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南澳鄉東澳國小108年度空氣品質融入課程教學設計
一、 活動主題:颱風災害的認識及防範
二、 教學班級:六年忠班
三、 教學時間:108年10月15日、22日,自然課2節、資訊課1節(120分)。
四、 教學者:陳國傑老師
五、 教學目標:
1.能說出颱風災害的類型和成因。
2.運用資訊網路教學,說明颱風災害的原因和情況。
3.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防颱風災害的態度與價值觀。
六、 能力指標:
1.【自然生活與科技】2-2-4-1 知道可用氣溫、風向、風速、降雨量來描述天氣。發現天氣會有變化,察覺水氣多寡在天氣變化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2.【防災教育】1-2-1 能說出災害預防與個人生命財產及身心安全的關係。
七、 教學活動:
(一)準備活動
1.教師提問:颱風災害是什麼樣的災害?臺灣處於颱風經常侵襲的地理位置上,颱風所挾帶的強風豪雨會造成什麼影響?
2.學生討論:請學生踴躍說明,並就自己的親身經驗,和大家分享。
3.材料:保麗龍盒、電鍋的內鍋、湯瓢、鹽巴、碎冰塊、毛巾、鮮奶、抹布(清潔用)。
4.「雲」道具:矽膠、管子、2000cc透明罐子。
(二)發展活動
1.炒冰活動:將碎冰塊及鹽巴(3:1)放入鋼碗攪拌,將內鍋放在冰上,鍋外用毛巾覆蓋在冰上,少許鮮奶倒入內鍋中,過些許時間可以看到鮮奶結冰的現象,用湯瓢一直拌炒,之後鮮奶凝固就變成冰了,並可以拿出來吃。
2.做雲實驗:先把「雲」道具做好,做雲之前先噴一些酒精,藍/紅墨水滴2滴,結果還是不變色。
3.颱風:颱風災害就是由颱風、低氣壓、鋒面等伴隨的狂風、暴雨所引起的災害。例如:2001年9月納莉颱風為台灣帶來強風,將山林樹木吹倒造成多處地區電力中斷,這就是風災。2004年9月11日北台灣受到強盛 西南氣流及海馬颱風影響,降下豪大雨,造成近年來都會區最大的降雨量。
4.提問與討論:颱風災害有哪些隱藏的危機?
5.教師播放颱風災害短片並探討問題。
6.請學生以影片內容及自身過去經驗,就下列問題討論和分享:
(1)從各種颱風災害短片宣導中,小朋友們學到什麼?
(2)想一想,當颱風來臨時,你們家中是否有事先準備什麼?
(3)颱風來臨時,我們要注意什麼事情?
7.「避難地圖」的目的是要在河川氾濫、堤防潰決、崩坍或土石流發生前,將災害損失降至最低的工具。地圖上顯示一般民眾淺顯易懂的淹水、崩坍或土石流潛在區域、避難場所、避難路徑等避難資訊。其所包含之主要資訊有避難場所、避難路徑地圖資訊、災害通報單位資料、警消醫療單位資料、村長村幹事聯絡電話、避難處所資料、防災用品(例如收音機、手電筒、水、食物、急救箱等)。
(三)綜合活動
1.颱風來臨時,很多學生會因為多了一天颱風假而特別開心,不過有很多人卻因為颱風帶來的豪大雨而失去家園,請問你有什麼感受?
2.如果要為我們的住家環境貢獻一份力量,參與事前的防災工作,我們可以怎麼做?
3.延伸活動:透過自然與生活科技第一單元天氣的變化,也讓學生了解空氣品質對健康的影響,教師介紹可以查看-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https://taqm.epa.gov.tw/taqm/tw/default.aspx
八、 教學省思:
可從蒐集過去的新聞資料,或報章雜誌的相關報導,讓孩子瞭解過去曾發生的颱風災害。進而引起孩子的興趣,願意主動去關心,也能為自己身處的環境多盡一份維護的心力。
宜蘭縣東澳國小環境保護教育活動成果報告
學校名稱:東澳國小 活動名稱:颱風災害的認識及防範 辦理日期:108年10月15日、22日 舉辦地點:六忠教室 參加對象:六忠學生,10人 活動簡述說明:運用資訊網路教學,說明颱風災害的原因和情況。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防颱風災害的態度與價值觀。透過自然與生活科技第一單元天氣的變化,親自實驗操作,好吃又好玩的炒冰體驗,以及有趣的做雲實驗。另外,也讓學生了解空氣品質對健康的影響,教師介紹可以查看「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 |
自然與生活科技第一單元天氣的變化 | 親自實驗操作,好吃又好玩的炒冰體驗 |
有趣的做雲實驗 | 雲道具:矽膠、管子、2000cc透明罐子 |
資訊網路教學了解颱風災害的原因情況 | 上網查看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