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宜蘭縣羅東國民中學 101 學年度學校環境教育實施計畫(一)

 

壹、計畫依據

一、環境教育法第 19 條。

二、環保署及教育部會銜發布「加強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

三、府教體字第 1000088472 號函。

四、宜蘭縣 100 年度環境教育輔導小組工作重點。

五、本校 101 學年度校務及課程發展計畫。

 

貳、計畫願景、目標

一、願景:

    環境教育已成為世界公民的通識,自 1992 年地球高峰會推行的「二十一世紀章程」,已是各國日漸關注的教育課題。而我國國中小學習範疇中,環境教育不僅是重大議題之一;在「環境教育法」公告施行之後,更點出環境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本校根據環境教育法訂定「學校環境教育計畫」,透過教育過程,教導學生注重環境衛生,提供獲得保護及改善環境所需的知識、態度、技能及價值觀。從在地人文與自然條件的特色出發,致力於自然生態保育及環境資源的合理經營,以培養永續經營的理念,配合各學科能力指標、重大議題中的主題課程、學生社團、主題式營隊等教學活動融入,使學生對在地的人與環境有更深切的了解,進而推動環境倫理,透過學校教育與社教宣導活動,讓師生及社區  民眾主動積極建立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的環境行動,以提升生活環境品質。另外有鑑於成人行動之展現與其成長過程的生命經驗有關,因此希望透過成長階段提供其具典範的重要生命經驗,期望本校學生在未來能發展出負責任的環境行為。

    最後希望結合「健康促進」「友善校園」等學校發展重要議題,透過「課程、發展」「生活實踐」「空間規畫」與「社區聯結」等四個面向實踐「健康、生態、、、環保、友善」的校園環境及珍惜資源,確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互益互存的理念。貫徹資源回收工作,保護生態環境,積極尋求環境污染問題解決之道,善盡惜福愛物、關懷鄉土、美化環境之責任。

 

二、目標:

1.成立學校環境教育推動小組,推展環境教育。

2.透過教育歷程,培養學生保護及改善環境所需知識、態度、技術及價值觀。

3.倡導珍惜資源,增進學生實踐節約能源,惜物愛物及減少廢棄物生活方式之知識與能力,並推廣至家庭及社區。

 

4.積極推動整潔教育、資源回收計劃、環保教育等校園環境教育計畫,並結合學校與社區資源,將環境保護的觀念,落實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5.加強綠化美化,同時維護校園生物多樣發展。

6.培養學生愛護環境、欣賞自然的情操,及珍惜資源、節約能源、惜福愛物的生活習慣。

7.設以學校為本位的環境教育,融入各科教學。

8.結合家長及社區資源,深化保護及改善生活環境所須之知識、態度、技能

及價值觀。

 

clip_image002

                  學校環境教育計畫與各項校務發展連結關係圖

 

参、學校現況分析

一、學校環境與現況概述:

    本校創設於民國三十三年二月,前身為羅東農業實踐女學校,台灣光復後,改稱羅東女子家政學校。民國三十四,奉台北縣政府令,更名為臺北縣立羅東初級中學。三十八年八月,奉廳令試辨高中,宜蘭設縣後,改稱宜蘭縣立羅東中學。五十七年八月,政府推動九年國教,初高中分離,原校址改制為國中,校名為「宜蘭縣立羅東國民中學」。

    學校座落於羅東鎮市區,校地面積約五‧六公煩,校園寬廣完整,環境幽雅。目前全校現有普通班五十九班、資優舞蹈班三班、啟智班三班,共六十五班;教職員工一百六十九人,學生二千餘人,半數來自羅東市區,半數為郊區農家子弟,校風純樸,氣氛融洽。

    今日羅東國中,由於歷史悠久、學風良好,備受地方支持,在歷任校長卓越領導、師生共同努力,校務不斷研究創新成長茁壯,教學成果廣被認同。未來將朝建立更健康、祥和、樂學的校園環境繼續努力。

 

二、本校位置:

clip_image004

 

三、校園環境:

學習環境影響學習成效,因此如何利用現有的校外資源打造優質學習環境,是目前教育現場的重要課題。為使校園環境能成為有特色、健康、安全、有美感的學習場域,本校經由環境稽核檢視校園空間配置、生態與自然環境特性,規劃學校空間願景,籌措有限經費,持續進行環境改造與經營,使教師、學生共建適宜的學習品質,符合永續發展目標。本校為配合教學需要,除於校內廣植樹木,使得校園內不僅擁有許多的植物資源,偶爾也能發現昆蟲、鳥類及爬蟲類等動物。

 

四、學校現況 SWOT 分析:

因素

S(優勢)

W(劣勢)

O(機會)

T(威脅)

學校規模

全校65班,學生總數2064人,溪南地區最大規模,教學資源豐富。

學校規模過大,管理不易。

全校教職員工生相處融洽,配合學校行政,校園氣氛合諧。

全校學生人數雖然眾多,但多為跨區學生,未來有減班壓力。

地理環境

位於羅東鎮中心位置,校園四周綠樹成蔭,鬧中取靜。

校門口馬路不夠寬,車流量多影響學生上放學安全。

交通便利兼具城鄉融合特色。

校門馬路面對幼稚園及補習班,學生放學有潛在危險。

硬體設備

環境優美,有室內外運動場地;且學校行政電腦化,資訊設備合乎現況需求;教學電腦化、班班有電腦單槍投影機。

自強館老舊下雨時屋頂易漏水;校舍排水及廁所管路有些老舊,容易阻塞;因為地理位置關係,下大雨校舍四周容易積水。

藝術大樓改建中,將來校舍版圖更完整。

有些校舍雖已重建,但過於分散,管理不易。

教師資源

教師教學認真,富有熱忱與專業。

班級學生人數多,負擔工作量大。

教師平均年齡35歲左右,代表有較高學習力,可建立完整的執行團隊。

行政工作對教師造成一定程度上負擔,對教學也有影響。

行政人員

熱忱、能力強和配合度高。

兼行政教師對於縱向溝通無礙,但橫向平行聯繫不足,容易造成事務拖延或事不關己。

兼行政教師多數為年輕教師,能互相協助、整合,且行政電腦化效率高。

教師兼行政業務分配不均,無清楚劃分權責,沒有明確分配工作執掌,事務經常推拖延宕。

學生

學生文化刺激多,多元學習能力及接受資訊度強。

弱勢與優勢家庭形成強烈對比,因此學生文化刺激也有顯著差異。

學校活動空間充足,綠色校園,視野良好,學生運動喜好度高;學生熱心參與學校活動。

單親及隔代教養家庭有越多趨勢,此類學生較易養成危害健康行為。

家長

配合校務意願高。

家長忙於生計,經常無法關心學生學習。

親師會運作正常,多數家長願意參與親職教育。

多數家長對於學生行為無法掌握就無從關心孩子健康。

社區參與

社區借用學校舉辦活動熱烈,如打羽球、土風舞、太極拳等,互動好。

 

社區財力資源有限,對學校實質助益少。

校園放學後開放民眾使用,居民到校園運動踏青相當踴躍。

社區支援較無穩定性,需用心經營。

地方資源

社區擁有林業文化園區、羅東運動公園等豐富社區資源。

社區類似都會類型,社區人士工作繁忙較少時間協助學校推展活動。

善用學校地理環境及綠美化空間資源,期能活化社區。

地方資源較無穩定性,需用心經營。

 

肆、實施對象

本校全體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