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大湖國小設置教學農場推展食農教育活動
一、活動目標:
1.搭配課程體驗做中學,提供實際生活經驗輔助農事體驗進行。
2.學習在不同的季節,要種不同的植物,並學習應該如何尊重植物與植物共存。
3.藉由多元活動歷程,學習勞動、愛物惜物及幫助弱勢的生活態度和作為。
二、進行方式:
1.農事體驗: (1)整理: 利用學校周遭社區閒置稻田設置菜圃,搭建取水、集水設施。 (2)栽種: 教師帶領學學生至菜園,示範並指導正確使用鋤頭與鏟子鬆土;取適當距離,分配種植位置;老師指導學生觀察與記錄:例如植物生長高度、葉子的形狀、大小、顏色等,並將觀察到的內容畫在學習單上;每組成員每天固定時間到輪流澆水、照顧作物並觀察、記錄。(3)收成
2.服務學習: (1)環境教育:配合課程教學,觀察討論、記錄。藉由勞動的過程,養成愛物惜物、環境保育的生活態度和作為。 (2)生命教育: 從作物的照顧歷程中,學習到生命 教育的意涵和真諦。
3.在地深耕,資源整合: 請社區專業人士提供實際參觀與指導,提昇教師專業知能。
三、活動成果描述:
1.為了讓學生能有更多元的學習與體驗,校園內設置一大片的農場,並且長期以來,在一群熱心又無私奉獻的老師及家長們協助下,農場依據季節性讓學生自己栽種季節性有機蔬菜。
2.農場種菜趣活動不僅是播種與灑籽於農場的土地上,也在每一位孩子們的心中種下愛鄉愛土、知恩惜福的種子,讓孩子們學會珍惜食物不浪費,用生活實踐愛地球。
四、實施心得:
環境教育法自民國99年6月5日發布實施以來,本校致力推動環境教育,積極增進師生環境倫理與公民責任,進而體現生態平衡、尊重土地、社會正義之核心價值,最終達成結合社區文化、校園永續深耕之目的。緣此,規劃教學農場實施計畫,擬藉由「服務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農村文化,並透過農事體驗、環境教育、生命教育等教學課程,期望能使學童透過課程與體驗活動,了解本土農業的文化傳統與生活智慧,並對土地保育、農業生產過程、在地食材運用……等當代台灣農業問題有初步認識。也讓孩子們體驗到農夫的辛勤,並了解「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食物得來不易要好好珍惜!
五、活動成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