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科學人》全面探討城市未來
作者: 唐澄暐 | 台灣立報 – 2011年9月28日 下午9:09
1千5百萬台灣都會人,你想要什麼樣的未來?
20世紀城市人口從2億5千萬暴增至28億,足足成長10倍之多。聯合國推估到了2050年,全世界人口將超過90億,其中將有60億人住在城市;換句話說,未來30年出生的人,有2/3住在城市裡。2千3百多萬人的台灣,也已有接近2/3、大約1千5百萬人住在都會區中。
科學研究指出,城市生產力和效率隨人口成長而提高。如果人口增加1倍,個人薪資和專利權平均會增加15%。但城市排放溫室氣體也佔了全球總排放量的40%,世界銀行分析家洪維格(Daniel Hoornweg)2011年發表於《環境與都市化》的研究指出,如果把電力、食物及其他需燃燒化石燃料的商品消費考慮進去,城市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實際可能佔了80%。
近年公共建築頗重視「美學力」,許多政府忙著追逐國外建築大師,而媒體也競相進行城市評比,市長也大談施政理念,但我們是否看懂城市管理背後的道理?內政部營建署前署長黃南淵接受《科學人》採訪時指出:「我們的民眾、政府,並沒有意識到怎樣才是舒適的居住環境,觀念落後日本20年!」在台灣,土地被當作炒作標的、致富利器,都市建設與房地產交易劃上等號,「為了獎勵都市更新,政府用提高容積率來做為手段」,結果就是城市房價高得離譜。
《科學人》雜誌10月號年度專輯,以「城市」為主題,引據聯合國、C40城市氣候變遷小組、都市氣候變遷研究網絡(UCCRN)等國際研究小組的長期觀察,綜合整理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及全球科學家的研究報告,深度探討城市對居住的各層面影響。
雜誌另從盤根錯節的城市現象挑選4個小題目,點出台灣目前在法規、都市更新、節能減碳、社會公平正義等問題面臨的癥節,並針對台灣水資源、防災與永續城市議題,獨家訪問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
隨著台灣逐步發展,城市的明天更需全盤思考。城市發展攸關每個人的未來,如何打造永續城市,其實也是整個台灣國土規劃的大格局議題。《科學人》雜誌希望與讀者一同思索:你想要什麼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