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104年度碧候國小藝術家駐校實施計畫
一、依據
宜蘭縣所屬學校104年度藝術家駐校補助計畫。
二、緣由與目的
(一)學校藝術與人文教學師資與資源現況概述
本校目前總共6班,學生人數94人,正式教師8人。其中僅1位教師畢業於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音樂組,其餘皆非藝術相關科系出身;但該師目前擔任低年級班級導師一職,級務工作繁重,無法再擔任其他年級的藝術與人文教師,所以迫切需要外在資源協助本校藝術教育的推展。因此,近年來皆向教育處申請「藝術深耕計畫」,邀請專業繪畫教師進入班級協同教學,在提升孩子們的繪畫能力上,逐見成效,也在專業教師地協助下,本校教師亦學習到更多的繪畫教學技巧。
然而,「藝術深耕計畫」的經費不甚充足,以每個孩子都能夠學習到專業繪畫指導的基準下,藝術教師教學僅能維持一個月左右就必須停止,因此孩子們的學習總是遇到斷層,無法有完整的繪畫教學課程,實為可惜。
(二)學校在藝文領域課程教學上的願景
本校位處宜蘭縣南澳鄉原住民泰雅族碧候部落,依山傍水(有北溪、野溪溫泉及原生植物園區),自然生態資源豐沛。在人文內涵、自然生態,深具研究價值,有利學校本位課程推展。因此本校的藝文領域課程願景是基於「人文」、「自然」、「開創」三層面下,推展藝術教育,不但要能依照規定的分配比例安排上課時數,落實正常教學。更希望透過藝術教育所引發的人文情懷,去開展各領域更多珍貴的學習主題。讓學生的藝術學習不但完整健全,更能在生活中發酵回饋於自己的生活環境。
(三)在達成願景中所遇瓶頸或不足
藝術教育的推廣中,欠缺師資使得學生的學習缺乏系統性與整體性,更別提基本技巧與工法。也因部落學童的文化刺激貧乏,學生家長多出身於務農世家,從年幼至今的藝術學習僅有生活中簡單的創作,無法有多元及深化的精進。本校從九貫課程啟動至今,長期建構以「原鄉文化」等在地環境為題材的自然生態探索課程、溪河歷史文化認識課程、農業永續發展課程、文化傳承與創新課程等等自然與社會領域校本課程。然而這些課程的開發過程中,目前確實較欠缺了藝術領域的學習內容。
(四)本計畫方案所欲實現之目的
「傳唱泰雅歌謠‧彩繪部落故事」是針對藝術與人文領域的音樂與視覺藝術,讓孩子們在傳統音樂學習中看見文化美學,更能在視覺藝術中了解到藝術文化精隨。另外。也希望透過校外藝術家的進駐,讓學校老師獲取更多藝術創作及鑑賞方面的教學資源,期望借重藝術家的現身說法,讓全校師生皆能完整領略一個藝術創作的心靈運作歷程,也希望生長於山上的孩童們透過藝術家的眼睛,認識自己家鄉無盡的藝術寶藏,讓藝術創作深耕於生活中,而成為往後各領域學習的動力來源。
藝術家駐校變成現成活教材,讓藝術家的創作融入學校美學教育與校園情境佈置當中
使校園內,目光可及之處,皆是畫作或裝置藝術,呈現在地泰雅文化藝術氛圍,學生也能有更多機會和藝術家面對面接觸;或許他們不會都成為藝術家,但未來對藝術絕不會陌生!
三、實施內容
(一)藝術家駐校的實施內容簡述
今年是碧候的藝術年,經過半年不斷地學習與回饋,我們應該要將獲知的文化內涵,更具體化、長久性地呈現在校園中,我們選擇了歌謠傳唱與牆壁彩繪的方式呈現。
1.於音樂課程延伸傳統歌謠課程,指導高年級學生演唱泰雅傳統歌謠,並帶領學生探索歌謠中的樂理與編曲,最後高年級學生能在畢業典禮中演出給家長與部落人士:
(1)高年級課程:樂理及編曲解說1節、母語指導1節、歌謠教唱2節、合唱指導2節,
各班六節,分兩週實施。
(2)演出練習:於課餘時間指導高年級學生合唱,並編排隊形與演出排演。
2.選定校園兩處進行大型壁畫:為了要將泰雅族和部落的故事長期地展示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我們邀請了泰雅族壁畫藝師到碧候將校園藝術化和故事化,讓藝師能夠在校園的牆壁上述說泰雅的故事,將學校的環境布置更為豐富。目前選定了風雨教室舞台的弧形牆面,讓未來在辦活動時能成為常態的背景,讓活動的布置上能少費點心,但又擁有泰雅文化的元素;另外,學校規畫校園空間裡未來孩子們的學習角,希望能夠過壁畫來畫龍點睛,讓學習角的環境更為舒適又具吸引力。
3.利用學生藝術課程進行繪畫教學:除了藝師的大型創作壁畫外,還需要增加與孩子的互動,所以另外要安排孩子的繪畫學習課程,期盼能透過泰雅族老師的指導,更能在畫作中展現屬於泰雅文化元素的特色。時間訂於九月至十月間為期六周的繪畫藝術課程,每班每週兩堂,藝術家每週進行教學12節。教學內容從基本筆法開始,進而指導學生將泰雅族文化元素納入繪畫中,最後指導學生完成完整構圖的繪畫作品:
(1)低年級課程:筆法練習4節、繪圖仿畫4節、泰雅圖紋教學2節、構圖指導2節。
(2)中年級課程:筆法練習2節、繪圖仿畫2節、泰雅圖紋教學2節、校園傳統建物寫生
4節、創意繪畫2節。
(3)高年級課程:筆法練習2節、泰雅圖紋教學2節、校園傳統建物寫生4節、創意繪畫
4節。
(二)藝術家駐校期間創作作品如何呈現裝置於校園環境。
部落故事的繪畫作品呈現在校園中,以平面設計的視覺藝術呈現,並且以巨幅有生動的畫面,讓身處於校園環境中的你我都能感受到壁畫的內涵與感動。透過教學能讓學生的作品也可在校園中展示,以提高學生對於繪畫的自信。
(三)辦理成果發表會或觀摩會
地點 | 活動形式 | 結合課程(校內活動) | 與他校合作 |
■校內 □校外 (地點: ) | 靜態展覽、動態演出 | 1.上半年學校例行性活動:畢業典禮系列活動。 2.下半年學校例行性活動:校內美展及生命教育系列活動。 | □ 是 (合作學校: ) n 否 |
(四)學校媒體宣傳
發表新聞稿登報及透過網路介紹成果。
四、預期效益與後續發展
預估本計畫在本年度落實後所能產生的具體成效,並大略規劃在這些具體成效基礎上,將如何做更長期的永續經營。
(一)學校引進藝術家,藝術家駐校變成現成活教材。
(二)藝術家的創作融入學校美學教育與校園情境佈置當中。
(三)校園藝術化,目光可及皆是在地泰雅文化畫作或裝置藝術展現泰雅意象,讓孩子沉浸
在泰雅文化氛圍快樂學習成長。
(四)藝術家創作工作室、原是藝術家的秘密基地,但在這裡變成一塊開放式的工作場域,熱鬧的像個藝術品市集,孩子可親睹畫家揮灑過程,孩子在國小階段除接受智育訓練,更奠定一個技能基礎,有助於孩子未來的思考、創作。
(五)邀請駐校藝術家到教學現場,讓學生有機會和藝術家對話。
(六)孩子有機會與藝術家共同完成藝術作品。
孩子未來或許不會全部成為藝術家,但是對於藝術絕不會陌生!
五、經費預算表:略
六、本計畫陳縣府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承辦人: 教導處: 會計主任: 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