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候國小102學年度第一學期生活課程融入環境教育教學活動簡案
教學班級:一年忠班 教學設計:洪惠珊
活動一名稱: 泡泡在哪裡 共( 1)節 |
教學目標 |
- 能察覺生活中可以發現泡泡的地方。
- 能口頭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 能仔細聆聽同學的想法。
|
活動流程 | 評量說明 (形成性、總结性、評量基規準) |
引起動機 配合國語第二課吹泡泡引起動機,提問: - 有沒有吹過泡泡?
- 生活中的什麼時候會看到泡泡?(洗手、洗澡、洗碗…)
發展活動 討論: - 為什麼會有泡泡?
- 可以用哪些東西來製造泡泡?
- 到洗手台利用搓揉洗手乳產生泡泡。
利用五官觀察搓出來的泡泡,有什麼特色:
綜合活動 觀察與比較: - 請學生將手洗乾淨,比較手上有泡泡和手經過清洗的差異。
- 發表觀察結果。
教師歸納 教師交代回家準備事項:準備可以吹泡泡的材料與工具,下次上課使用。
| ※形成性評量項目: 1.能說出生活中可以看見泡泡的地方。 2.能說出手上有泡泡和經過清水洗淨後,手摸起來的感覺的不同。 |
活動二名稱: 製作泡泡水 共( 2 )節 |
教學目標 |
- 能準備吹泡泡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 能完成自製泡泡水。
- 會運用五官比較泡泡水與清水的不同。
|
活動流程 | 評量說明 (形成性、總结性、評量基規準) |
引起動機 請學童拿出自己準備吹泡泡的材料相互觀摩並分類。 - 發展活動
製作前提問: - 要如何將準備好的材料產生泡泡?
- 除了用手搓揉,還可以利用什麼工具產生泡泡?
分組製作泡泡水。 製作完成的同學,可以利用準備好的工具吹出泡泡。 實驗與觀察: 什麼樣的方式可以吹出大泡泡? 什麼樣的方式可以吹出小泡泡? - 綜合活動
觀察比較 - 利用五官比較清水和泡泡水的不同。
- 發表並完成習作一〈一起吹泡泡〉。
- 教師歸納。
- 指導學生收拾桌面,並將泡泡水貼上標籤待下節課繼續使用。
| ※形成性評量項目: 1.能準備好上課需要使用的材料。 2.能製作泡泡水。 3.能說出清水和泡泡水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