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食農教育課程–孵豆芽

食農教育課程–孵豆芽

◆適用:低年級

◆教學目標

A 了解種子休眠與發芽的機制

B 從孵豆芽的過程認識生命的要素:陽光、空氣、水

C 認識種子的生長過程:根、莖、子葉、本葉的生長

D 從芽菜的添加物認識一般食物潛藏的危機,建立健康飲食的觀念

◆背景知識明

A 為什麼綠豆放很久都不發芽,泡水之後就發芽?種子的休眠機制使他們具有度過艱難環境的能力,如乾旱、低溫。人類除藏糧食的方法就是製造種子的逆境,相反的,要讓種子發芽就是打破這些逆境。

B 為什麼要在遮光的環境下,且頻頻換水才能孵出好豆芽?種子在濕度充足、溫度適當的環境下就會開始長出根和莖,根向下尋找更黑暗的環境,莖則向上尋找陽光。遮光環境讓豆芽以為還處在土壤深處,因而努力伸長莖桿,但一直無法接觸到陽光,莖部與子葉的葉綠素便無法形成,因而保持著脆嫩與潔白。過程中為了讓所有的豆芽都能維持溼度,必須浸泡在水中,但豆芽也需要呼吸,泡水的狀態使豆芽容易缺氧滋生厭氧菌而導致腐敗,因而必須時時更換新鮮的水。(專業芽菜工廠已有自動澆灌設備,無需換水)

C 種子靠子葉中儲存的養分長出的第一器官是根,有了根便可以開始從土壤中吸取水份與營養,接著伸出莖桿,莖支持子葉穿破土表,子葉接觸到陽光之後葉綠素形成,光合作用啟動,接著長出本葉,就是一株自立更生的植物了,這個過程便是萌芽。

D 種子萌芽過程中根莖同時生長,但一般家庭主婦不喜歡看來凌亂的根鬚,多在烹調前一一摘除,或偏好莖肥根短的芽菜,導致市售芽菜多在孵製過程中加入斷根劑(即微量除草劑),而為了維持較佳賣相與延長販售時間,也多浸泡漂白劑。不必要的食品添加物是國民健康的隱形殺手,卻也是為投消費者所好而使用。

◆教學方法:講述、實際操作、觀察紀錄、問答討論

◆外部資源:有機芽菜工作坊講師(帶領簡易芽菜製作課程)、有機綠豆(黃豆)

◆與午餐的連結:加菜(或換菜)─小朋友孵的有機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