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__碳足跡教案及學習單

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活動設計自然領域

 

教學領域:自然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

單元名稱:碳足跡

適用對象: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第三階段

教學時間:45分鐘(一節課)

教學人數:30~40

十大

基本

能力

1.表達、溝通與分享

2.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3.規劃、組織與實踐

4.運用科技與資訊

5.主動探索與研究

6.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領域能力指標

「自然與生活科技」

6-4-2-1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跨領域的結合

「語文領域」

E-3-6 能靈活應用各類工具書籍電腦網路,蒐集資訊,組織教材,廣泛閱讀。

E-3-7 能主動思考與探索,統整閱讀的內容,並轉化為日常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B-3-1 能具備良好的聆聽素養。

「社會領域」

1-4-2 分析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及其互動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型態。

1-4-7 說出對生活空間及周圍環境的感受,願意提出改善建議或方案。

六大議題

 

「環境教育」

1-2-2 知覺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2-3-1能養成主動思考國內與國際環保議題(例:永續發展、全球變遷、生物多樣性、非核家園)並積極參與的態度。

3-3-1了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一、    全球氣候變化與溫室效應

1.    了解最近最近所發生的氣候異常的現象可能發生的原因以及地球可能面臨的改變。

2.      溫室效應發生的原因以及影響。

二、什麼是碳足跡

1. 了解碳足跡的定義以及意義。

2. 各國的碳標籤以及台灣的碳標籤,碳足跡的應用。 

三、碳足跡的計算

1.    了解日常生活之中碳足跡的計算方式,讓學生計算自己一天約產生多少二氧化碳。

四、如何減少碳足跡產量

1.    省電及改善用電方式達到減少碳足跡的方法。

課前準備

老師部份

學生部分

1. 教師準備關於氣候變遷顯著的影響,佐以照片或剪報作成ppt.

2. 關於氣候變遷、碳足跡各類的照片與說明圖片。

1. 於課前藉由網路閱讀、查詢關於碳足跡的相關網站,做初步的閱讀與瀏覽。

教學活動

教師教學與說明

學生活動

時間

指導與評量

引起動機

一、教師藉由投影片播放的方式,選擇3-6張圖片詢問學生。

1.      你從圖片中看到什麼?

(冰河倒退、超級颱風、寒害等…等)

2.      圖片中所觀察的現象來討論?

   (雨水量大、颱風來襲、氣候異常…等)

3.      對於照片所發生的景象,你覺得原因

   為何?人類對於照片中的災害需要 

   負什麼樣的責任?

   (環境的改變、人為的破壞…等)

4.      就個人閱讀報章雜誌和新聞報導中,過去的歷史事件關於氣候異常災害的有哪些?(全球暖化、溫室效應、聖嬰現象、北極震盪…等)

二、溫室效應簡介:

1.      什麼是溫室效應。

2.      哪些是溫室氣體。

3.      如何減少溫室氣體的產生。

【建議教師輔以圖片、照片做說明,以利學生瞭解其中的差異】

1. 觀察多媒體中的照片與課前的流覽做連結,回答問題。

2. 經由聆聽同學意見了解氣候變遷的概念。

3.回憶過去閱讀以及新聞報導經驗,建立關於氣候異常的相關知識。

4.學生聆聽與觀察。

5.藉由圖片與解說了解溫室效應的影響。

五分鐘

指導:

藉由多媒體播放採引導問答的方式,讓學生回答問題。

藉由照片以及圖片說明溫室效應的影響。

 

評量:

學生能夠針對投影片的內容,以及觀察力回答問題。

 

教學活動()

一、甚麼是碳足跡:

1.      什麼是碳足跡與生命週期評估。

2.      碳足跡的應用。

3.      各國以及台灣的碳標籤。

 

1.藉由圖片及教師解說,了解碳足跡。

2.了解碳足跡推動的原因。

十分鐘

指導:

碳足跡圖片。

評量:

學生聽講的專注力與反應及對碳標章的了解。

教學活動()

一、 碳足跡的計算:

1.      碳足跡的計算概念。

2.      碳足跡對照表。

3.      自我生活碳足跡計算。

1.經由多媒體了解碳足跡的計算方式。

2.計算自己碳足跡的總量。

 

 

 

十分鐘

指導:

1.藉由多媒體讓學生由碳足跡計算表中了解日常生活碳足跡的產生量以及如何計算自己的碳足跡。

教學活動()

一、 如何減少碳產量:

1.          更換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