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_環境教育簡介

一、基本資料

學校名稱

宜蘭縣立人文國民中小學

學校地址

宜蘭縣頭城鎮文雅路150號

環教資訊網網址

http://blog.ilc.edu.tw/blog/blog/6519

校 長

黃友勇

電 話

03-9773396#151

學校人數

學生人數:309人,教師人數:32人,職員工人數:10人

學校地址

宜蘭縣頭城鎮文雅路150號

承 辦 人

連禹森

電 話

03-9773396#141

電子信箱

yu30016@ilc.edu.tw

校地總面積

24,507 (m2)

建蔽率(建築地面積占基地面積之比率) 4303.4292(m2)÷24507(m2)=17.56%

台灣原生種植物

喬木4種、灌木3種、花草4種、蔓藤0種、蕨類2種、水生9種

綠覆率(綠色植被所覆蓋面積除以基地面積之值)20100(m2)÷24507(m2)=82.1 %

可透水面積:8,577.45 (m2)

透水率=30~40%

基地保水力

(能涵養雨水及貯留滲透雨水的體積)

基地海拔高度=(7.4)m

(參考網站:ttp://earth.google.com/下載google earth 程式後輸入學校名即可查知

地區日照量

夏季:224.2小時 冬季:69.7小時

(參考網站:中央氣象局F統計資料F氣候統計F每月氣象資料http://www.cwb.gov.tw/

月雨量

最高:(5)月(656.6)mm

最低:(11)月(65.1)mm

參考網站:中央氣象局

 

二、環境教育願景:

    推動『永續生活』最積極的意義就是要為地球的『節能減碳』貢獻一份心力,因此能源教育一直是本校課程發展的重點項目,例如已實施的提煉生質柴油的課程。我們將兩棟校舍之間、使用頻率最高的中庭,規劃為能源主題的教育基地,今年度預計配合局部改造計畫,改善土壤排水後,企圖讓土壤中的含水釋放出來,進一步收集起來再利用﹔進ㄧ步充實能源主題教育基地的功能,改善學生戶外學習場域的環境品質,計畫設置教學平台供學生實驗再生能源–免動力揚水系統、體適能的能源轉換可能性等等,為再生能源的開發提供實際操作的場域。未來的目標,希望使用再生能源將雨排水及廚房中水等回收再利用,充分運用基地的水資源,期許『節能』真正落實於孩子們的生活中。

 

三、環境教育與節能減碳推行小組成員

http://blog.ilc.edu.tw/blog/blog/6519/post/22018/351753

http://blog.ilc.edu.tw/blog/blog/6519/post/21840/351743

 

四、本校特色

人文國中小校園內有兩處湧泉出口,一處為既有的湧泉池,鄰近校舍及社區,長久以來就是社區鄰里重要的生活場域,也是學校與社區互動的主要媒介﹕常可見居民在此洗菜、洗衣、話家常,加上湧泉池旁大樹成蔭,圍塑出親切的親水空間,炎炎夏天常是人文及社區孩子使用頻繁的戲水區。然而池畔鄰近社區民生廢水的大clip_image002排水溝,垃圾堆積、粗糙的水泥護岸及位於校園低地的關係,都讓此區形成空間上及視覺上的死角,本計劃希望透過友善空間的營造,進行環境整理,並使用健康建材及自然素材,讓湧泉池更為親切及開放,是學校長期推動社區參與及互動的基礎建設,增進學校與社區互動的品質。

clip_image004clip_image006另一處位於校園的邊陲,地下受壓水在此形成湧泉流出,加上校園土壤為排水不易的黏土,長久以來便形成一處沼澤溼地,且與周圍的荒地融合,孕育出豐富的生物相,除植物外也有五種蛙類及兩種蛇類的紀錄。但由校舍穿越整個操場到此,泥濘的土壤、人高的雜草、加上鄰近社區但有鐵絲網圍籬阻隔,都讓此區的可及性極低。因此對於校園內擁有難得的湧泉,我們希望保留既有的湧泉濕地,並長期進行觀測及棲地復育,因此校園局部改造計劃預計設置觀察動線,提升溼地的可及性,也對社區開放,此計畫將是孩子們認識校園環境及資源的基礎工程,增進校園安全為其附加價值。

校園持續進行多層次生態綠化,植物來源包括林務局羅東林管處、在地保育團體的植物種源等,結合家長的力量與師生共同營造校園綠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