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食農教育課程–學田米

食農教育課程–學田米

◆適用年級:高年級

◆結合領域:語文、體健、自科

◆學習目標

1. 了解水稻的生態環境─益智問答

2. 稻米品種知多少?秈稻、粳稻與糯稻…

3. 學習水稻栽培程序中的農俗語言或諺語─耆老教學

4. 了解怎樣吃米最健康?

◆課程內容:

A 益智問答─沼澤濕地的特性、哪些動物可以和稻子共生?

~分多次進行(另詳)

B 稻米品種的故事:藉由稻米品種了解自然基因庫的重要

C 請種稻耆老用台語,依時序講說傳統種稻的階段工作與工具,整理出特定的耕作名詞:例如整地時要「踏刈耙」,插秧時要「ㄊㄧㄡ秧仔」,成長期間要「挲草」…(輔助教材:傳統農具或農耕的資料圖片)

D 分別用穀子、糙米和白米做發芽實驗。看哪一種發芽情況最好。

◆背景知識說明

A 收集題目,用先講解後問答的方式引起學生興趣。

‧哪一個是水稻的原始生態環境? 沼澤 河流 草原

‧福壽螺有哪些天敵?

‧觀察田裡的其他生物

‧全是戒備最多人用做主食的作物是? 小麥 玉米 稻米

‧台灣的主食自給率? 80% 51% 40.8%

‧ 台灣曾經栽培過的稻米品種有多少?

‧ 稻米的發源地?最早的栽培紀錄?

……………

B 一九七O年代亞洲稻米受到病毒侵害,引發糧食短缺的危機,最後靠稀有的野生稻種的抗病基因度過難關,顯示自然界基因庫保存的重要性。(詳「稻米品種知多少」)

C 將農村傳統的稻作文化,透過耆老的講述進行鄉土語言的傳承,並藉此認識傳統農法中的種稻時序。

D穀子與糙米都會發芽,代表他們都是仍保有完整生命的新鮮食物,白米卻是已經沒有生命的食物了,食物的完整和新鮮度和對人的健康幫助成正比,糙米保有胚芽和麩皮,富含維他命B群,比白米更健康,但一般人因為口感的關係,偏好白米,其實是將糙米中的營養浪費掉了。帶著穀殼(粗糠)的穀子易於保存,現吃現碾的米鮮度也較佳,市售的白米雖然以真空包裝技術來延長保存期限,但風味還是會喪失。

方法:講解、問答、田間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