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2東岳村發展協會種苧麻活動

宜蘭縣南澳鄉東澳國小108年度結合社區資源辦理環教活動

一、活動主題:苧麻穿織衣

二、執行方法:戶外教學/解說

三、學習議題:環境倫理

四、議題實質內涵:E25 參與戶外學習與自然體驗,覺知自然環境的美、平衡、與完整性。

五、社區資源:東岳社區發展協會,愛心志工媽媽-馮秋月老師、黃美香老師。

六、實施期間:108年6月到10月

七、參與人數:30人(本校4~6年級)

八、目標:

1.動手種苧麻。

2.確實觀察與記錄植物生長的過程。

3.採收苧麻。

4.學會編織:平紋織及斜紋織。

九、進行方式:

1.種苧麻:

提醒學生種植前一定要將土壤翻鬆,用鋤頭向下斜挖10~15公分的洞,再將綑綁好的苧麻根(會發芽的部份面朝上)放入洞中,並以土壤將根覆蓋即可。因為苧麻生長過程會往旁邊蔓延,因此種植時要保持適當的距離,每一束苧麻根種植的距離大約70~80公分,當嫩芽長出15-20公分時,將經折斷強迫苧麻根繼續往旁側長嫩芽與蔓延,可開始施加些許肥料,讓土壤更肥沃。待苧麻莖長至呈現紅棕色,取下的麻絲才不容易斷。

2.觀察與紀錄:學生將活動過程與心得用圖畫及文字記錄下來,作品展示與分享,透過分享,讓學生加深苧麻種植及成長的過程。

3.採收苧麻。

4.學會編織:

(1)平紋織及斜紋織作品欣賞。

(2)設計組織圖。

(3)依照設計圖進行整經。

(4)將整好經線的織帶機放在桌上。

(5)將一小段打包袋用線夾住,放上緯線。

(6)上線與下線交替織。

(7)將織好的織帶尾端打辮子收尾。

(8)完成織帶。

(9)注意事項說明:上線與下線交替時,注意每條線都要拉起來。上線與下線交替時要用緯刀打緊。緯線要拉緊,不要鬆鬆的。織布時要專心、細心。

十、成果描述:

透過苧麻種植體驗,讓學生了解泰雅祖先準備織布材料的過程。了解自己泰雅族傳統的文化,更能體認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了解泰雅編織與生活的關係,知道泰雅人如何利用週遭的植物製作生活用品。最後,能編織簡易的泰雅織布作品,由活動中培養鄉土情懷。

十一、實施心得:

織出一塊布得從種苧麻開始,經過剝皮取得纖維、捻線、曬乾、漂白、染色……等繁複的過程,才能得到織布的線材。線材整經上織布機織成布後,再縫製成各類型的衣物、被子。泰雅族傳統以狩獵及禦侮的能力,來評量男子的社會地位。以織布技術的優劣,評鑑泰雅女子能否嫁得好夫家。早期的織布:給自己、家人,出嫁用。

十二、學習者心得:

1:織布與神靈橋聯結,泰雅族女生擅長織布,死後才可以經由神靈橋到祖先那裡去。

2:織紋與臉部的刺青為真正的人標記,也具有避邪、繁生、進入靈界等多重意義。

3:沒想到苧麻是長得很像生薑的苗,顏色比較深。種的時候是大太陽天,體會到種苧麻的辛苦。

4:苧麻大約3到4個月可以收成,看到我們親手種的苧麻長得又高又壯,顏色綠綠的,真的很開心。

宜蘭縣東澳國小環境保護教育活動成果報告

學校名稱:東澳國小

活動名稱:苧麻穿織衣

辦理日期:108年6月到10月

舉辦地點:東岳部落

參加對象:30人(本校4~6年級)

活動說明:透過苧麻種植體驗,讓學生了解泰雅祖先準備織布材料的過程。了解自己泰雅族傳統的文化,更能體認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了解泰雅編織與生活的關係,知道泰雅人如何利用週遭的植物製作生活用品。最後,能編織簡易的泰雅織布作品,由活動中培養鄉土情懷。

馮老師教學生怎麼種植苧麻

clip_image002

黃老師協助指導學生種植苧麻

clip_image004

學生親手種苧麻

clip_image006

種植前一定要將土壤翻鬆

clip_image008

採收苧麻要先抓好苧麻

clip_image010

採收苧麻要從根部開始割

clip_image012

黃老師指導學生織布

clip_image014

能編織簡易的泰雅織布作品

clip_image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