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鳥,要快》
外來種侵門踏戶本土八哥快沒家
台灣本土八哥繼畫眉鳥之後,新近也出現外來種強勢入侵,其中白尾八哥「鳩佔鵲巢」,佔據本土八哥原有的巢穴,致數量急速銳減,學界疾呼在國家公園內大規模清除白尾八哥鳥巢,但澎湖縣鳥會調查組長鄭謙遜表示為時已晚,現僅能在部分封閉性較高島嶼保育。
學者籲 大規模清除外來種鳥巢
由於台灣本土八哥喜築巢在電線桿上變電箱,十餘年前一對幼雛價格就能喊到二千餘元,因捕捉幼雛在黃口未收之前,可訓練說話音調,加上具有生物印痕,眼睛張開之後會認飼主為母,忠誠度十足,所以捕鳥者趨之若鶩,但屢傳失足或不慎觸電身亡意外,後來因台灣大量引進白尾八哥、家八哥等鳥種當寵物,人為棄養或逸出造成生態警訊。
以往澎湖本島處處可見台灣本土八哥的蹤影,但現在全部都被白尾八哥佔據,最主要是白尾八哥與中國畫眉一樣,在台灣都沒有天敵,為強勢外來種,同時白尾八哥還會「鳩佔鵲巢」,嚴重威脅台灣本土八哥生存空間;更令學界擔憂的是,台灣本土八哥會步上台灣畫眉後塵,出現雜交品種,喪失原本基因優勢,因此建議每年四月築巢期進行剷除。
鳥會組長建議 在封閉地區保育
針對大規模清除建議,鄭謙遜表示為時已晚,早在數年前就已提出相關警訊,但主管單位卻不以為意,等到事情大條了再行處理,不僅曠日廢時,同時也效果不彰,而白尾八哥已成為歸化種,大量捕捉後要送往哪裡野放?因此不如在地理封閉性較高的七美、東吉進行保育,嚴禁當地民眾購買外來八哥,並注意自然遷徙族群,才能維護台灣本土八哥最後一塊淨土。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100.9.28)
蘭博、陽管處攜手推廣自然環境教育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昨(20)日由館長廖仁義與處長林永發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廖仁義致詞時表示: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廿六年了,願意提攜才成立一年多的蘭博館,以大人牽小孩,是多麼美麗的親子畫面,更重要的是致力自然知識的傳承,對資源並不豐裕的蘭博是非常大的幫助。
處長林永發則表示:這是繼國立台中科學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的第二個機構,蘭博館建築物特殊的單面山地景文化,融入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生活博物館與陽明山國家公園是一致的。
合作備忘錄簽約一次為期五年,雙方攜手推廣自然環境教育,屬於國家級的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擁有哺乳類及鳥類標本近三百件,還不包含昆蟲類在內。林永發強調,目前以鳥類水域環境標本是初步合作的第一批,提供的數量,只要能力所及,會共同為環境教育而努力。
簽署合作備忘錄的想法在於很多動物標本不易取得,尤其是脊椎動物,廖仁義笑說,自己因刷牙,打了個噴嚏閃到腰,千萬不要把他誤認是非洲長背猿。館方為避免現有標本損毀而無替換品,諸如台灣長耳蝠、華南鼬、台灣松雀鷹、五色鳥,特與陽管處合作,並同意將園區蒐集所得的路殺鳥類、動物屍體部分提供進行研究與製作展示標本,館方善盡保管職責,並納為展示教育及永久典藏。
配合九月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廿六周年慶,即日起至十月廿三日在蘭陽博物館大廳推出「在單面山遇見陽明山」展覽。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100.9.21)
◎網路笑話—如果年輕個二十歲
某日阿龍著女友去逛化粧品專櫃。
化粧品專櫃小姐:「阿龍先生,你如果年輕個二十歲的話,一定很帥!」
阿龍的女友聽了專櫃小姐的話之後,臉色一沈,而阿龍則是眼眶泛紅。
專櫃小姐見狀連忙安慰說:「阿龍先生,我說的都是肺腑之言,沒有在騙你啦,你二十年前一定是個大帥哥!」
沒想到專櫃小姐話才剛講完,阿龍的女友轉身就走了。只見阿龍終於忍不住大哭著說:「二十年前,我都還沒出生呢!嗚~~~」, 專櫃小姐Orz………。
*以上內容如有侵權行為請主動告知,謝謝!
前10大飲食趨勢:流行不等於健康
家庭料理和天然食品都名列其中,但是專家警告,有些是不健康的習慣。如果你自視為喜歡在家烹飪的「美食家」、偏愛「真正的」食物、偷吃巧克力大餐、每天吃豐富三餐、經常待在家吃爆米花看影片而不是去電影院。恭喜你,你很流行,符合當今的10大飲食趨勢。不過,這不代表你是健康的,這些飲食趨勢有些會令出版《Food Technology》這本雜誌的食品科技研究院感到憂心,這些趨勢是彙整多種資訊而得,包括了蓋洛普和其他機構的調查,但不全然代表該機構的立場。
雖然有一些趨勢是令人欽佩的,但許多不健康的趨勢令食品科技研究院理事長候選人Roger Clemens博士感到憂心,他指出,這些趨勢多數和美國飲食指南不一致,整體而言,他認為符合這些趨勢的消費者是不及格的。食品科技研究院發言人Kantha Shelke博士的觀點則是比較持平,她表示,美國人的嘗試有限。不過,她認為這篇報告顯示美國人的飲食習慣顯然稱不上優秀。這篇報告所提的前10 大飲食趨勢為:
1、各年齡層所喜好的飲食。Y世代喜歡吃鹹味點心、簡餐、加熱即時早餐,50多歲者選擇當季食材做成的三餐。
2、家庭料理。美國人在家料理者變多,受訪的消費者有半數以上表示,2010年在家準備餐點次數比以前增加,這是20年來最高的比率。
3、研究營養成分。消費者傾向含維他命與礦物質多的產品,注重全穀類。
4、特別款待。另一方面,消費者想要巧克力糖、奶油與餅乾。
5、美式本土取向。消費者傾向農場食品和區域性菜色,例如南方料理和烤肉。
6、天然取向。購物者避免含有防腐劑、人工色素和香料的食品。
7、每天三餐。在過去兩年內,表示自己每天吃三餐的成人數量增加6%,有吃早餐的人越來越多。
8、機能性食品取向。除了食品美味之外,消費者希望食品不會有膽固醇和血壓負擔。
9、甜蜜家庭取向。從家裡帶零食去看電影,這或許是經濟衰退所致。越來越多點心是家中自製,家庭娛樂趨勢也上升。
10、自認是美食家。2/3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有食品知識且有興趣。25-34歲的青年人最可能自認為是美食家。
Clemens博士認為這篇報告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他知道美式飲食的誘惑,炸雞、漢堡和起士這些全都不是適當食物,除非全面改變食譜。他表示,「天然」食品的吸引力或許是好的,但可能是誤導。所謂的「天然」,在食品標示等並無官方定義。另一方面,「有機」則是有明確定義。
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聲明指出,並未提出食品標示「天然」的相關定義,該局表示,只要食品不含添加色素、人工香料或合成物質,就不反對用天然這個名詞。
Clemens博士表示,最可能健康的趨勢是家庭料理、每天三餐與家庭儀式。雖然在家料理可能是好的健康趨勢,但我們需教育人們如何更健康地烹調,約2/3的美國人仍然不瞭解適當份量。Shelke博士表示,多數美國人需要的只是烹飪速成,例如參與烹飪教室者增加、烹飪書銷量大增,美食節目收視率上升,但是烹飪的實際知識未提升。她指出,加工食品的銷售好就是證據,人們或許會在家烤肉,但是依舊從外面買回已經調理好的馬鈴薯泥或烤馬鈴薯;她表示,美國人應可從料理簡單又健康的飲食獲益。如果她得要為自己選一個趨勢,會是「各年齡層所喜好的飲食」,因為不需要嬰兒食品或年長者的食品。她也不會選「特別款待」,而是像印地安老家一樣,將適量餐後點心作為一餐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網站(TE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