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_2-2_環境議題行動研究-山中靈鳥科展資料

宜蘭縣103年度國民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科  別:生物科

組  別:國小組

作品名稱:山中的靈鳥-南澳鄉碧候碧候國小及鄰近地區鳥類調查表

關 鍵 詞:南澳地區、碧候村、鳥類調查

編    號:

 

製作說明:

1.說明書封面僅寫科別、組別、作品名稱及關鍵詞。

2.編號由古亭國小統一編列。

3.封面編排由參展作者自行設計。

 

 

 

作品名稱:山中的靈鳥-南澳鄉碧候國小及鄰近地區鳥類調查

 

摘要

宜蘭縣南澳鄉為本縣為二之泰雅原鄉,本鄉人口泰雅居民佔九成以上。本校亦屬於泰雅原鄉特色濃厚之小學。泰雅族為一樂天知命、靠山吃山之原住民族,儘管現今時代變遷,許多傳統文化日益落沒,為維護泰雅傳統精神,本校編製學校特色課程,將泰雅傳統文化融入學校生活中,並落實在每一年級當中。本實驗結合本校五、六年級自然課程「校園中的生物與環境」,由師生共同進行鳥類調查,從連續的賞鳥、調查、紀錄、整理、分析與討論的學習活動中,看看先人留給我們這麼美好的自然與生活環境,一探南澳鄉碧候村豐富的鳥類自然資源。

壹、研究動機

寒假的時候,學校裡的老師在輔導課安排幾堂賞鳥課程,那是我們第一次這麼認真去觀察鳥類。以前,我們都是去拿彈弓打鳥,但是老師說鳥很漂亮,希望我們好好愛護他們,不要打來玩或打來吃。那時候,我們第一次使用雙筒望遠鏡和單筒望遠鏡,遠遠的就可以把鳥看得很清楚,覺得很好玩又很有趣。我們才發現原來野鴿子也有好幾種,有看到紅鳩、環頸鳩;就連常常看到的八哥,也有分爪哇八哥、家八哥等等…。短短的兩個小時,我們一共看到了將近十幾種鳥類,這才覺得原來賞鳥也好,而且可以愛護大自然。後來,開學的時候,我們經常問老師有看到什麼鳥、長什麼樣子,老師就說,那我們來做鳥類觀察好了,就開始學習鳥類的觀察與記錄。在調查鳥類的過程中,不但讓我們認識了很多鳥類的知識,也從中體驗到自然觀察的樂趣,更加培養了我們敏銳的觀察能力。我們用這個主題來參加科展,然後就開始了定期的鳥類資源調查行動。

貳、研究目的

因為是第一次做鳥類調查,很多事情沒有經驗,也不知道從何開始,所以就從學校開始,並且從最基本的認識鳥類開始,我們將的研究目的分為下列幾種:

一、認識並建立校園及周圍環境鳥類清單。

二、校園及周圍環境中的鳥類誰出現的次數最高?

三、校園及周圍環境中鳥類常出現的環境?

四、校園及周圍環境中鳥類的特徵

五、天氣是否會影響鳥類出現?

六、從鳥類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檢討與改進。

參、研究設備及器材

雙筒望遠鏡、單筒望遠鏡、數位照相機、電腦、圖鑑、筆記本、記錄表。

肆、研究過程或方法

一、調查地點的資料搜集

      (一)校園

    本次的調查一開始老師也交代任務,希望藉由本次學習活動也能夠帶給低年級的學弟妹更豐富的學校特色課程的內容,所以剛剛開始的時候會繞著學校走,之後發現停留在學校的鳥比較少、種類也比較固定,所以後來主要都待在學校辦公室的停車場前觀察,偶而繞學校校園。學校很小,空曠的地方比較少,高大的樹木和樹種也沒有很多,比較高一點的有台灣欒樹、樟樹、黑板樹、白雞油、芒果樹、鳳凰樹等等。在校園看到鳥的時候,最多都是在辦公室前的白雞油樹上,剛好學校旁邊是荒地,是從荒地中飛過來的,大部分是紅鳩和爪哇八哥、家八哥。麻雀、和白頭翁也常到學校來,但是幾乎都是在辦公室旁的牆壁上或是在籃球場上的樹盎,不敢太進到學校裡。只有外來種的八哥比較不怕人,還會飛下來覓食。

 

圖一:校園及樹木配置圖(陰影區塊為鳥類常出現地區)

(二)校外

 由於我們觀察的方式,大多是以步行的方式,加上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無法走得太遠,大致上調查的地點集中上南澳原生植物園到碧候國小間的農田之間,我們大致上是走上產業道路上使用定點觀察或是穿越線的方式觀察及記錄鳥類的狀況。

校外部分,由於調查的時間是屬於農民的休耕時期,大部分的農田暫時荒廢長出很多低莖的野草,田間偶有廢棄的荒地長出高莖草、灌叢和不太高的喬木,但是不管走到哪裡幾乎都看得到電線杆,而觀察到的鳥類有一半以上也都是出現上電線上。

圖二:碧候國小及鄰近地區鳥類調查範圍圖

二、調查時間、範圍、環境與路線

  (一)調查時間

調查的日期是從民國103年2月起至103年3月20日為止。由於在學校充裕的時間,因此調查的時間都很零碎,調查時間為每週一、二、四、五的早晨7:20到7:40分、下午約3:00~5:00和中午12:40~13:10時間,原則除了下午有比較長的時間以外,大部分都因為上課的關係,大概都只能記錄是20~30分鐘,還好有時老師會在放學後另外和我們約時間觀察,平均每天都有記錄。

  (二)調查環境

調查範圍原本是只有和周圍的環境,但是因為學校周圍有太多農田和荒地,給鳥類有很多棲息的空間,所以在學校裡面反而並不好觀察,所以我們的觀察範圍有到校園外一千公尺的範圍,以及附近的公園,凡是以該區為棲息地、經過該區、或駐足停留的所有鳥類,均包括在調查範圍內。

由於南澳地區環境很特別,我們觀察到,除了學校及社區等人為的建築區域,周遭環境有休耕的草地、山邊的樹林、荒廢的溼地、小溪,自然環境的種類非常多,鳥種也似乎特別豐富,但因為這裡的小溪在動工而且不好觀察,所以很少到河邊去觀察。

  (三)路線

我們以學校內外作為區隔,分為兩區來做定點觀察及穿越線觀察,路線的決定在於觀察的時間,時間如果長就B路線,時間短就用A路線,因此上午大份是採用A路線,下午多採用B路線,詳細路線敘述如下:

A路線:以辦公室前停車場為起點、終點及中心,先在停車場巡視,並從籃球場依序向班群教室及一年級教室旁空地移動,最後再回到停車場觀察,觀察的時間依照鳥類出現的狀況。

B路線:學校為起點,經碧候村口右轉轉進產業道路,繞著產業道路一圈後回到學校。或者是經碧候村口直行,再右轉轉進產業道路,繞著產業道路一圈後回到學校。行走的方式也是依照當時鳥類出現的狀況。

       (四)調查方法

1.雙筒望遠鏡為主、單筒望遠鏡及相機為輔,搭配圖鑑及記錄表。

我們以雙筒望遠鏡及單筒望遠鏡觀察、配合圖鑑辨識,在筆本上加以記錄鳥兒的種類、數量、行為及出現處。但是因為我們起先認識的鳥類不多,所以我們會盡可能把鳥類拍下來以供日後我們去找尋我們到底看到什麼鳥類。由於經驗不夠,加上人手不足,而我們又很想急著看鳥,所以在紀錄上往往造成疏忽,還好我們事先將調查表的調查內容做成代號方便觀察,不過也因為這樣我們也常常疏忽了在觀察中好好寫下鳥類詳細的狀況。

2.定點式觀察為主、穿越線觀察為輔,以每六分鐘為觀察區間。

在紀錄的過程當中,我們大部分是用定點觀察的方式,一方面是因為沒有太多時間,一方面是不太熟練,但是都會遵守把每次觀察到的狀況分成每六分鐘為一個區間,這樣來區分鳥類的狀況。

3.以調查更多的鳥類為主

我們發現這裡的外來種八哥、鳩類很多,所以在同一個時間內如果出現很多鳥,我們會先去找尋並記錄比較少出現的鳥類或是尚未發現過的鳥類。另外,因為燕子幾乎不會停下來休息,都上天空上飛翔,加上我們不易辨識燕子的種類,所以幾乎沒有記錄到燕子的鳥類狀況

      (五)資料的整理

我們將每次調查、紀錄的鳥類、數量和行為狀況整理起來並加以討論,按照我們的調查目的進行了以下的討論:

1.在辨識鳥類的時候,我們會按照老師所提供的圖鑑來辨別,辨認的方式主要是看鳥類的外觀、羽毛顏色並且透過圖鑑所提供資料,像是鳥類應該會常出現的地區等來辨別裡類。如果發現有不認識或者是不知道的鳥類,我們回先在圖書館借書來看並且詢問老師,如果真的有不知道的鳥類就會把拍到的照片交給老師去辨識,但是大部分都可以自己認出來。

2.在調查的時候發現,這裡的白頭翁、紅鳩、爪哇八哥、家八哥、大捲尾非常的多,中白鷺、小白鷺、麻雀、棕背伯勞、紅尾伯勞、紅隼、大冠鷲也常看見,剩下的鳥類比較少出現,這是我們後面要去討論的問題。

3.在調查的過程當中,雖然知道大部分的鳥類都在電線杆上被看到,但是還有一小部分鳥類出現在別的地點,而且大部分不常看見的鳥都是在別的地方發現,所以,大致可以知道鳥一種類型的小鳥會比較可能出現在哪個地區或地點。

3.雖然,在調查校園中的鳥類誰的體型最大時,我們可以很簡單的用眼睛觀察並分辨大小,也可以從圖鑑中可以分辨鳥類的大小,。

 

表1:南澳鄉碧候國小及鄰近地區鳥類調查表

日期:  年   月   日               時間:        天氣:         溫度:    ℃   

調查方法:    定點觀察    穿越線    重點記錄

記錄者:____  共同記錄者:           ˇ(表示看到,沒數數量)  ○(表示聽到,沒看到)

鳥種

數量

時間

巨 觀 棲 地

微 觀棲 位

行為

描述

 

 

 

 

 

 

 

 

 

 

 

 

 

 

 

 

 

 

 

 

 

巨  觀 棲  地:A.樹林  B.草地  C.濕地  D.建築區

微    觀    棲    位:a.喬木  b.灌叢  c.高莖草  d.低莖草 e.人工棲枝  f.土堤  g.房舍  h.道路  i.荒地  j.泥灘  k.沙礫灘  l.岩岸  m.淺水區 n.深水區  o.空中  p.其它

行為:1.求偶  2.攻擊  3.展翅  4.沙浴  5.水浴  6.日光浴  7.鳴唱  8.休息  9.飛翔  11.玩耍  12.築巢  13.護雛  14.跳躍  15.走路    16.孵卵  17.餵食  18.覓食  19.進食  20.理羽  21.觀望  22.其他

伍、研究結果

表2: 南澳鄉碧候國小及鄰近地區鳥類名單

科別

中文名

學名

生息狀況

1.卷尾科

1.大卷尾

Dicrurus macrocercus harterti

留鳥

2.小卷尾

Dicrurus aeneus braunianus

留鳥

2.鵯科

3.白頭翁

Pycnonotus sinensis

留鳥

4.烏頭翁

Pycnonotus taivanus

留鳥

5.紅嘴黑鵯

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留鳥

3.伯勞科

6.紅尾伯勞

Lanius cristatus superciliosus

留鳥/候鳥

7.棕背伯勞

Lanius schach formosae

留鳥

4.鷺科

8.大白鷺鷥

Ardea alba

留鳥

9.中白鷺鷥

Egretta intermedia intermedia

留鳥/候鳥

10.小白鷺鷥

Egretta garzetta

留鳥

5.椋鳥科

11.家八哥

Acridotheres tristis

留鳥/外來種

12.八哥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留鳥

13.絲光椋鳥

Sturnus sericeus

候鳥

6.八哥科

14.爪哇八哥

Acridotheres javanicus

留鳥/外來種

7.鶲科

15.赤腹鶇

Turdus chrysolaus

留鳥

8.畫眉科

16.白喉笑鶇

Garrulax albogularis

留鳥

17.小彎嘴鶥

Pomatorhinus ruficollis

留鳥

9.鷹科

18.鳳頭蒼鷹

Accipiter trivirgatus formosae

留鳥

19.灰面鷲

Butastur indicus

候鳥

20.大冠鷲

Spilornis cheela

留鳥

10.隼科

21.紅隼

Falco tinnunculus interstinctus

留鳥

11.鳩鴿科 

22.紅鳩

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

留鳥

23.朱頸斑鳩

Streptopelia chinensis  formosae

留鳥

24.家鴿

Columba livia

留鳥

12.鴨科

25.斑嘴鴨

Anas poecilorhyncha

留鳥

13.麻雀科

26.麻雀

Passer montanus

留鳥

14.梅花雀科

27.斑文鳥

Lonchura punctulata

留鳥

28.白腰文鳥

Lonchura striata

留鳥

15.鷸科

29.白腰草鷸

Tringa ochropus

留鳥

30.磯鷸

Actitis hypoleucos

留鳥

16.鶺鴒科

31.白鶺鴒

Motacilla alba

留鳥

32.灰鶺鴒

Motacilla cinerea

留鳥

33.黃鶺鴒

Motacilla flava

留鳥

17.雉科

34.環頸雉

Phasianus colchicus formosanus Elliot

留鳥

18.杜鵑科

35.番鵑

Centropus bengalensis

留鳥

 

一、鳥類種類有18個科別,共有35種鳥類。

我們的發現:南澳處在台灣的東邊,加上幾乎都是山,可是到了南澳這裡突然出現了很多的平地,這裡雖然有人種田,但是現在南澳已經開始在種有機田了,所以我們認為就是因為南澳這裡的環境很好,有山、有樹林、有草地、有水田、水池、小溪和溼地等等,人類沒有破壞太多鳥類的棲息環境,加上有機農業的關係,沒有去汙染這裡的土地,農田又可以帶給讓鳥類給多的食物,候鳥也可以放心在這裡生活,因此雖然只有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卻可以觀察到非常多種的鳥類。

  二、大卷尾、家八哥、爪哇八哥、紅鳩出現頻率跟數量最多
    我們的發現:
依據我們看到的紀錄果分析,在學校外面常見鳥類有大卷尾、家八哥、爪哇八哥、紅鳩、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大冠鷲、紅鳩,其中最常見或數量最多的是大卷尾家八哥、爪哇八哥、紅鳩。在學校裡面,或許是因為學校小又很多人為干擾的關係(部落的小朋友有打鳥的習慣),所以會進來學校的鳥不多,只有爪哇八哥和家八哥比較勇敢常常飛進來,而且還會在地上走來走去。

 

 

 

 

 

 

表3:南澳鄉碧候國小及鄰近地區鳥類出現數量統計表

鳥種

數量

鳥種

數量

鳥種

數量

備註:

V數量多而無法計數,或單次出現數量無法計數以致無法精準計算。

大卷尾

V

灰面鷲

1

環頸雉

1

小卷尾

10

頸斑鳩

V

灰鶺鴒

2

白頭翁

V

斑嘴鴨

2

黃鶺鴒

2

烏頭翁

3

紅嘴黑鵯

6

 

 

紅尾伯勞

8

家鴿

6

 

 

棕背伯勞

4

麻雀

V

 

 

大白鷺鷥

2

斑文鳥

V

 

 

中白鷺鷥

7

絲光椋鳥

4

 

 

小白鷺鷥

22

白腰草鷸

1

 

 

家八哥

V

大冠鷲

5

 

 

爪哇八哥

V

小彎嘴鶥

1

 

 

台灣八哥

V

磯鷸

2

 

 

赤腹鶇

1

白鶺鴒

3

 

 

白喉笑鶇

1

紅鳩

V

 

 

鳳頭蒼鷹

2

番鵑

1

 

 

紅隼

1

白腰文鳥

V

 

 

 

表4:南澳鄉碧候國小及鄰近地區鳥類出現比例表

次數/百分比

1/1.05%(扇形區1)

2/2.1%(扇形區2)

3/3.15%(扇形區3)

4/4.21%(扇形區4)

6/6.31%(扇形區5)

鳥種

白腰文鳥

家鴿

大白鷺鷥

棕背伯勞

朱頸斑鳩

台灣八哥

環頸雉

雁鴨

紅嘴黑鵯

中白鷺鷥

 

 

番鵑

斑嘴鴨

蛇鵰

小白鷺鷥

 

 

白鶺鴒

灰面鳩

磯鷸

 

 

 

小彎嘴鶥

赤腹鶇

 

 

 

 

白腰草鷸

白喉笑鶇

 

 

 

 

絲光椋鳥

鳳頭蒼鷹

 

 

 

 

斑文鳥

紅隼

 

 

 

 

次數/百分比

7/7.36%

(扇形區6)

9/9.47%

(扇形區7)

12/12.63%

(扇形區8)

13/13.68%

(扇形區9)

18/18.94%

(扇形區10)

20/21.1%

(扇形區11)

鳥種

紅尾伯勞

小卷尾

麻雀

大卷尾

家八哥

白頭翁

爪哇八哥

 

 

 

 

紅鳩

 

圖三南澳鄉碧候國小及鄰近地區鳥類出現數量圓餅圖

 

三、鳥類大小

  我們的發現:從資料上面看,比較大型的鳥有雉雞、大白鷺、蛇雕,但是像大白鷺看起來高高腳常常,雉雞比較胖一點,其實很難真正去比較大小,只有對照圖鑑來看比較確實,或者是針對身高(站立含腳長)、體長(不計算腳)等方式來比較。

 四、花色、外觀

  我們的發現:在這一段期間,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的鳥類,如果要用羽毛很多顏色去分的話,顏色種類多而且鮮豔的鳥有棕尾伯勞、紅尾伯勞,但如果是花紋看你來很漂亮的話,紅隼、蛇雕、鳳頭蒼鷹還有白鶺鴒看起來也很漂亮。

      五、出現環境:

我們的發現:鳥類出現的環境大多都出現在有草地比較多的區域,但有時候因為天氣和時間的關係沒有走出校外去,所以在資料上出現在建築區的也不少。。可能因為我們走到的地方都有馬路,所以最多看到鳥的地方是人工棲枝上,主要都在電線桿上。但是,不管到哪裡,都一定看到鳥在天空中飛來飛去,所以在空中觀察到的鳥也是最多的。

      六、鳥類行為:

 我們的發現:可能是因為我們要觀察鳥類的行為、特徵的關係,加上鳥也有警戒心,看到我們太近就會飛走,所以我們觀察到的鳥都是靜止中的鳥類,因此,大部分觀察鳥類的行為都是休息或者是觀望。

七、天氣影響:

我們的發現這一次寒流來的很長,紀錄的時候,都是台灣比較冷的天氣,加上南澳這裡天氣常常陰陰的,也會下雨,所以早上出去看的時候都沒有看到什麼,下午比較多,可是如果天氣不好又看不了,或許是因為下午氣溫比較高,所以鳥類比較容易出現。

      八、其他:

        我們的發現:

        (一)有些鳥類行為很特別很有趣,比方說像是白鶺鴒,走路很像很快但只會走一段一段,很愛上下搖屁股。雉雞走路也很快,警戒心很高,吃東西偷偷摸摸的,看到人就會馬上飛走,但卻又飛不遠。

(二)有一些鳥長得很像,只是大小或是羽毛花色有點不一樣,像是大卷尾和小卷尾、紅鳩和斑頸鳩、棕背伯勞和紅尾伯勞、家八哥和爪哇八哥、白頭翁和烏頭翁、大白鷺和中白鷺和小白鷺等等,不知道這是為什麼?但在辨別上很容易搞混,增加調查的難度。

(三)很多長得一樣的鳥在數量上也有很大的差別,比方說大卷尾多小卷尾少、紅鳩多斑頸鳩少、棕背伯勞多紅尾伯勞少、外來種八哥比本土的八哥還要多很多。

(四)外來種八哥真的很多,本土八哥幾乎都看不到,更特別的是,老師麻雀以前很多,現在卻非常的少。

陸、討論

一、每次能夠賞鳥的時間都很有限,老師有事情要處理,我們也有比賽和社團,所以覺得很可惜,如果每次都能夠有多一點的時間就好了。

二、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覺得在山邊樹林看到的山鳥感覺比較漂亮,可能顏色比較鮮豔或者是花紋比較好看,比方說雉雞或是蛇雕。

三、老師說過賞鳥不能距離太近,而且要輕聲細語,可是常常會急性子想跑到前面或是太大聲把鳥嚇跑。

四、這次做鳥類調查,雖然都是借來的,但是覺得很可惜,如果有更好一點的設備可以看得更遠、更清楚就好了。

五、這次很想學如何用老師的單眼相機和單眼望遠鏡拍下鳥,可是每一次都被別得同學搶去用,沒有好好學到,覺得很可惜。

柒、結論

這一次的調查,只有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但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卻發現了18種鳥類的科別,一共是35種鳥類,其中包括了4種候鳥和6種水鳥,特別是還發現很難見得到的鳥種—環頸雉。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件相當興奮的事情。如果可以繼續研究會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一、南澳地區鳥類資源豐富,很值得繼續調查、繼續研究。

二、外來種鳥類非常多,是不是已經影響南澳地區的鳥類或造成很大的影響值得繼續努力研究。

三、南澳地區也有出現過灰面鷲,後期也開始看到黃頭鷺(未紀錄),到底有多少候鳥會過境南澳也值得繼續觀察。

四、南澳有機田,是否有帶給南澳地區的鳥類幫助也很值得我們繼續觀察。

五、利用單眼相機搭配單筒望遠鏡拍下鳥類,對於經驗不足的我們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在事後找資料或是辨識都有很大的益處,可惜單筒望遠鏡還不夠好,還不能拍得非常清楚。

總而言之,南澳地區的鳥類生態資源非常的良好,如果將來繼續保持,相信未來一定可以看到更多的鳥類在這裡生存。

捌、參考資料及其他

在真正開始進行調查鳥類,老師帶我們利用網路去搜尋有關鳥調查的知識,然後我們查詢有關鳥類的方法和介紹紀錄表的網站:有林務局針對鳥類監測的作業手冊、有台北市生物多樣性資料庫的資料、有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的網站、有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網站,但是有很多我們不了解或是太難的事情,於是,老師用比較簡單跟我們比較聽得懂的方式,再次教導我們可以學會、做到鳥類的調查方法和重點。另外,網路上搜尋到的鳥類調查表也很多,有林務局鳥類監測的標準作業手冊的、有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的、有鹿角溪人工溼地鳥類調查表、有很多不知名長輩分享的,因為調查沒有固定的形式,又為了讓沒有做過調查的我們很了解,所以我們一起討論並彙整出適合我們用的調查表,也因為人手不夠的關係,我們把大部分的紀錄內容都事先做成代號,讓我們方便觀察。

另外,我們也看到台北市立附設實驗小學、宜蘭光復國小都有做過類似很完整的科展資料,但在南澳這裡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有學生跟我們做過這裡的鳥類調查,於是我們盡可能的用我們可以做得到的方式去記錄學校及周遭地區的鳥類狀況與環境。

                一、                參考書籍:「台灣常見100種鳥類」 財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協會

                二、                參考文獻/歷屆科展作品:

(一)高雄煉油廠及半屏山社區鳥類生態調查  高雄市私立國光高級中學

(二)野鳥的客棧-旗津島 高雄市中和國民小學

(三)台南市四草保護區之一鳥類調查 台南師院實小

(四)樹林間的神秘客 宜蘭市光復國小

(五)城市小精靈-校園鳥類資源調查 台北市師院附小

                三、                參考網站:

(一)中華民國野鳥協會 http://www.bird.org.tw/

(二)林務局自然保育網http://conservation.forest.gov.tw/mp.asp?mp=10

(三)BBSTaiwan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https://sites.google.com/a/birds-tesri.twbbs.org/bbs-taiwan/method-1/surveyandrec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