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二-1-11四年級教學模組-南澳嶺1泰雅作物種植(主食)

宜蘭縣南澳國民小學彈性課程~南澳嶺 】素養導向學習活動設計

課程名稱

泰雅作物種植(主食)

設計者

鄭轅緒老師

實施年級

四年級上學期

總節數

5節,200分鐘

課程類型

¢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
£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其他類課程

課程目標

能瞭解泰雅族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及烹飪方法,珍惜物資和善用物資。

核心素養

社-E-B3

體驗生活中自然、族群與文化之美,欣賞多元豐富的環境與文化內涵。

自-E-C1

培養愛護自然、珍愛生命、惜取資源的關懷心與行動力。

綜-E-A2 探索學習方法,培養思考能力與自律負責的態度,並透過體驗與實踐解決日常生 活問題。

綜-E-C3 體驗與欣賞在地文化,尊重關懷不同族群,理解並包容文化的多元性。

學習

重點

學習

表現

社2b-Ⅲ-2

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欣賞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自- ah -Ⅲ-1 利用科學知識理解日常生活觀察到的現象。

綜3d-Ⅲ-1

實踐環境友善行動,珍惜生態資源,珍惜生態資源與環境。

學習

內容

社Cb-Ⅲ-2不同時期臺灣、世界的重要事件與人物,影響臺灣的歷史變遷。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及 世界其他 文化 隨著時代變遷,都在臺灣留下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並於生活中展現特色。

綜-Bb-III-2 團隊運作的問題與解決。

學習目標

1.認知:能認識泰雅食用植物-小米、生薑、番薯的相關知識。

2.技能:不論是用畫的或用說的,能清礎介紹表達泰雅常見種植農作物。

3.態度:能喜歡和認同泰雅族常見種植食用植物。

與其他領域/

科目的連結

社會、自然、綜合。

教材來源

自編。

參考資料

泰雅族南湖大山原住民族教育中心自編教材

學習活動設計

週次

主題

學習活動內容

節數

評量方式

十二


~

~

活動一:

介紹泰雅

農作物

(一)課前準備
1.老師:教師準備:圖片、引起動機簡報、植物簡報、植物日記一本。
2.學生:記錄本、鉛筆。

(二)主要內容/活動

1.利用ppt介小米、生薑、番薯生長環境、植物特性與用途。

2.教師提問些植物小朋友在哪裡看過?介紹其生長的環境。

3.將學生帶至學校周圍之部落農田,觀察小米和生薑、番薯之植物種植與成長情形。

4.
植物帶至教室供學生觀賞與比較(視覺),形容五官所感受到的味覺、觸覺並記錄下來。


(三)總結活動

1.評鑑學生泰雅族常見農作物常識。

2.教師回饋及講解今日上課重點。

2

實作評量

十二

活動二:

種植泰雅主食

(一)課前準備
1.老師及學生事先討論並蒐集泰雅農作物的材料。

(二)主要內容/活動

1.教師邀請當地泰雅耆老來說明示範種植小米及地瓜實地操作。

2.耆老解說及示範培育蔬菜(穴盤播種)、病蟲害與雜草的防治與管理、落葉堆肥、施肥管理等種植技術。

3.讓學生小組合作種植小米及地瓜,老師從旁協助。(讓學生建立團隊合作的精神)。

(三)總結活動

1.能夠利用團體實作來種植泰雅主食。

2.評鑑學生是否可以認識及種植泰雅主食。

3.教師回饋及講解本單元上課重點。

 

3

實作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