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教學與宣導活動
三年級森林故事館課程
五年級環境教育課程
尋回消失的記憶
早期建築的歷史意義
教學省思
1. 有異於以往拓碑模式,今年改以資訊融入教學結合藝文教學模式做認識碑文的活動,以期提供學童更多更深入的學習,對於校史的緣由有較活潑生動的描繪。 2. 要進行此活動前,須對校史有較粗略的認識,故須先觀看校內自編校史教材後,才能持續接下的活動。 3. 平板電腦數量過少,需多人共同使用,故在硬體設備上可再討論與置換相關設備的選擇。 4. 學生在出發參訪之前,老師們已經先行上過校史教材內的相關內容,也因此讓整個活動進行的更加順利! 5. 我們在出發前學年主任已經事先跟廟方服務人員取得聯繫,廟方人員也同意當天為學生簡略介紹城隍廟的歷史由來,但我們參觀當天遇到的卻不是當初聯繫到的廟方人員,而該位值班的廟方人員只願意讓學生提問,是較為可惜之處。 |
1. 經由參訪科學館後,我們發現我們學校的科 學館功能性十分強大,所以我們先介紹歷史,再接著介紹其他功能,讓學生從認識科學館的歷史,進而瞭解我們學校科學館的重要性,也學著喜愛和悅納我們的科學館。 2. 星象台因為年久失修,再加上師資缺乏,現已作為科學團隊堆放器材的倉庫,並沒有開放作教學使用,十分可惜。建議它可正式納入課程介紹,如:五下的星空,讓星象台雖然老舊,但還是老而彌堅,有它的存在價值。 3. 科學館有森林故事館的功能,但除了校本課程有上之外,並沒有確實落實在領域教學上,這也是很可惜的一點。 |
105_認識空汙(PM2.5)
三年級校園學習步道之旅
六年級環教課程~深入社區系列活動成果
105_綠卡執行成果~環保知識挑戰擂臺賽
105_三年級仁山秋遊淨山之旅
一、時間:105.10.11
二、地點:仁山植物園
三、參加人員:本校三年級師生、家長
四、活動計畫
五、成果描述
1、學生們利用學習單進行戶外學習,大家因此認識了園區四條主要步道及其特色。
2、藉由沿途生態觀察體驗活動,藉此了解此區的動植物種類及生態環境。
3、完成淨山活動,撿了許多人造垃圾,養成學生舉手之勞做環保之環境行動。
4、淨山服務學習活動,讓學生從小就培養環保意識,深具教育意義。
六、活動記錄
七、實施心得
除了讓學生登山健行外,園區內的動植物生態豐富,學生也藉此認識到許多在平地不常見的生態環境,此外,淨山的活動也讓學生知道自己付出一點心力就可以改善環境,培養自己對土地的環保意識。希望未來學生可以以堅強的態度面對人生重重關卡, 堅持做對地球、對環境有意義的事,這樣還教精神才有辦法永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