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三星鄉萬富國民小學自編補充教材
學校願景 | 萬富萬穗‧夢想起飛 | ||
學校課程特色主軸 | ■萬物思源 □富而廣學 □寰宇遨翔 | ||
學校課程特色主題 | □有機田園 □珍愛田野 ■飲水思源 □上將行銷 | ||
□藝文饗宴 □科學探索 □強身健體 □富而好禮 | |||
□資訊E世代 □翻閱地球村 □擁抱新住民 □永續世紀情 | |||
學校課程特色子題 | □鄉土歷史 ■水域資源 | ||
單元名稱 | 認識水門、水圳水力設施 | 編輯者 | 張芳銘 |
課程設計理念 (背景分析、 學習目標、評量方式) | 一、本課程係依據萬富國小學校願景與課程特色主軸項下之相關主題設計研發而來,並與社區文化資源結合之規劃方案內容,自編教材以進行教學活動。 二、本課程學習目標包括暸解安農溪水及其功能,並能陳述其重要性;建立學生對安農溪水的關懷情操。 三、本課程教學的評量方式以實察、發表、分享為主,亦可配合學習單作紙筆的描述。 | ||
適用學習類別 | □領域學習節數( 領域) □主題統整( 領域、 領域、 領域) □生活課程 ■ 彈性學習節數 | ||
適用年級‧節數 | 四年級‧依教學需求可安排一至三節 | ||
學習類別及 對應能力指標 | 配合社會學習領域延伸補充教材 1-2-1描述地方或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1-2-3覺察人們對地方與環境的認識與感受具有差異性,並能表達對家鄉的關懷。 | ||
教材來源或 參考資料 | 1.第一河川局2.蘭陽平原水利開發與圳路史3.台灣電力公司─蘭陽發電廠簡介4.「宜蘭研究」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蘭陽溪流域水文特徵與水平衡探討5.憲明國小─天送伯講古、跳躍的精靈─歌詠天送埤、天送埤采風 6.http://web.thu.edu.tw/deborah/www/index2/stream/lany/lany.htm#T17.http://www.wra01.gov.tw/lanyang_river.htm8.http://n.yam.com/bcc/life/201009/20100911239655.html9.http://www.flickr.com/photos/37941722@N00/sets/72157594210402122/show/with/232671623 | ||
備 註 |
認識水門、水圳水力設施
一、月眉圳(龍泉土地公廟旁)
月眉圳原名紅柴林佃圳位於三星鄉義德村安農溪左岸,1891年為結首林順等人發起,招集眾佃共同出工修築,引大崩山叭哩沙溪水灌溉約40甲的田園,而後才改引安農溪溪水。原本灌溉範圍廣達七個村一千一百公頃,均以越田方式灌溉,下游地區常發生缺水現象,1959年在下游興建萬富圳,才改名為月眉圳,灌溉面積剩下三個村四百多公頃。從龍泉土地公廟過橋,往上游走約二百公尺即可看到水門。
二、張公圍圳
張公圍位於社區西側大隱派出所附近,現在警用靶場位置,是早期社區裡的一個小型聚落。據社區耆老說道,早期這裡有十數戶人家,其中有一戶謝姓居民家中供奉一尊張公神像,經常提供附近居民祈福,問事,十分靈驗,因此這個聚落就因張公而得名,在民國元年間,因山洪爆發,聚落的房子被沖毀,而張公神像也因此被沖走,後來聽說張公神像流到員山鄉七賢村(早期屬三星鄉)之後被當地居民發現,帶回供奉而發展成七賢社區裡的張公廟。
張公圍聚落在謝家子孫向外發展,遷離之後就沒有人再供奉張公了,形成現在空有張公圍地名,卻不見張公的遺憾。
張公圍圳 張公圍親水公園
張公圍親水公園 張公圍親水公園
三、安農溪分洪堰
安農溪分洪閘門為於三星鄉大洲村附近,將安農溪溪道分成南、北二支流,北岸支流為三星灌溉區之水車溝圳;南岸支流,上游為羅東站灌溉區之柯林圳;下游為五結站灌溉區之萬長春圳。過去因防汛期的排洪量與農田灌溉期各埤圳的取水量發生爭執,甚至衍生械鬥事端,才興建分洪堰,以妥善有效配水、分水調節,以利農田灌溉,消彌地方爭水糾紛。目前這裡除了有佔地約兩公頃的公園外,也是安農溪泛舟,安農溪自行車道的終點。適合踏青、野餐或人文、自然生態觀察等活動。
四、萬長春圳
萬長春圳最早在1811年由長慶源、邱吳成兩圳戶開鑿。因兩圳戶所開的水圳為同一圳頭水源,每逢水旱之際難免有爭執,所以1813年年底兩圳戶協議將各自開鑿的南、北兩圳合併改稱為萬長春圳。1914年在羅東鎮竹林里興建進水閘門一座,引羅東溪溪水,但羅東溪常易淤積,砂躒土質也使溪水容易流失,灌溉水量無法很穩定提供。為了徹底改善,1951年在現址築新水閘門(1953年六月全部完工),引安農溪溪水,經615公尺長的地下涵洞穿越羅東溪,在羅東運動公園附近連接舊閘門入圳。現在的萬長春圳是五結圳(全長約六千公尺)、二結圳(全長約四千九百公尺)、四結圳(全長約四千二百公尺)等三圳的總稱,五結圳又稱南圳;二、四結圳合稱為北圳,灌溉面積達一千六百多公頃,至今已接近二百年,是蘭陽地區最大的埤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