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_1-5_辦理學校特色本位課程

宜蘭縣碧候國民小學學校特色課程計畫

壹、課程發展背景:

本校為典型之原住民小學,有靠山吃山之泰雅族傳統文化、及豐富的山中資源,例如山野地形景觀,及動植物生態。因此根據學校教學、社區資源條件、學生及社區家長可能的需求,設計這套學校本位特色課程,期盼透過此課程的實施,培養學生成為能肯定自己、關懷他人、熱愛鄉土,並具備謀生技能、導覽解說、解決問題及終生學習能力的現代兒童。

貳、課程發展理念:

我們的基本設計理念,是已在地最具有特色之文化且縮小研究範圍,除使師生共同學習且更能對焦學習內容為角度去規劃。主題為泰雅山珍美味,內容包括碧候生活當中所食用之各類食物。規劃架構如下:

一、泰雅植物:認識並了解我們生活週遭環境的植物

二、泰雅動物:暸解氣候、地形景觀、動植物生態及山中資源

三、山中傳奇田野稻香:了解泰雅主食、副食的代表性餐點,及其衍生食品及背後

    的文化,了解食材生長環境、動手彩繪美食的故鄉,及實際烹調體驗。

四、「飲」在起跑「點」:泰雅族為一靠山吃山、與大地為伍之民族,除了有道地美

    食外,尚有許多美味之小點,藉由這幾個主題,讓小朋友瞭解原味甜點與飲料,

    並從實作引起學生之動機,進而體認自身文化。

五、“保”物大作戰:祖先在無冷藏設備下如何保存食物的智慧,並瞭解其中的科

    學知識。用實做的方式讓學生直接學習技術,並應用在生活中。

六、食神:將原住民傳統食物創新或改變。

參、課程發展目標:

九年一貫課程強調教育多元化、生活化、彈性化,謹依此理念縝密構思,發展出適合碧候的學校本位特色課程,期望能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

 

【全校各年級特色課程主題架構總表】

第一、二學期總主題

泰雅山珍美味

(泰雅族美食文化)

年級

年級主題

內容解釋

上學期

主題、教學目標、單元名稱

下學期

主題、教學目標、單元名稱

 

一年級

泰雅植物

認識並了解我們生活週遭環境的植物

主題:野生食用植物(6節)

教學目標:

主題:種植食用(6節)

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湯』花一現–龍葵、黃藤心、山蘇、溝菜蕨(2節)

第一單元:小米、高梁、玉蜀黍(2節)

 

第二單元:調味大師-刺蔥、山胡椒、路蕎(2節)

第二單元:胡瓜、南瓜、辣椒、薑(2節)

 

第三單元: 昭和草、咸豐草、芭蕉(2節)

第三單元:蕃薯、芋頭、落花生、紅豆(2節)

 

 

 

 

二年級

泰雅動物

暸解氣候、地形景觀、動植物生態及山中資源

主題:認識原味陸地動物(6節)

教學目標:

主題:認識原味水中動物(6節)

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原味陸地大型動物-

山豬、山羌、山羊(2節)

第一單元:原味水中動物-

苦花魚、日本禿頭鯊(2節)

 

第二單元:原味陸地小型動物-

白鼻心、食蟹獴、蝸牛(2節)

第二單元:原味水中動物-

鰻魚、石貼魚、(2節)

 

第三單元:原味樹上大型動物-

飛鼠、松鼠、猴子(2節)

第三單元:原味水中動物-甲殼類

螃蟹、過山蝦(2節)

三年級

山中傳奇

田野稻香

了解泰雅主食、副食的代表性餐點,及其衍生食品及背後的文化,了解食材生長環境、動手彩繪美食的故鄉,及實際烹調體驗

 

主題:原味主食之泰野稻香(6節)

教學目標:

主題:原味副食之雅食共賞(6節)

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地瓜台灣瘋(3節)

第一單元:你儂我儂香蕉情(3節)

第二單元:芋頭的紫色變奏(3節)

第二單元:飄香竹筒飯(3節)

四年級

「飲」在起跑「點」

泰雅族為一靠山吃山、與大地為伍之民族,除了有道地美食外,尚有許多美味之小點,藉由這幾個主題,讓小朋友瞭解原味甜點與飲料,並從實作引起學生之動機,進而體認自身文化。

主題:原味飲料(6)

教學目標:

主題:原味甜點(7)

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小米酒的靈魂(1)

第一單元:綠、紅豆與水的邂逅(2)

介紹小米酒的靈魂-小米,並說明小米酒文化。

介紹綠、紅豆與族人之關係,並作成綠豆湯與紅豆湯,讓學生比較這兩種有何不同。

第二單元:小米酒的製作器具(1)

第二單元:趣味小點(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單元介紹製作小米酒的器具。

介紹桑樹與桑葚,並採收桑葚,讓小朋友藉由吃與玩的方式,來瞭解桑葚。

第三單元:好「酒」不見(4)

第三單元:「蜂」華再現(3)

透過實作來增加學生經驗,使其能內化成自身認知經驗。

介紹蜜蜂文化,教其如何尋找蜜蜂,並認識蜜蜂之習性,在採收蜂蜜給小朋友品嚐。

五年級

“保”

物大作戰

祖先在無冷藏設備下如何保存食物的智慧,並瞭解其中的科學知識。用實做的方式讓學生直接學習技術,並應用在生活中。

主題:小米與醃肉的奇妙關係(8節)

教學目標:了解醃製食物的過程,並將此技能運用在生活中。

主題:乾藏與鹽漬秘方 (10節)

教學目標:了解祖先使用乾藏與鹽漬法的意義,並體驗此技能的使用。

 

第一單元:達馬面的秘密(2節)

醃肉的化學變化,世界各地是否有同樣的保存食物方法。

第一單元:古今智慧(2節)

現在的保存食物方式和以前的不同。

 

第二單元:醃豬肉(2節)

第二單元:鹽味覺醒(4節)

蘿蔔、inu蕗蕎,平地的鹽漬法與原鄉的不同。

最後一節舉行美食大賞,比較哪一隊的鹽漬方式較入味。

第三單元:創意達馬面(2節)

(加香料)

第三單元:乾之如意(4節)

曬小米、芋頭乾,平地乾燥法與原鄉的不同。

實際至小米田體驗收成的樂趣,並學習如何曬小米並保存。

第四單元:美味大賞(2節)

第一節做酸度檢驗,紀錄不同時間及小米量不同的酸度。

第二節就品嚐大家的成果。

六年級

食神

將原住民傳統食物創新或改變

主題:合體達馬面(10節)

教學目標:學生能認識達馬面並將達馬面的製作方式創新

主題:變身達馬面(10節)

教學目標:學生能認識達馬面並將達馬面的製作方式創新

 

第一單元:五味共賞—五花肉(五節)炸(糖醋),沾醬….

第一單元:雪花片片炒翻天–肉排(五節)漢堡,割包…

第二單元: 雪花漫天—軟排(五節)酸肉白菜鍋

第二單元:寸寸相思(五節)利用達馬面來製造香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