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探訪彩虹的故鄉~尋根之旅計畫書

宜蘭縣南澳鄉東澳國民小學九十九學年度「百年畢業典禮」

暨「親山愛海尋根旅、石全石美展風華」計畫書

 

壹、主旨:

畢業典禮為校園重要慶典,亦為教育重要環節,除畢業證書具有榮譽及獎勵之意涵外,尤應運用儀式之美,使學子體驗生命階段的成長,並共享價值與喜悅;本校為避免畢業典禮淪為頒獎形式,並期畢業典禮承載禮教功能

,兼容自由平等之現代精神,實踐教育美學之理念,特辦理百年畢業典禮系列活動,從動態的體驗過程中,達到「回顧」、「感恩」、「祝福」的目標。

貳、說明:

一、依據教育部100329日臺研字第1000052673A暨宜蘭縣政府10046日府教學字第1000046532號函辦理。

()辦理目標:

1.回顧-回顧與總結畢業生在校期間之學習活動。

2.感恩-藉由儀典引導學生產生感恩之心。

3.祝福-讓畢業典禮(含系列活動)參與者傳達祝福。

    ()辦理原則:

1.教育目的-規劃與實施回歸教育本質,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民族教育課程之影響力,使學生體認生命成長之特殊象徵儀式。

       2.自主認知-透過認知取向傳達知識的深度與廣度,鼓勵學生自願參與

,促進學習動機與認同。

3.多元共享-營造多元參與的氛圍,導引學生、教師、家長與學校行政人員對話機制,共享價值與喜悅。

       4.務實體驗-融入體驗教學策略,兼顧禮教美育,講求安全務實並符合經濟效益。

       5.創意整合-整合社區內外資源,結合參與人力與創意思維,融入教學成果與學習成就之展現。

二、本校學子來自東岳村與東澳里兩社區,具融合原、漢兩族群文化背景,故

典禮儀式中兼容山與海之特色,藉以展現自信、健康、融合、卓越之鄉土

特色課程。

  三、透過山與海的接觸,體驗山海之美與對家鄉的認同,培養愛鄉愛土,促使

      身心靈健康。

 

〈美哉,東澳!〉

在中央山脈的一處山腳下

座落著一個村莊

蜿蜒的海岸線一路往南延伸

一道蛇山切割了東澳南北溪

蘊孕了無數的才子佳人

一條蘇花公路劃分了MuganTayal

卻讓我們更加懂得兼容並蓄

這裡的住民

有山的沈穩  有海的浩瀚

有山的內斂  有海的奔放

我們是山海的子民

 

鄔誠民 

收錄於2004年宜蘭縣社區日曆

 

參、活動內容與流程規劃:

clip_image001clip_image002

 

一、親山愛海尋根旅

    ()老部落尋根   

       1.時間:10069日至610

       2.地點:老武塔

東岳村位居東澳溪入海處,三面為

東澳嶺、西帽山、太白山所圍,因盛產

Iyo (金線蓮)又稱伊柚。境內有基比亞

(Tepijaxen)社人及哥各朱(Gogotsu)

社人,皆屬馬巴阿拉系統。

相傳清末,基比亞罕社頭目哈泳卡

里友 (Xayun-Kaletsi)發現大澳溪下游

的曠野,遂率社人往山下移居,後又因

瘧疾遷居二次。1913年,因受日艦的侵

擾,又遷至東岳現址另建一社,日人稱

為「下東澳」。

哥各朱社原址在利有亨舊社南方,後因耕地不足,於1913125日,有十一戶59人,由頭目哈泳巴達(Xayun-Pata)率領下山,位於現北迴鐵路永春隧道南口處,日人稱為「上東澳」,至1942年,始併入東澳,後又改稱為東岳。

就整體泰雅族史而言,南澳地區的泰雅族有其歷史發展的獨特之處。自19091月南澳的泰雅族人受到外來強大勢力(日本人)侵略之後,南澳泰雅人自此正式進入現代世界體系當中。然而自1912年日本人策動部份南澳泰雅族人移住至大同鄉寒溪村四方林之後,便開啟了南澳泰雅族人遠離家鄉的序曲。而此移住過程持續至1970年代初,直到哈卡巴里社最後一個Gaga組織離開山區移住至平地武塔村之後,方才正式結束。

             若將南澳的泰雅人與桃園、新竹或花蓮地區泰雅族人比較,就部落與族群史的發展觀點來看,桃竹地區泰雅族人多半仍居住於傳統的聚落所在(或不遠之處),只因生活的現代化而產生聚落形貌的改變,但也因農業生產與經濟開發,導致土石流不斷,生活環境日趨惡劣。反觀南澳的泰雅族人因長時間的被迫遷移至南澳平原,因此不需面對環境的惡化,而有較好的生活。但是,也因此對於故居地的遺忘與歷史記憶的斷裂,卻遠較其它地區的泰雅族來的快速。

             文化是族群存續的根本,文化之精神內在即在於族群原始部落之處應運而生,親身感受先人曾留下之足跡,並以心靈沉浸於大自然的靈氣之中,泰雅文化之美蘊涵於其中;原住民文化在在新奇紊亂的文明世界中迷惘無助時,抑或因悖離先人遺訓而面臨消失的困境時,讓我們藉由尋根之旅,冷靜的回溯及思考,找回泰雅文化的真、善、美,傳承及推廣泰雅族文化,更富教育意義。

…,本校於去年畢業典禮即著手辦理21夜的西帽山夜遊之旅(實稱不上「部落尋根之旅」),作為今年辦理畢業系列活動的試金石。有了安全的基礎作為經驗,今年在學生與家長的期盼之下,召開了「百年畢業系列活動」籌備活動,站在家長的立場上一致認為有必要讓孩子踏上族先曾經居住的地方,感受祖先們胼手胝足的奮鬥過程;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也都對這一趟「尋根之旅」充滿了期待與想像…於是乎

         ,學校站在「回顧」、「感恩」、「祝福」的辦理原則下,著手規劃此一具有生命教育與泰雅薪傳的活動。

 

〈蜿蜒的蘇花公路〉                                           一條巨龍

從藍藍的大海中

躍出來

大海發出了怒吼

像是龍王在召喚

他還是

蹯踞著中央山脈

一會兒飛入雲層

一會兒鑽入黑洞

 

王麗萍 

收錄於1990年新生日報

 

 

()船遊東澳灣

  1.時間:100616

   2.地點:東澳灣與粉鳥林漁港

clip_image003clip_image004

         凹型的東澳灣,北起烏巖角,南至

烏石鼻,全長約兩公里,弧線優美,沙

灘與礁岩互相組合,其最南端的粉鳥林

漁港,宛如遺世獨立的「天涯海角」,

充滿了寧靜與純樸之美。

觀賞東澳灣的最佳地點應在烏巖角上方的蘇花公路轉彎處。由於腹地是由東澳溪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兩片青山環抱著原住民泰雅族與漢籍(新住民)的部落與村莊,參差不齊的住屋散佈在山坳裡,與山花

野草、碧水藍天、青巒疊嶂,交織成一幅山連水、水連天的天然美景。而白浪輕拍著金黃色沙灘,柔美恬靜的海岸線,是居民最愛嬉戲玩水的地方來此垂釣、烤肉、露營、聽濤、觀日…常叫人留連忘返。

每年四月至七月間為東澳海域飛魚群聚的季節,受飛虎(鬼頭刀)驚嚇的魚群們,如小鳥般在海面上飛翔,最長可達200餘公尺,構成東澳灣海域上獨特的景觀。

泰雅族部落雖以農作物和獵捕山產為生,但飛魚卻是族人重要的交換物資。每年部落運動會(昔日稱豐年祭)前後,粉鳥林漁市場內的飛魚交易絡繹不絕,除了讓族人打打牙祭,更是饋贈本鄉未靠海部落

鄉親們的最佳贈品,所以其它部落的同胞管我們叫Dobiyou,有別於蘭嶼的自食自用。

除了煎炸、水煮之外,村民亦研發出燻烤飛魚的技術-在鐵製的圓桶外綁緊鐵絲,以8字型的鐵勾勾起魚腮,以小火燻烤12小時,香香味和咬勁十足,別有一番滋味。

…東澳,這個融合了泰雅族、漢族、新住民的沖積扇,有豐沛的自然資源作為我們學習的基礎與養份,在主流社會暢談「文化刺激」的同時,我們自然要審慎思考如何透過各種媒介與更大世界進行接軌

;然而,我們也有必要反向思考如何讓孩子從了解、欣賞、體驗在地文化中產生一種自信與驕傲,以此為基礎,讓學習可以創意聯結並產生遷移,相信這樣的動態課程規劃,有助於此教育方向的推波助瀾。

二、石全石美展風華

    ()校園公共藝術規劃 

1.時間:10061日至100620

       2.地點:東澳國小

東澳國小
         
東澳國小建於1984年,在陳定南縣長主政時,委由陳志梧建築師設 

計。這棟近乎20年以前的作品走在時代前端,材料控制的非常細膩,十分具有鄉土意涵。這種地域人文風味的基調與美學觀,是宜蘭縣正在走的方向。

          東澳國小,是間沒有圍牆的學校,往前望去,是天藍水也藍的太平洋。轉個身望去,是翠綠陡峭的東澳嶺,對於在地的小朋友,東澳國小就是他們的天堂! 校園牆面上、草地上有不少小朋友的畫作,讓往來辦事或遊憩的人,駐足欣賞,校園內處處可享受到藝術氣息。

          這些年間,各政府機關、各級學校、公立醫院、捷運站及高速公路休息站等公共場所都會看見藝術品的設置,這些公共藝術,為環境增添藝術氛圍,使得這些公共場所更具獨特風貌。

          因此,公共藝術是將藝術作品設置於公共空間,並有公共參與過程的藝術。不同於博物館、畫廊或私人收藏空間的藝術,公共藝術不單只是創意表現,必須就公共藝術所在位置環境來量身訂做。而設置在學校的公共藝術,則應有啟發思想的內涵,或是有藝術教育參與的深刻過程。

          本學年因藝文深耕計畫本校聘請一位藝術家駐校指導學生藝術課程,

使學生藝術視野大開,學校有著背山面海的優勢環境,鄰近可供創作天然

素材頗多,加上學生族群的多元,藝術教育本應多元發展,特別規劃落葉

堆肥區的牆面公共藝術之創作,讓即將畢業的學生在離開校園前共同與老

師進行藝術創作,更期望在創作中能為其生命留下燦爛的光采。

clip_image005clip_image006clip_image007

 

 

 

 

 

        ()(圖二)(圖三):校園內牆面與草地上學生的彩繪作品

clip_image008clip_image009                             

          

 

 

 

 

圖四:校園內瞭望台                  圖五:預定設置公共藝術的牆面

                                          (詳見附件一校園平面圖)

    ()石全石美展風華藝術展

       1.時間:10058日至621

       2.地點:東澳國小、多必優東澳市場集貨中心

話說泰雅族的創生

          泰雅族創生傳說賓沙布甘發祥、大霸尖山發祥石二個神話的傳說都圍繞在一顆巨大的岩石上,當然,故事並非都是一模一樣的,在這裡列出兩則部落對傳說故事記載的內容:
(
).賓紗布甘Pinsebukan為發祥地(瑞岩部落的神話傳說):相傳遠古時 

代,有一顆岩石裂開,走出了二男一女,當中一男又走回岩石裡去,剩下一對男女,他們日久生情,成為當地族群的祖先。

().大霸尖山papak-waqu為發祥地(宜蘭南澳鄉人的起源傳說):在很久以前,大霸尖山有一顆巨大的石頭,被一隻靈鳥發現裡面走出一男一女;這一對兄妹工作非常勤奮,但妹妹卻想,如果她們老了,那以後就沒有子孫了,所以妹妹就跟哥哥說,明天會有一位黑臉的女子經過我們家門口,你就和他結婚吧!哥哥聽了也馬上答應。隔天果然來了一位黑面女子出現,哥哥並和他結為夫妻,因此後代的子孫得以繁衍下去,子孫們為了紀念祖先,感謝他們的恩德,成年男女在臉上必須刻上美麗的線條,表示已經成年,並可以論及婚嫁。

     石全石美藝術創作課程與展覽

           走訪東澳灣或東澳南北溪一隅,可以看見許多大大小小、各種不同形狀的石頭,它們是經過歲月的雕琢與衝蝕,才有這些不同的曲線、菱角,仔細端詳個個是大自然巧琢天工的藝術品。當這些造型印入眼簾,不覺在心中交疊出不同的影像,或可愛的動物或昆蟲造型、或漂亮的茶具、或百變多姿的人像…於是啟發了創作靈感,結合泰雅石頭傳說的故事,於是石頭便成為本次藝術創作最佳的素材,只要能發揮個人的想像力和創作力,即能做出令人驚喜的作品,更希望透過創作過程中的修飾後,石頭有了更生動、靈活的生命。

           期望藉由這樣的創作,走出戶外走向自然,能給學生快樂、難忘的戶外教學,進而了解自己土生土長的東澳,學會愛鄉愛土。

clip_image010clip_image011

 

                                                            圖二:石頭

                                                               造型多  

 

 

 

clip_image012

圖一:走訪戶外

                                                圖三:(石頭彩繪參考圖)

 

 

 

三、百年畢業典禮 

1.時間:100621(星期二)

       2.<span style="font-family: 標楷體; mso-b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