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_其它_3空氣品質_社會領域教學活動設計「沙塵暴的影響」

二年級 社會領域——地理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節數:共2堂

教學

起訖日期

 

單元名稱

第一單元 中國地理通論

第6課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對策

能力指標

1-4-1 分析形成地方或區域特性的因素,並思考維護或改善的方法。

1-4-2 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1-4-7 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邊環境的感受,並提出改善建言或方案。

1-4-8 探討地方或區域所實施的環境保育政策與執行成果。

重大議題

環境教育

1-4-1

資訊教育

3-4-1、3-4-2

海洋教育

5-4-6

教 學 準 備

教學投影片,學習單,電腦,單槍投影機,圖片,影音資料與網路資源等相關教學媒體。

教 學 重 點

  

2

環境保育對策

1.三北防護林工程。

2.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

3.長江三峽水利工程。

4.南水北調工程。

學 習 目 標

●認知目標

1.知道中國目前的環境保育對策

●情意目標

4.關心環境問題的保育情形

●技能目標

5.懂得判讀地圖上的資料

 

 

 

 

 

教 學 指 導 要 點

教學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

重點

土地資源問題

●引起動機

1.看圖:觀察扉頁圖。

2.提問:敦煌地區自古以來即是沙漠,月牙泉長久以來一直存在,並未因位於沙漠而消失,如今為何水位逐年下降,面積大幅度萎縮?

3.說明:二十世紀中葉以來,該地由於人為過度發開,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加上乾燥地區沙漠化日益顯著,因此風沙掩埋,月牙泉的湖泊面積縮小,蓄水量也大幅度減少。

●教法示例

1.看圖:觀察圖1-6-2。

2.說明:複習中國地形分為三級階梯,各級階梯有不一樣的土地資源問題。

3.講述:青藏高原地勢高聳,氣候嚴寒,當地多凍土。

4.看圖:觀察圖1-6-1。

5.說明:凍土的特性及形成沼澤的原因。

6.講述

⑴凍土的分布導致當地土地生產力弱,環境負載力低。

⑵受到地勢與凍土影響,人口僅能集中地勢較低的河谷地區,高山地區環境脆弱,環境容易受人類活動影響而惡化。

7.講述:乾燥地區容易有土地退化問題。

8.看圖:觀察圖1-6-4。

9.說明

⑴土地退化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指土地品質下降的現象。

⑵乾燥地區導致土地退化的常見原因有兩種,一為土地沙漠化,一為土壤鹽鹼化。

⑶土地沙漠化: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過度開發所導致的土地退化,將使得當地幾乎無法生長植被,呈現沙漠的景觀。

⑷土壤鹽鹼化:乾燥地區過度灌溉所導致。

10.看圖:觀察圖1-6-3。

11.說明:土壤鹽鹼化形成的原因與過程。

12.講述

⑴土地退化嚴重的地區,裸露的地表,容易引起沙塵暴。

⑵沙塵暴多發生於春季回暖之後,由強風颳起塵土從蒙古高原一帶吹往華北地區。

13.提問:臺灣地區的沙塵暴與中國有無關係?

14.說明:臺灣地區的沙塵暴來自中國,並說明與季風風向有關。

15.講述:

⑴黃土高原開發較早、人口密度高,所以森林覆蓋率低,水土保持不佳。

⑵長江中上游集水區,森林過度砍伐,導致下游容易發生洪患。

●教學留意事項

1.乾燥地區的土地退化問題,需有系統性的介紹,從土地退化是一個大概念,可以包含了土地沙漠化以及土壤鹽鹼化等情況,再細述土地沙漠化與土壤鹽鹼化的成因差異。

2.中國沙塵暴問題日益嚴重,並影響亞洲地區,包括臺灣,可將環境問題無國界這樣的觀念帶給學生。

(第1節結束)

45′

教學投影片,學習單,電腦,單槍投影機,圖片,影音資料與網路資源等相關教學媒體。

能了解中國第一級階梯土地資源問題

 

能了解中國第二級階梯土地資源問題

 

能關心中國沙塵暴問題與臺灣的關係

環境保育對策

●引起動機

1.提問:中國近年經濟發展迅速,環境問題也接踵而來,很多時候,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很難兩全,那麼中國在經濟發展的背後,是否有針對環境進行復育?又做了哪些政策?

2.說明:針對土地資源問題,進行三北防護林以及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針對水資源問題,進行長江三峽水利工程及南水北調。

●教法示例

1.看圖:觀察圖1-6-9、1-6-10

2.說明:由於中國蒙新地區與北部區域,人口增加,水土流失嚴重,為了解決沙漠化問題,在蒙新、東北、華北地區著手進行三北防護林工程。

3.看圖:觀察圖1-6-11。

4.說明

⑴北京、天津深受沙塵暴之苦。

⑵除了三北防護林外,針對北京、天津外圍各省分,進行造林,稱為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

5.看圖:觀察圖1-6-12。

6.說明

⑴長江地區水患頻仍,加上供電不穩定,決定進行長江三峽水利工程。

⑵長江三峽水利工程包括水壩與發電廠等,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給水等功能。

⑶完工之後,可促進長江沿岸各級城市的開發,重慶更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的最大城市。

7.看圖:觀察圖1-6-13。

8.說明

⑴把長江流域的水分成三線調往黃河流域。

⑵東線已經完工,順著京杭大運河開鑿,工程費較為節省。

⑶中線仍在進行中,需穿過黃河才能將水調至北京,故穿越黃河下方的工程有困難度。

⑷西線尚未動工,斷層線多,地勢高聳,目前在評估中。

9.完成第68頁「Think」。

10.完成第6課習作。

●教學留意事項

1.長江三峽水利工程的優點講解完畢後,可與70頁的課後閱讀做呼應。大型水利設施,除了可以有蓄水防洪發電等優點外,也會帶來生態上或是社會上的問題。

2.南水北調三條路線各有優缺點,可以清楚說明之外,亦可針對西線尚未動工的原因進行探討,或詢問同學認為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是否贊成繼續動工。

(第2節結束)

45′

教學投影片,學習單,電腦,單槍投影機,圖片,影音資料與網路資源等相關教學媒體。

能了解三北防護林的功能

 

能了解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功能

 

能說明長江三峽水力工程的重要性

 

能分析南水北調工程各線的優缺點

 

中國最大的沙塵暴發源地—阿拉善

  「遙遠的海市蜃樓,駝隊就像移動的山;浩瀚的金色沙漠,沙海綠洲清泉,天鵝留戀金色神殿⋯⋯」。一曲蒼天般的阿拉善唱出了內蒙古阿拉善盟蒼茫、悠遠的神韻,其因賀蘭山得名,以胡楊林出名,也隨「沙塵暴」被人們熟知。

  西元1993年5月,一場罕見的沙塵暴襲擊了中國西北部和內蒙古部分地區,造成了85人死亡,31人失蹤,264人受傷,在短短幾天內帶來的經濟損失達7.25億人民幣。此後幾年,沙塵暴成為因擾中國北部區域的一大難題。西元2000年,漫天黃沙又直接威脅到首都北京,在北京城裡降下3萬噸左右的沙塵。當年北京的9次沙塵天氣裡,有8次是從阿拉善盟的沙漠而來。阿拉善可說是北方沙塵暴和冷空氣入侵中國的第一站,中國最大的沙塵暴發源地。

  阿拉善這裡沙漠戈壁多,植被稀少,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長期以來,由於氣候影響、超載放牧和人類的不合理活動,造成生態環境惡化,沙漠化土地面積占全盟總面積2/3以上,沙塵暴頻繁發生。面對生態惡化的嚴峻形勢,該地積極開展生態保護與建設,實施了退牧還草、人工造雨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區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阻止沙漠擴展。同時,政府當局大力宣導全民義務植樹,不斷提高公民責任感。

  西元2011年至今,全盟完成人工造林73.45萬畝,封沙育林55.7萬畝,飛播造林76萬畝,森林覆蓋率增長3.56%,達到7.65%。而賀蘭山自九○年代年實施退牧還林還草工程後,森林覆蓋率已由31.6%增加到45.7%。

  據統計數字顯示,阿拉善盟沙漠化擴展速度逐漸放緩,每年大風沙塵暴天數由10天至20天減少到目前的3天至9天。生態環境得到大幅改善,阿拉善也以更加優美多姿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

 

閱讀完上述文章,請回答下列各題:

1.阿拉善盟位於哪個中國行政區?

 

內蒙古自治區。

2.造成此地沙漠化及沙塵暴現象嚴重的人文因素為何?

 

超載放牧、人類不合理利用。

3.此地為了抵禦沙漠侵襲,實施哪些生態工程來阻止沙漠擴張?

 

退牧還草、人工造雨、成立野生動物保護區、成立自然保護區。

4.若你是中國政府官員,要如何宣導提倡人民主動種樹?

 

(答案省略,請學生依實際情形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