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立五結國中環境教育刊、教案簡介
五動青春 http://www.wjjh.ilc.edu.tw/3in1/connection/index.htm
ㄧ、基本資料: | |||
學校名稱 | 五結國中 | ||
學校地址 | |||
學校網頁網址 | |||
環教資訊網網址 | |||
校地總面積 | 23,895m2 | ||
建蔽率 | 24.91% | ||
班級數 | 17 | ||
綠覆率 | 39.52% | ||
學校人數 | 學生: 478 人,教師: 39 人,職員工人數: 10 人 | ||
校長 | 張振源 | 電話 | 03-9501105*10 |
電子信箱 | |||
承辦人 | 蔡佳玲 | 電話 | 03-9501105*11 |
電子信箱 | |||
學校傳真 | 03-9600482 |
二、環境教育願景: | ||||
朝氣 – 展現學習的活力 傳承創意的文化 | ||||
主動 – 培養求知的態度 挑戰問題的解決 | ||||
溫馨 – 關心人己的差異 讚賞生命的有情 | ||||
環保 – 體認物我的共存 永續生活的空間 | ||||
尊重 – 珍視個體的獨特 尊重他人的選擇 | ||||
三、環境教育推行小組組織表及成員(並有成立學校之節約能源或節能減 碳推動小組): | ||||
職 稱 | 原任職務 | 姓 名 | 職 責 | |
召集人 | 校 長 | 張振源 | 綜理及督導各項工作及執行 | |
副召集人 | 學務主任 | 林逸平 | 協助綜理各項工作與推展聯繫 | |
委 員 | 教務主任 | 林金花 | 1.督導校園環境衛生之整潔 2.利用集會加強宣導環境保護之觀念 3.協助及配合各科環保相關之課程教學 | |
委 員 | 總務主任 | 沈依穎 | 1.校園綠化美化之規劃與執行 2.飲用水設備之維護 3.學校照明設備之維護 | |
執行秘書 | 事務組長 體衛組長 | 丁將星 蔡佳玲 | 1.執行主任委員所交待事項 2.負責擬定工作計劃及推動 3.督導校園環境整潔工作 4.校園一般垃圾廢棄物之處理與回收 | |
宣傳組 | 護理師 | 許雅雯 | 1.舉辦藝文活動配合實施 2.環保教育之宣導 | |
四、本校歷年推動環境教育之獎項: 98學年度第2學期推行校園做環保考評成績為甲等 99學年度第2學期推行校園做環保線上考評成績為績優等 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列管本校廁所檢查為特優級(99.7.19) | ||||
五、本校環境教育特色: 1、無設立員生消費合作社,減少本校垃圾。 2、每學期定期辦理班級整潔競賽。 3、每學期定期辦理教室佈置綠美化競賽。 4、全面實施節約能源三時段,節約時間如下: (1)上午8時整至上午8時15分。 (2)中午11時45分至下午13時05分。 (3)下午14時50分至下午15時10分。 5、每學期敬師愛鄉跳蚤市場活動,捐獻學生愛心善款給慕光盲人重建中心。 6、每學期最in衣架子活動結合資源回收再使用。 7、校慶活動辦理單車生態環保冬山河之旅~GO!推動騎乘單車節能減碳。 8、全面實施綠色採購,採購環保標章產品達100%。 9、響應全球暖化問題,在校園加強盆栽綠化,並分配專人認養。 10、落實資源性回收,並將可回收資源全數捐助本校清寒家長。 11、加強辦公室環保觀念及作為: (1)影印紙採雙面使用及單面廢紙回收再利用。 (2)使用可替換筆蕊之原子筆、修正帶及鉛筆。 (3)教職員及學生須自行準備餐具,禁用免洗碗筷。 (4)開會皆使用玻璃杯,或自備茶杯。 12、全面落實節約能源,使用電腦教室、會議室及視聽教室時利用電風扇取代冷氣。 13、利用大型活動用剩之帆布袋進行校園活動佈置。 | ||||
宜蘭縣 五結國中 環境教育融入國文領域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者:宜蘭縣立五結國中 國文科教學研究會 | |||
單元名稱 | 吾愛五中 | ||
學習主題 | 培養欣賞五中校園大自然事物的美感經驗 | ||
相關領域主題 | 國文、自然 | ||
適用年級 | 七、八年級 | 教學時間 | 三節課(135分鐘) |
設計理念 | 1.將「環境教育」議題,適切地融入國文領域。 2.培養學生愛校園、愛鄉土的感恩之心。 3.靈活運用已學的新詩創作方法,呈現對環境的熱愛。 | ||
單元目標 | 透過校園巡禮,讓學生親身體驗校園之美 | ||
教學目標 主要能力指標 | 3-3-2-2能分辨文體寫作的特質和要求。 3-5-5-1能體會出作品中對週遭人、事、物的尊重關懷。 3-8-1-1能依不同的語言情境,把閱讀獲得的資訊,轉化為溝 通分享的材料,正確的表情達意。 3-9-3-1能主動創作,並發表自己的作品。 | ||
教學目標 相關能力指標 | 3-1-1-1能應用觀察的方法,並精確表達自己的見聞。 3-2-1-1能精確的遣詞用字,恰當的表情達意。 3-7-2-1能養成反覆推敲的習慣,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更具特色。 3-7-2-2能靈活的運用修辭技巧,讓作品更加精緻優美。 | ||
學生 背景分析 | 1. 透過〈夏夜〉、〈負荷〉兩首新詩,學生已能靈活創作新詩 2. 配合〈記承天夜遊〉、〈今夜看螢去〉兩篇對於周遭環境的欣賞,學生已培養領略校園、鄉土環境之美的美感能力。 | ||
教材 教具 | 教材來源:七年級康軒課本(二)、八年級南一課本(二) 教具:參考類文:〈大樹之歌〉、〈我們只有那一片沙〉 教師準備:數為相機(拍攝校園景致) | ||
教學活動 | ⊙活動一(45分鐘):參觀五中校園、拍攝校園景致 1.全班事先分成四組,由國文老師帶領學生巡禮校園,各組挑選出最有感情、最美麗的校園一景,由老師拍攝下來。 2.各組就地寫出對此景致的小短文,做為新詩寫作的草稿。 ⊙活動二(45分鐘):閱讀關於「珍愛鄉土、環境保育」的文章 七年級閱讀〈記承天夜遊〉、〈今夜看螢去〉 八年級閱讀〈大樹之歌〉、〈我們只有那一片沙〉 ⊙活動三(45分鐘):配合照片,完成各組新詩作品 1. 每位同學針對自己組別的校園一景,個別完成新詩寫作 2. 一組八人,每組針對各個同學的新詩進行組合,完成 「組詩」,再配合「校園照片」,運用電腦的word程式,完 成新詩創作,列印成「環境教育融入國文科組詩作品集」。 | ||
評量活動 | 1. 安置性評量: (1)靈活運用「新詩」的創作原則與常識 (2)瞭解〈記承天夜遊〉、〈今夜看螢去〉、〈大樹之歌〉、〈我們只有那一片沙〉課文內容 2. 形成性評量: (1)觀察學生參觀校園的認真程度 (2)檢查新詩寫作內容與進度、組詩整理進度 3.總結性評量: (1)每位同學個別的新詩創作(個別小詩部分) (2)完成新詩創作、配合照片,形成word檔案。(小組組詩部分) |
環境教育融入社會科教學計畫
壹、教學設計
教學單元名稱 | 疼惜咱臺灣之寶島家園、永續發展 | ||||||
設計者 | 宜蘭縣立五結國中 社會科教學研究會 | ||||||
學習領域 | 社會領域 | 主題軸 | 人與空間;意義與價值;權力、規則與人權;生產與分配;科學技術和社會;全球關聯 | ||||
適用階段 | 第四階段 | 適用年級 | 七年級 | 教學總時間 | 1節 | ||
教材來源 | 南一版國中社會(二) 國立編譯館主編《認識臺灣(地理篇)》 蘭陽地理 | ||||||
關鍵字 | 臺灣 自然環境 永續發展 多樣性 生態體系 生態保育 國家公園 自然保留區 生態旅遊 | ||||||
對應能力指標 | 1-4-1、1-4-2、1-4-4、1-4-5、1-4-6、1-4-8、 4-4-4、7-4-4、7-4-8、8-4-5、8-4-6、9-4-5、 9-4-7 | 六大議題 | 環境教育 資訊教育 | ||||
設計理念 | 1.以統整的方式,期使學生對知識有系統性的理解,並活用於日常生活中。 2.接續前一個章節對國土規畫、環境倫理的探討課題,本節整合前三節課,從台灣多樣面貌與整體生態的多樣性出發,並利用國家公園與自然保留區做引述,特別針對「永續發展」概念,讓學生了解其重要性。 3.以宜蘭的生態旅遊為例,讓同學了解:環境事件不是單純的環境問題,常與人口政策、農業、貿易政策,社會教育、福利有關,這些環境危機存在著競爭與不平等,要保育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我們必然要以寬廣的胸懷,在保育和發展之中取得平衡點,思索物種的存在價值、未來及現代人的需求,以有智慧的方式經營這個地球。 | ||||||
先備知識 | 1.已從課本學習得知台灣自然與人文地理特性。 2.了解台灣的區域差異,同時對全球區域差異也有約略概念。 3.會使用網際網路搜尋資料,並應用電腦製作簡報。 | ||||||
單元教學目標 | 一、了解台灣自然環境的豐富與多樣性,與其所孕育的生態體系容易受破壞之因。 二、認知國家公園與其他保留區的意義與重要性。 三、了解多樣性台灣何以被稱為寶島,同時理解寶島遭受環境污染的原因與可能解決的做法。 四、了解台灣永續經營的重要性,並學會運用在宜蘭的生態旅遊上。 | ||||||
貳、教學活動
單元目標 代號 | 具 體 目 標 | 教 學 活 動 | 評量標準 | ||
活 動 過 程 | 教學資源 | 時間 | |||
一、 二、 三、 四、 | 1.能理解台灣整體生態的多樣性,與多元的生物體系。 2.能指出稀少珍貴生態體系易受破壞的原因。 3.能理解設置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區的原由。 4.能指出各個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區,所推動的保育工作內容。 5.能說明寶島台灣是我們的家園,也是各物種的生活舞台。 6.能指出環境保育的重要性。 7.能分辨造成台灣的幾種主要汙染源與其空間分布。 8.能認知造成台灣各種環境污染的原因。 9.會討論解決這類污染的可能方法。 10. 能理解永續經營的概念。 11. 能說明宜蘭縣境內重要的生態旅遊景點與地理分布特性。 | 一、課前準備: 1.課前指定學生複習多樣性台灣的相關內容。 2.請學生閱讀「臺灣環境政策發展」與「地球日簡史」等二篇短文;並要求預習本單元。 3.請學生上網尋找:宜蘭縣內相關生態旅遊景點,並準備做口頭報告分享。 二、引起動機: 1.展示台灣特有物種的照片,並配合課後活動紀錄說明。 2.請學生分享生態旅遊的經驗與相關景點的介紹。 三、學生報告: 1.請數名學生就其先前複習與預習之內容,分別簡要敘述,內容包括: (1)上述兩篇短文的讀後心得。 (2)列舉台灣重要的生態體系。 (3)列舉台灣設置的六個國家公園與自然報護區的位置與保育的重點。 2.學生補充報告。 四、教師綜合講述: 配合投影片、圖表,闡明整課意義,並就學生討論報告綜合補充,提問要點。 五、教師綜合歸納: 配合地圖,綜合歸納前述內容,並配合活動三與「地球日簡史」,說明地球永續發展的意義。 六、綜合活動: 1.欣賞台灣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區內的特殊景觀。 2.補充說明宜蘭縣境內環境保育的政策發展與成就。 3.指定學生以宜蘭縣為例,設計一份「宜蘭二日遊」的生態旅遊計畫書,於下回上課時作一簡報。 | 課本 自製講義 課本 電 腦 網際 網 路 地圖 投影片 課本 課本 地圖 簡表 投影片 自製講義 課本 蘭陽地理教材 | 4分 8分 18分 10分 5分 | 能清楚說明(問答或觀察發表) 能正確說出(問答) 能明確表達(發表觀察) 能正確說出(問答) 能清楚說明內容(發表觀察或問答) 至少說出一個(問答) 能正確回答(完成活動三) 能正確回答(完成活動三) 能正確回答(完成活動三) 能正確說明(問答或發表) 能清楚說明(發表觀察) 能完成課後指定作業(詳叁、學習單) |
參 考 書 目 | 1.南一書局編,《國民中學社會科教師手冊(第二冊)》,台南:南一,2004。 2.國立編譯館編,《認識台灣地理篇教師手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3.《蘭陽地理》 4.台大地理系地圖與多媒體研究室製作,「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設計」,網址: http://eeweb.gcc.ntu.edu.tw/teach/teach/action/program.htm |
叁、課後活動學習單
一、 主題說明:台灣各縣市在自然景觀與人文生態上都各有其特色,但在地者 往往「近廟欺神」、捨近求遠,前往外縣市或國外旅遊。事實上,同學們在了解「寶島家園、永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後,可以以自己家鄉為中心,規畫一份生態旅遊計畫書,一方面讓自己更了解所居住的家鄉,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來向外縣市朋友介紹宜蘭的美。
二、 活動內容:
1. 請以二人一組的方式,蒐集宜蘭各地的生態景點,進而規劃一份「宜蘭二日遊」的生態旅遊計畫書。
2. 計畫書內容須包括有:
(1)生態旅遊景點的介紹。
(2)設計規劃意義的說明(需結合永續經營概念)。
(3)旅遊路線示意圖的繪製。
三、 呈現方式:以書面或電子簡報(Power Point)方式呈現(繳交)。
四、 評量標準:
1. 生態旅遊景點:30%
2. 設計規劃意義:40%
3. 旅遊路線示意圖:20%
4. 美編:10%
宜蘭縣立五結國中99學年度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計畫
七年級 | 八年級 | 九年級 | |
自然與生活科技(84) | 自然與生活科技(84) | 自然與生活科技(84) | |
1 | 第一章科學方法與生命世界 | 進入實驗室 | 第一章:直線運動 – 1-1時間(2) / 1-2位置和位移(2) |
2 | 第一章科學方法與生命世界 | 1-1長度與體積的測量 | 第一章:直線運動 – 1-3速率和速度(2) / 1-4加速度(2) |
3 | 第一章科學方法與生命世界 | 2-1認識物質 | 第一章:直線運動– 1-4加速度(1) 第二章:力與運動– 2-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3) |
4 | 第二章生物體的組成 | 2-2水溶液 | 第二章:力與運動 – 2-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3) / 2-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1) |
5 | 第二章生物體的組成 | 2-3空氣的組成 / 3-1波的傳播 | 第二章:力與運動 – 2-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2) / 2-4圓周運動和萬有引力(2) |
6 | 第三章生物體的營養 | 3-1波的傳播 / 3-2波的特性 | 第三章:功與機械應用 – 3-1功與功率(2) / 3-2功、位能與動能(2) |
7 | 第三章生物體的營養(第一次段考) | 3-3聲波的產生與傳播 / 3-4聲波的反射與超聲波 | 復習評量(第一次段考、第三章:功與機械應用 – 3-3槓桿原理 |
8 | 第三章生物體的營養 | 3-5多變的聲音 | 第三章:功與機械應用 – 3-3槓桿原理(3) / 3-4簡單機械(1) |
9 | 第三章生物體的營養 | 4-1光的傳播與光速 / 4-2光的反射與面鏡 | 第三章:功與機械應用 – 3-4簡單機械(2) 第四章:我們身邊的大地 – 4-1水的分布(2) |
10 | 第四章生物的運輸作用 | 4-3光的折射及透鏡 / 4-4光學儀器 / 4-5色光與顏色 | 第四章:我們身邊的大地 – 4-2礦物與岩石(1) / 4-3岩石圈與板塊構造學說(3) |
11 | 第四章生物的運輸作用 | 5-1溫度與溫度計 / 5-2熱量與比熱 | 第四章:我們身邊的大地 – 4-3岩石圈與板塊構造學說(2) / 4-4地貌平衡(2) |
12 | 第四章生物的運輸作用 | 5-3熱量與比熱 | 第四章:我們身邊的大地 – 4-5地球的歷史(2) 第五章:複雜多變的天氣 – 5-1 地球的大氣(1) / 5-2 天氣的要素(1) |
13 | 第四章生物的運輸作用 | 5-4熱的傳播方式 | 第五章:複雜多變的天氣 – 5-2 天氣的要素(1) / 5-3 天氣的推手(3) |
14 | 第五章生物的協調作用(第二次段考) | 6-1元素與化合物 | 5-3 天氣的推手 / 復習評量(第二次段考) |
15 | 第五章生物的協調作用 | 6-2認識元素 | 第五章:複雜多變的天氣 – 5-4 氣象資訊(3) / 5-5 臺灣的氣候與天氣(1) |
16 | 第五章生物的協調作用 | 6-3原子的世界 / 6-4元素與週期表 | 第五章:複雜多變的天氣 – 5-5 臺灣的氣候與天氣(2) 第六章:天然災害的認識與防治 – 6-1地震(2) |
17 | 第五章生物的協調作用 | 7-1創意設計夢想家 | 第六章:天然災害的認識與防治 – 6-2山崩與土石流(2)/ 6-3洪水與乾旱(2) |
18 | 第六章生物體的恆定 | 7-2萬丈高樓平地起 | 第七章:運輸 – 7-1認識運輸科技(4) |
19 | 第六章生物體的恆定 | 7-2萬丈高樓平地起 | 第七章:運輸 – 7-2運輸科技的動力來源(4) |
20 | 第六章生物體的恆定 | 7-3舒適安全便利窩 | 第七章:運輸 – 7-3運輸系統與運輸載具(4) |
21 | 第1章生殖 1-1有性生殖 | 進入實驗室 | 第一章:電與磁 – 1-1磁鐵與磁場 |
自然與生活科技(80) | 自然與生活科技(76) | 自然與生活科技(72) | |
1 | 1-2無性生殖1-3細胞分裂 | 第一章 化學反應 | 第一章:電與磁1-2電流的磁效應1-3電流與磁場的交互作用 |
2 | 2-1遺傳與基因2-2人類的遺傳 | 第一章 化學反應 | 第一章:電與磁1-4電磁感應 |
3 | 2-2人類的遺傳2-3突變與遺傳諮詢 | 第一章 化學反應 | 第二章:電與生活2-1電池(2) |
4 | 2-4生物技術3-1化石 | 第二章 酸、鹼、鹽 | 第二章:電與生活2-2電流的化學效應(3) |
5 | 3-2演化的學說 | 第二章 酸、鹼、鹽 | 第二章:電與生活2-3電流的熱效應(3) |
6 | 3-3生物的演化 | 第三章 氧化與還原 | 第二章:電與生活2-4電的輸送與消耗(2)2-5家庭用電安全(1) |
7 | 4-1生物的分類4-2原核、原生生物及菌物界 | 第三章 氧化與還原 | 第三章:時空探索3-1認識星空(3) |
8 | 4-3植物界 | 第四章 反應速率與平衡 | 第三章:時空探索3-2晝夜與四季(2)3-3月相、日食與月食(1) |
9 | 4-4動物界 | 第四章 反應速率與平衡 | 第三章:時空探索3-3月相、日食與月食(2)3-4日月對地球的影響——潮汐現象(1) |
10 | 5-1生物與環境的關係 | 第五章 有機化合物 | 第四章:全球氣候變遷4-1洋流與氣候(1)4-2聖嬰現象(2) |
11 | 5-2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 | 第五章 有機化合物 | 第四章:全球氣候變遷4-3全球暖化(2)4-4臭氧層破壞(1) |
12 | 5-3族群與群集 | 第五章 有機化合物 | 三年級課程複習 |
13 | 5-4生態系 | 第六章 常見的力 | 三年級課程複習 |
14 | 6-1人類與環境 | 第六章 常見的力 | 三年級課程複習 |
15 | 6-2生物多樣性6-3保育與生態平衡 | 第七章 壓力與浮力 | 三年級課程複習 |
16 | 7-1傳播科技的定義與演進7-2傳播科技的重要基礎 | 第七章 壓力與浮力 | 三年級課程複習 |
17 | 7-3傳播科技相關的職業8-1圖文傳播 | 第八章 適材適用 | 三年級課程複習 |
18 | 8-2電子視聽傳播 | 第八章 適材適用 | 課程複習 |
19 | 8-2電子視聽傳播 | 第八章 適材適用 | |
宜蘭縣立五結國中98學年度綜合活動課程計畫
綜合活動(63) | 綜合活動(63) | 綜合活動(63) | |
1 | 單元一『愛的巧師』 | 單元一『吾愛吾師』 | 一、打造綠色生活 |
2 | 單元一『愛的巧師』 | 單元一『吾愛吾師』 | 一、打造綠色生活 |
3 | 單元一『愛的巧師』 | 單元一『吾愛吾師』 | 一、打造綠色生活 |
4 | 單元一『愛的巧師』 | 單元一『吾愛吾師』 | 一、打造綠色生活 |
5 | 單元一『愛的巧師』 | 單元一『吾愛吾師』 | 一、打造綠色生活 |
6 | 單元二『吃喝玩樂到五結』 | 單元二『穿梭時光隧道』 | 一、打造綠色生活 |
7 | 單元二『吃喝玩樂到五結』 | 單元二『穿梭時光隧道』 | 二、美食嘉年華 |
8 | 單元二『吃喝玩樂到五結』 | 單元二『穿梭時光隧道』 | 二、美食嘉年華 |
9 | 單元二『吃喝玩樂到五結』 | 單元二『穿梭時光隧道』 | 二、美食嘉年華 |
10 | 單元二『吃喝玩樂到五結』 | 單元二『穿梭時光隧道』 | 二、美食嘉年華 |
11 | 單元三『溫馨家園』 | 單元三『環遊世界』 | 二、美食嘉年華 |
12 | 單元三『溫馨家園』 | 單元三『環遊世界』 | 二、美食嘉年華 |
13 | 單元三『溫馨家園』 | 單元三『環遊世界』 | 三、替生涯塑型 |
14 | 單元三『溫馨家園』 | 單元三『環遊世界』 | 三、替生涯塑型 |
15 | 單元三『溫馨家園』 | 單元三『環遊世界』 | 三、替生涯塑型 |
16 | 單元四『穿扮合「宜」』 | 單元四『當東方遇上西方』 | 三、替生涯塑型 |
17 | 單元四『穿扮合「宜」』 | 單元四『當東方遇上西方』 | 三、替生涯塑型 |
18 | 單元四『穿扮合「宜」』 | 單元四『當東方遇上西方』 | 三、替生涯塑型 |
19 | 單元四『穿扮合「宜」』 | 單元四『當東方遇上西方』 | 三、替生涯塑型 |
20 | 單元四『穿扮合「宜」』 | 單元四『當東方遇上西方』 | 三、替生涯塑型 |
21 | 單元四『穿扮合「宜」』 | 單元四『當東方遇上西方』 | 三、替生涯塑型 |
綜合活動(60) | 綜合活動(60) | 綜合活動(54) | |
1 | 單元一『蘭博家族話資產』 | 單元一『追夢大作戰』 | 一、讓夢想起飛 |
2 | 單元一『蘭博家族話資產』 | 單元一『追夢大作戰』 | 一、讓夢想起飛 |
3 | 單元一『蘭博家族話資產』 | 單元一『追夢大作戰』 | 一、讓夢想起飛 |
4 | 單元一『蘭博家族話資產』 | 單元一『追夢大作戰』 | 一、讓夢想起飛 |
5 | 單元一『蘭博家族話資產』 | 單元一『追夢大作戰』 | 一、讓夢想起飛 |
6 | 單元二『藝術博覽會』 | 單元二『民主博覽會』 | 二、優遊地球村 |
7 | 單元二『藝術博覽會』 | 單元二『民主博覽會』 | 二、優遊地球村 |
8 | 單元二『藝術博覽會』 | 單元二『民主博覽會』 | 二、優遊地球村 |
9 | 單元二『藝術博覽會』 | 單元二『民主博覽會』 | 三、典藏與祝福 |
10 | 單元二『藝術博覽會』 | 單元二『民主博覽會』 | 三、典藏與祝福 |
11 | 單元三『夢幻工作』 | 單元三『法律停看聽』 | 三、典藏與祝福 |
12 | 單元三『夢幻工作』 | 單元三『法律停看聽』 | 三、典藏與祝福 |
13 | 單元三『夢幻工作』 | 單元三『法律停看聽』 | 三、典藏與祝福 |
14 | 單元三『夢幻工作』 | 單元三『法律停看聽』 | 二、優遊地球村 |
15 | 單元三『夢幻工作』 | 單元三『法律停看聽』 | 總複習 |
16 | 單元四『五中高峰會』 | 單元四『大自然的饗宴』 | 總複習 |
17 | 單元四『五中高峰會』 | 單元四『大自然的饗宴』 | 總複習 |
18 | 單元四『五中高峰會』 | 單元四『大自然的饗宴』 | 總複習 |
19 | 單元四『五中高峰會』 | 單元四『大自然的饗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