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環境教育特色

108-2-1-2-4四年級教材

 

主題(一)

能源與生活

融入領域

自然領域

單元名稱

能源與生活

教學年級

四年級

教學目標

1.認識並了解何謂能源。
2.知道生活中其他常用的能源。
3.知道使用能源時可能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影響。
4.思考減少使用能源所產生汙染的方法。
5.知道能源對人們的重要性。
6.避免能源過度使用,養成節約能源的好習慣。

教學活動

活動一:認識能源
1.利用課本圖片,引導兒童了解運輸工具的動力來源。
2.說明:可以產生能量供人們使用的資源,就稱為能源。
3.利用課本圖片,引導兒童思考生活中會運用到哪些能源?
4.說明:臺灣目前的發電方式,以火力發電為主、其次是核能發電與水力發電。
活動二:使用能所產生的汙染
1.利用課本圖片,讓兒童討論能源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的汙染情形。
2.引導兒童了解燃燒煤炭、石油、天然氣時會排放出廢氣,造成空氣汙染及全球暖化等。
3.閱讀:引導兒童閱讀「核能發電的優點與危機」,使兒童了解核能的優點與缺點。
活動三:節約能源
1.引導兒童思考並討論,目前我們所使用的能源,是可以無限取用的嗎?
2.說明:石油、天然氣、煤等是有限的,用完就沒了。風、水、太陽的能量才能無限取用。因此為了避免過度消耗能源,減少汙染,我們要節約能源,同時積極開發綠色能源。
3.引導兒童討論節約能源的方法。
(1)隨手關燈。
(2)關掉不使用的插座。
(3)選用有節能標章的家電。
(4)騎腳踏車代替搭車。
4.引導兒童討論,並蒐集目前有哪些發展綠色能源的做法。
(1)發展太陽能發電。
(2)發展風力發電。

主題(二)

能源

融入領域

自然領域

單元名稱

電池與環保

教學年級

四年級

教學目標

1.透過蒐集、討論,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電池。
2.了解電池的用途。
3.能知道在必須使用電池的情況下,應盡量使用太陽能電池和充電電池。
4.知道何處設有廢電池回收。

教學活動

活動一:電池的妙用
1.師生共同蒐集生活中常見的各種電池,並分組展示帶來的各種電池。
2.透過討論,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電池,分為不可重複使用的乾電池(含鹼性電池)、水銀電池(多數是鈕扣型)等,以及可充電的電池,例如:鋰電池等。
3.請兒童發表電池的用途(小燈泡發亮、小馬達轉動、計算機運算、收音機響、照相機拍照、手機通話、手電筒發亮、遙控器使用、小電風扇轉動、掌上型遊樂器遊玩、瓦斯熱水器點火、麥克風播音等)。
活動二:電池回收與環保
1.師生共同討論如何進行廢電池回收。
2.知道有哪些地點設有廢電池回收處。
3.引導兒童了解在必須使用電池的情況下,應盡量使用太陽能電池和充電電池。

學活動紀錄

綠色能源介紹—風力發電

綠色能源介紹—本校太陽能板

廢電池回收裝置

本校廢電池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