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碧候國小102-104年度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
102.02.20(三)校務會議通過
壹、計畫依據
一、環境教育法第19條。
二、環保署及教育部會銜發布「加強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
三、府教體字第1000088472號函。
四、宜蘭縣102年度環境教育輔導小組工作重點。
五、本校101學年度校務及課程發展計畫。
六、本校101學年度校務會議決議事項。
貳、計畫願景、目標
一、願景:
自1992年地球高峰會的「二十一世紀章程」推行以來,環境教育已成為世界公民的通識,也是各國日漸關注的教育課題。而我國國中小學習範疇中,環境教育不僅是重大議題之一;在「環境教育法」公告施行之後,更點出環境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本校根據環境教育法訂定「學校環境教育計畫」,從在地人文與自然條件的特色出發,配合各學科能力指標、重大議題中的主題課程、學生社團、主題式營隊等教學活動融入,使學生對在地的人與環境有更深切的了解,進而培養其環境倫理。另外有鑑於成人行動之展現與其成長過程的生命經驗有關,因此希望透過在學童成長階段提供其具典範的重要生命經驗,期望本校學童在未來能發展出負責任的環境行為。
最後希望結合「健康促進」、「友善校園」等學校發展重要議題,透過「課程發展」、「生活實踐」、「空間規畫」與「社區聯結」等四個面向實踐「健康、生態、環保、友善」的校園環境。
二、目標:
(一)辦理八小時教師研習課程,提昇教師相關教學知能,以利轉化成幫助學童培養正向環境行動的課程發展能力。
(二)加強環境課程與教學,倡導珍惜資源,培養環境責任感與素養的公民。
(三)實施八小時環境教育與節能減碳相關課程與活動,引領學生體驗綠色生活方式,並認識各類綠色能源科技。
(四)培養學生愛惜自然生態的正向態度,並深化學童對全球暖化問題的認識。
(五)推動環境倫理與校園生活環保工作,養成節約能源、惜福愛物及減廢生活方式。
(六)以人文概念及科學方法致力自然生態保育及環境資源的經營,培養永續經營的理念。
(七)結合家長及社區資源,深化保護及改善生活環境所須之知識、態度、技能及價值觀。
(八)經由接觸自然環境與事物,營造學童健康快樂的學習環境。
參、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
二、指導單位:教育部、行政院環保署、宜蘭縣環境教育輔導團
三、執行單位:宜蘭縣碧候國小
肆、執行期間:102年1月1日至104年12月31日
伍、學校現況SWOT分析
因素 | Strength(S)優勢 | WEAKNESS(W)弱勢 | OPPORTUNITY(O)機會 | THREAT(T)威脅 | (S)行動策略 |
地理環境 | 1.依山傍水(有北溪、野溪溫泉及原生植物園區),自然生態資源豐。 2.校園規劃齊備。最能落實小班教學精神目標。
| 1.地處原鄉部落,兒童文化刺激明顯貧乏。 | 1.人文內涵、自然生態,深具研究價值,有利學校本位課程推展。 2.配合公共部門興建公共設施(如野溪溫泉),帶動社區觀光人潮。 | 1.地處地震帶,有感地震頻繁。 2.規劃所需社會資源及人力不足,有礙整個社區的進步。
| 1.訂定學校長程發展計畫,並詳加分析以因應未來衝擊及需求。 2.建造快樂的學習園地,提供兒童有效學習快樂學習。 |
學校規模 | 1.全校普通班6班、幼稚園1班。 2.小班小校管理方便。 3.精簡而完備。 | 1.人員編制少,教師兼辦一至二項的行政業務。 2校地狹小,學生活動空間較少 。 | 1.有利落實教育政策。 2.將教師團隊營造成學習型組織。 | 1.校地小,對學校永續發展限制較多。 | 1.發展本位課程落實訓輔工作推展資訊教育等營造小而美的學校。 2.妥善規劃現有環境及人力,發揮教育功能。 |
家長參與 | 1.部分家長重視學校教學活動。 2.家長以農、工、司機為業,同質性高。
| 1.家長參與志工意願不高。 2.隔代教養、單親問題嚴重。 3.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態度及觀念薄弱 | 1.家長委員多關心校務發展,有助與家長及社區間的協調. 2.善用媒介(學校刊物等)加強學校與家庭間聯繫及交流。 | 1.多數家長為生活需求外出,不易建立義工團隊及參與學 校事務。 | 1.落實並活化親職教育。 2.規劃推動三合一同步成長計畫。 3.鼓勵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辦理徵募志工及培訓課程。 |
學校特色 | 1.積極推展原住民族教育活動、傳統舞蹈、泰雅合唱、編織及歌謠,廣獲嘉譽。 2.推展體育人才專項培訓項目,如足球、跆拳道等,成績斐然。 | 1.位處偏遠,表演或比賽經費支出龐大,不勝 負荷。 2.指導教師身兼多重角色及業務,無法專心指導及訓練時 間不足。 | 1有獨特的人文內涵、自然生態,有利推展學校特色。 2.利用教師專長,規劃多元社團活動,讓學童”玩”出能力。 | 1.家長的漠視,影響教師指導士氣。 | 1.多參與表演及比賽,增加觀摩及訓練機會,以拓展視野。 2.藉表現獲取認同,有利爭取經費贊助。 3.彙整各項活動做成數位化資料,以保存及傳承。 |
學生狀況 | 1.純真、質樸、活潑、開朗。 2.接觸大自然機會多。 3.少受外來文化污染。 | 1.單親及隔代教養家庭比例偏高. 2.文化刺激較缺乏。 3.先備知識尚待加強。 4.地處偏遠,學習資源取得不易。 | 1.可塑性高。 2.學校學術網路擴展學習空間。 3.教會是學童另一個學習的最佳場所。 | 1.家庭學習輔導尚待加強。 2.家庭經濟不佳,影響求學意願。 3.家長缺乏主動學習的意願,也影響學童的求知動機。 | 1.發展學童多元智慧。 2.強化社團活動。 3.結合學校、社區各項資源,規劃有利於家長及學生學習的課程。 |
組織文化 | 1.組織氣氛和諧融洽。 2.校園優而美,無形陶冶組織成員的性情。 | 1.增班不易,流動率低,阻礙新動力之注入。 | 1.透過團隊學習及系統思考共塑學校願景。 2.組織成員年輕,觀念新穎,能夠做充分溝通。 | 1.員額編制少,教職員工較缺乏多元對話及互動機會。 | 1.建立學校共同願景。 2.採人性化領導策略及轉型領導。 3.透過各項會議,加強成員間對話,凝聚團體承諾及共識。 |
教師資源 | 1.教師學經歷優及豐富,既年輕又可塑性高。 2.在地教師佔4/5,可以全心投入教學. | 1.資訊刺激少,與外界互動不足。 2.員額編制少,不利於課程之協同教學。 | 1.鼓勵教師行動研究。 2.凝聚周邊學校組織策略聯盟。 3.教師學習動機高。 | 1.小規模學校教師需負擔沉重行政工作。 | 1.依據教師專長及意願安排級務及行政工作。 2.學校本位多元進修。 3.規劃及參與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 |
硬體設備 | 1.風雨教室的興建提供多雨的學生最佳的活動空間。 2.校園整體規劃得當,富有泰雅建築特色及教育意義。 | 1.專科教室數量不足,教具室空間太小。 2.教師研究室亟待增置。 | 1.配合教改改善教學環境及充實設備。 2.利用教育優先區申請相關補助經費改善。 | 1.經費爭取不易 ,且緩不濟急 。 2.社區資源較少不易獲得協助。 3.小校經費不足,設備無法更新。 | 1.加強設備維修減少經費支出。 2.有效運用經費達到最佳產出效果。 3.擬出學校永續發展計畫,排列優先順序逐年爭取經費予改善。 |
社區資源 | 1.學校與家長會長相處融洽,經溝通協調皆可獲認同及支持。 2.社區資源既多元又豐富。 | 1.社區主動參與動力,較不積極。 2. 學校與社區互動稍嫌不足。 3.宗教及地域阻隔社區之融合。 | 1.積極主動關心社區事務,以獲得信任與信賴。 2.建立社區資源資料庫,以利物力、財、力人力之爭取協助及拓展。 | 1.社區及家長之傳統態度待改進。 2.受制於大環境經濟因素,影響活動之推動。 | 1.彙整社區資源,規劃及納入學校特色課程。 2.主動參與及規劃社區各項活動。 |
陸、學校環境教育中長期實施項目、內容與執行方式
推動校園環境管理
(一)訂定永續校園環境管理計畫
(二)發揮校園環境保護小組組織功能
(三)執行永續校園環境行動
一、進行環境教學
(一)培育環境教育師資、人才
(二)開發利用環境教育教材
(三)舉辦環境教育教學活動
二、推動校園生活環保
(一)舉辦環境保護競賽、展覽及會議
(二)落實推動生活環保
三、設置環境教育設施
(一)建立功能性環境教育學習場域
(二)將環境教育元素與課程活動融入風雨操場整體設計
(三)定期維護各項教育設施
五、年度計畫執行重點
| 項目 | 推行重點 | 主辦單位 |
一 組織與計畫 | 成立環保組織與擬定實施計畫 |
| 學務組 學務組 學務組 學務組 學務組 學務組
|
協助社區推動環保工作 |
| 學務組 學務組
| |
二 校園環境 | 加強校園綠化美化 | 1.加強校園環境綠化美化。 2.設置植物生態教材園、生態池。 3.植物栽培區規劃及維護。 4.辦理主題廁所佈置甄選。 5.設置植物解說牌,讓學生認識校園花木。 6.建立空間改造特色:設置植物教材園、、室外桌椅休憩區等 7.建立環境教育學習特色:環校教學學習步道、水撲滿、生命之河之規劃。 | 總務處 總務處 總務處 學務處 總務處 總務處 教導、總務處 |
三 資源節約及利用 | 實施節約能源教育
|
| 學務組 總務處 總務處 總務處 總務處 總務處 總務處 |
推動垃圾減量、分類與資源回收工作 |
4 .期末表揚資源回收優良之班級。 5 .透過親職教育宣導活動,請家長配合。 6 .實際指導、示範回收步驟。 | 學務組 學務處 學務組 學務組 學務組 學務組 | |
四 環境清潔與維護 | 加強環境衛生清理工作
|
| 學務組 學務組 學、總務處 總務處 總務處 學務組 |
加強環境維護工作 |
| 總務處 總務處 學務組 總務處 總務處 學務組 總務處 總務處 總務處 | |
五 活動與宣導 | 配合「週二、四教育宣導日」舉辦各項活動 |
10.舉辦認識校園花木活動,鼓勵小朋友接近大自然。 11.配合相關單位辦理環境教育活動。 | 學務組 教、學務組 學務組 學務組 學務組 學務處 學務組 學務處 教學組 學務組
|
配合政府機關推動有關環保政策 |
| 總務處 總務處 學務組 學務組 學務組 學務組 學務組 學務組 | |
六 課程與教學 | 加強環境保護教學融入課程設計 |
| 教學組 教學組 教學組 教學組
總務處 教學組 教學組 教學組 |
辦理環境教育研討及參觀 |
| 教導處 教導處 教、總務處 教、總務處 教學組 |
捌、計畫成員權責分工
宜蘭縣碧候國小環境保護小組組織與執掌表
小組職稱 | 成員 | 姓名 | 執掌 |
召集人 | 校長 | 周菊芬 | 綜合掌理環境教育工作事宜 |
環境教育推動 承辦人 | 專責人員 | 朱健國 | 協助環境教育計畫規劃歷程、溝通協調、會議籌備安排,及對外聯繫、提報計畫書與彙整年度成果 |
諮詢顧問 | 家長會長 | 林福國 | 協助各項活動之推展及整合 |
研究規劃 與 課程教學組 | 教導主任 | 陳芃軒 | 規畫課程教學研習、學校特色課程、推廣活動 |
教學組長 | 游兆安 | 環境教育課程推動及實施環境教學活動 | |
各班導師 | 胡志翔 | 環境教育課程落實執行、垃圾分類與減量、環境整理、生態空間維護與教學運用、生態體驗教學設計、永續發展教育落實與執行 | |
李雅芳 | |||
曹光輝 | |||
羅秋英 | |||
洪惠珊 | |||
活動推廣組 | 學務組長 | 汪國瑞 | 規劃學生生活公約、辦理學生體驗活動、學生事務協調事宜、推動環境整潔、衛生維護及宣導、協助社區環境生活與活動教育工作 |
護理師 | 洪紹純 | 協助永續與健康環境規劃、推廣活動 | |
環境規劃 與 行政支援組 | 總務主任 | 陳政宏 | 規劃環境空間、校園永續及場地設施改建、更新作業、課程推動及環境教育網頁製作維護 |
幹事 | 黃全興 | 協助各項活動之執行與成果資料彙整 | |
工友 | 李袁玉蘭 | 校園環境改善與整理花草樹木之修剪、植栽及養護合乎生態作法 |
玖、經費來源
一、申請環境教育基金、教育處、其他計畫、專案經費補助。
二、學校編列經費或相關收入、捐贈等來源。
三、由學生活動費支應相關活動經費。
拾、預期效益
一、 學生面:
(一)養成主動落實校園環保工作的習慣,增進學校成員友善環境的行動力。
(二)能實踐綠色生活與友善環境的生活模式,並落實節能減碳各項措施。
(三)發展愛惜自然生態的正向態度,並深化對全球暖化問題的認識。
(四)養成主動發現問題、計畫、執行及評估等各項環境行動能力。
二、 教師面:
(一)提昇教師相關教學知能,以利轉化成幫助學童培養正向環境行動的課程發展能力。
(二)研發環境創意教學教材與課程活動,以實踐覺知、知識、技能、行動參與及環境倫理價值觀等環境教育教學目標。
(三)研發與推廣有學校特色的教材及輔助資源。
三、 學校面:
(一)建立學校親師生參與感,培養校園歸屬感,共創符合生態、友善、健康、環保的校園環境。
(二)以人文概念及科學方法致力自然生態保育及環境資源的經營,培養永續經營的理念。
(三)營造學童身心健康、友善互動與生態環保的學習環境。
(四)引進民間活力、專業諮詢及夥伴資源,拓展學校資源網絡、提升校務整體發展。
四、 學校週遭與社區面:
(一)以學校為中心向社區擴大環境教育的參與。
(二)提升家長與社區民眾有關保護及改善生活環境之知識、態度、技能及價值觀。
(三)透過環境教育的實施與社區區民的參與,帶動社區重視地方永續環境的發展。
(四)營造符合生態保護、生活品質與生產發展「三生共構」的社區環境。
拾壹、評量與考核
一、評核依據:
(一)定期辦理環境保護小組會議,成員自我評鑑及檢討改進。
(二)依據本縣環境教育考評各類指標彙整相關資料並自我評核與檢視。
(三)就相關短、中、長期目標,邀請本縣環境教育輔導團、大學院校專家提供評量建議。
二、改善措施:
(一)公開接受中央與地方考核、輔導訪視並呈報相關成果。
(二)依據本縣環境教育考評結果修正學校環境教育計畫與實施方式。
三、獎勵辦法:
(一)重視鼓勵與輔導,公開表揚積極參與各類環境行動與落實環境教育之教職員工生。
(二)依據宜蘭縣所屬學校教育人員獎懲裁量基準,就本計畫推動之有功人員,依相關規定辦理敘獎。
拾貳、本計畫經校務會議通過,校長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承辦人: 學務組長: 總務主任: 教導主任: 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