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城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學模組規劃
一、學校發展簡介
本校新校園空間營造,由宜蘭縣知名建築大師黃建興建築師設計規劃;在第三代校舍建築概念中,加入社區「水故鄉」的元素,並且依本校為宜蘭縣第一所公辦公營九年一貫實驗學校,在實驗課程需求空間上,配合規劃,讓校園成為生態教育的大講堂;營造親師生「溫馨」、「知識」、「藝術」的學習園地。
二、本校校園空間營造
在新校園整體規劃中,依實驗課程需要,在校園內建置有機農場、童軍露營地、攀樹場、疊草垺體驗區、帶水牛到校吃草、樹屋、攀岩場、綠色市集區等,配合環境教育場域認證申請,使之成為宜蘭縣內、外,學生、居民最佳的學習、遊學體驗場所。
三、 本校課程架構設計理念
讓孩子的學習,從生活出發!透過「讀寫算」、「專題統整」、「在地文化」、「生活品格」、「場域延伸」的學習,培育孩子「傾聽自己內心」、「判斷」、「拿出主見」、「實踐與學習」及「對世界好奇」的能力;期許每一位畢業生都具有學習熱情與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本校本位特色課程
(一)讀寫算紮根
/語文(閱讀)、數學、社會、自然等基礎學科
(二)專題式學習
/性別平等、人權、時事等議題討論 (社會)、科展、發明展 (自然)、 運用資訊科技
(三 )在地連結
/藝術與人文、綜合領域、環境教育、家政、生涯發展
(四)生活品格涵養
/正向思考、禮儀指導、童軍教育、藝術團隊、球類運動
(五)學習場域延伸
/戶外探險(登山、涉水)、自然生態體驗、國內(際)交流
五、本校創意教學
(一)必修課程(第一、二學期)
執行項目 | 說明 | 實施方式 | 照片 | ||||||
鐵牛力阿卡 遊內城 | 社區特色活動,結合學校課程,並規劃為校外學生之農村遊學體驗行程 | 1.培育學生擔任解 說員 2.培育學生能駕駛 鐵牛力阿卡 3.學生能布置鐵牛 力阿卡 | |||||||
疊草垺體驗 | 社區特色活動,結合學校課程,並規劃為校外學生之農村遊學體驗行程 | 1.讓學生體驗農村 割稻後的後續景觀風貌 2.讓學生學習疊草 垺的技能 | |||||||
有機農場體驗(一) 開心農場種菜 |
|
|
| ||||||
有機農場體驗(二) 找到田(種水稻) | |||||||||
在地連結課程 | 內城地區有多處人文、自然景觀,也都是鐵牛力阿卡停留的據點,讓學生現地學習,並奠下解說基礎 | 學校規劃每週二下午,為在地連結課程學習時間;課程為騎自行車踏查、分組探究、利用平板電腦學習、解說訓練等 | |||||||
微型專題課程 | 內城地區具有豐富生態系, 在動、植物調查、歷史、人文的探究,有相當多的專題,值得去探究 | 1.學校規劃每週四下午,為微型專題課程學習時間 2.課程以科展形式指導,讓學生透過科學方法的訓練, 得到解決問題能力 | |||||||
水資源踏查 | 員山鄉為水的故鄉,水,成為學校本位課程重要環節部分 | 在每週教育旅行的課程時間安排,會進行水資源的踏查,採自行車走讀、現場探究方式、分組進行小論文的寫作 | |||||||
攀樹趣 | 透過本校眾多大樹,體驗探索爬樹的樂趣 | 結合學校綜合活動課程,讓學生體驗攀樹的樂趣,進而能親近環境,愛護環境,培養對環境的情感 | |||||||
(二)選修課程(第三學期) | |||||||||
執行項目 | 說明 | 實施方式 | 照片 | ||||||
第三學期 | 1.內城採「三學期制」。在一般公立學校的二學期制外,建制第三學期 (寒暑假),將外面的世界(社區、山林、溪海、場館)變成教學場域,讓學生自我探索,從生活實境體驗學習;如在地文化參與、志工服務、國內外遊學、登山涉水、博物館學習等 2.希望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除知識軸的啟發外,戶外學習的安排,有助於學生自主能力的培育 | 1.第三學期的活動課程採榮譽認證;
2.榮譽認證的相關行程,由師生共同討論、規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