消費者(動物) 水生生態池實地訪查
(1)認識校園環境 (2)認識生態池的環境 (3)認識生態池的生物 實查後課程討論
| 教學簡報 學習單、相機 學習單 |
單元名稱 | 校園植物標本製作 |
教學對象 | 七年級 | 教學時間 | 民國102年5月 |
教材來源 | 自編 | 教案設計者 | 李哲榮老師 |
設計理念 及願景連結 | 對自己有期待 | 學習目標 | 1.認識校園植物 2.學習如何製作植物標本 |
相對應能力指標 | | 融入議題 | 環境、生涯 |
評量重點 | 植物標本作品 | 教學附件 | 學習單 |
教學活動內容 | 教學資源 |
引起動機: 問學生(1)是否知道宜蘭縣的縣樹、縣花?(2)這些植物有什麼特徵?(3)如果你/我無法明確描述,那麼可以用什麼方式讓不認識這些植物的人也能認識? 照相、網路查詢(現代科技)、畫畫(先人)……以及「實體標本」(古今適用)。 介紹植物標本的基本內涵及架構: (1)(a)經過壓製和乾燥後的標本是一完整的植株,是植物的一部份;也可能是一張照片、繪圖或影印本。 (2)(b)有一個原始標籤,標籤上有植物的名稱、採集地點、採集人以及採集號碼。 (3)(c)有一個碎片小包,內包有植物標本的一小部分或一個完整的小植株。 (4)(d)台紙上印有連續的號碼以及植物標本館的名稱。 標本標籤的填寫: 植物採集:
發放塑膠袋、標本標籤紙。關閉門窗,攜帶貴重物品,教室外集合整隊。 (1)認識校園環境。 (2)觀察校園植物 (3)採集校園草本植物2至3棵,採集後,裝入塑膠袋內同時添加少許水分,避免植物枯萎變形。 (4)記錄標本標籤 集合返回教室,清洗植株。 植物標本乾燥脫水 植物標本的擺置與固定、小包製作 評分與照相紀錄
| 查詢網路資料 學習單 學習單 塑膠袋、標本標籤紙、水、相機 報紙 卡紙、膠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