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度宜蘭縣立大同國民中學蘭陽博物館本土實察參訪計畫
教學主題名稱 | 揭開蘭陽博物館的神秘面紗 | ||||||||||||
教學目標 | (一)藉由分組合作探查活動,讓學生實際深入發掘蘭陽博物館各層樓的豐富內涵,培養互助合作的學習精神,提升對於宜蘭風土民情的認識。 (二)透過分組探查的分享活動,學習用語言、圖像及文字分享所觀察到的事物及心中的感想,拓展學生本土情懷與人文視野。 (三)整合蘭陽博物館與學校在地資源,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家鄉與民族,讓學生了解生長的環境,體會本土的人情,追尋歷史的淵源。 | ||||||||||||
教學活動設計 | (一)館內參訪路線: (二)融入領域: 1.自然領域 2.社會領域 (三)參訪重點項目: 1.山之層:迷霧森林、山林與人、熱鬧的森林大公寓、入蘭嶺路 2.平原層:平原的自然環境、族群與拓墾、風俗記事、昔日河運、水與宜 3.海之層:黑潮、宜蘭海底秘密、水鳥天堂、多樣的海岸、親水的民族、 4.時光廊:蘭陽歷史與文化 (四)學生學習活動規劃: 1.參訪之前,於學校先針對蘭陽博物館做簡單介紹,提供學生基本的先備經驗。 2.參訪當天,將學生分為山之層、平原層、海之層、時光廊等四組,讓學生分組進行合作探查活動,並提供小組任務單讓學生有依循的方向。小組任務單如附件一,角色分配如下表。
3.探查活動結束後,利用多功能教室進行小組報告分享:各組將探查時的影像紀錄上傳至電腦,並製作大型海報記錄探查心得,最後於報告時透過海報文字及相片來進行分享。 4.聽完各組分享後,提供自由活動時間讓學生自行到各層樓尋找各組報告的推薦地點及畫面,並完成個人學習單。 (五)結合其他景點規劃:無 | ||||||||||||
教學內容 | (一)教學流程: ◆ 5/16(五):行前說明及蘭博簡介。 ◆ 5/20(二):1.09:30-10:00行程、分組及活動說明。 2.10:00-11:00 小組探查活動 3.11:00-12:00 小組探查報告(電腦、投影機) 4.12:00-13:00 用餐 5.13:00-14:00 自由參訪 (二)課程架構: | ||||||||||||
學習資源 | 1.小組探查任務單。(附件一) 2.個人學習單。(附件二) | ||||||||||||
補助經費 | 新臺幣 7980 元整 | ||||||||||||
預期成效 | (一)透過小組探查活動,培養學生認識宜蘭在地資源,並瞭解本土文化 |
104年度宜蘭縣立大同國民中學實施蘭陽博物館本土實察教學活動成果
班級 | 801 | 導師姓名 | 胡綱顯 |
活動時間 | 104年 5月 20日 | 學生人數 | 20 |
教學主題名稱 | 揭開蘭陽博物館的神秘面紗 | ||
實施歷程紀錄(簡述:包括與領域課程的連結(指標)、規劃方向、實施前、後討論檢討、建議事項。 | 本次蘭博實察活動的規劃,與以往的模式相當不同,以往是由老師負責導覽,或由學生自行參觀,但由於人數較多,導覽效果不好,且學生自行參觀往往流於走馬看花 地填寫學習單,缺乏規劃而導致普遍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佳。因此,本次的活動規劃以小組分樓層實際探查活動為主,透過分組合作學習及分層紀錄,提升學生對於 蘭陽博物館的感受。 本次活動的實施歷程包括了在活動前先讓學生對於各樓層有基本認識,再以樓層進行分組,活動中則提供各小組任務單,引導小組紀錄各樓層的重點,並請學生以相機記錄參觀重點,最後各小組回到研習教室製作海報及上傳照片,再用海報及照片與大家分享小組的收穫與心得。 或 許此次的小組探查活動未必能讓學生對於蘭陽博物館有更深入的了解,但至少透過小組合作與實際的參觀紀錄,學生有了自己的目標,不再是走馬看花般地四處流 竄;而且在最後分享的過程中,也可以在腦海中再次回顧自己在館內所看到的各項事物,提升對於蘭陽博物館的印象;對於台下聆聽的其他小組成員也可以學習欣賞 別人參觀的角度,並在接下來的自由參觀時間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景點。 經 過此次的活動規劃,發現透過此種模式,至少學生的參與度增加了,雖然在分享報告時,各小組上台的報告技巧需要再磨練,但相信只要給學生更多上台分享的機 會,表現會越來愈好。此外,小組任務單的設計中,應該將廣泛的「樓層觀察重點」限縮為「請記下此樓層的三個觀察重點」,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做更深入 的探索,也避免學生在探查及分享時失去焦點。 | ||
照片說明:先透過蘭陽博物館內的導覽地圖介紹館內環境及各樓層。 | 照片說明:各小組根據自己分配的負責樓層 進行深度探查,找出各樓層的參觀重點。 | ||
照片說明:小組探查結束後,各組回到研習教室內製作分享海報,將探查的內容用文字及圖像呈現。 | 照片說明:各組分別上台分享報告,讓其他組的同學能夠了解每個樓層的參觀重點以及值得推薦的景點。 | ||
參訪心得: 在 活動前詢問過學生,發現學生其實在國小階段都已參訪過蘭陽博物館,但是對於蘭陽博物館的認識卻極為有限,或許可能因為先前的參訪也都是採取自由參觀的形 式,所以學生走馬看花,對於蘭陽博物館內的展覽主題並沒有印象。因此此次的參訪過程中,增加了小組探查及小組分享報告,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也增加學生對於 蘭陽博物館的認識度。 在學生分組探查及小組分享時,都可以看到學生的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