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科展~螞蟻怕怕

螞蟻怕怕

 

摘要

奇妙的螞蟻社會

螞蟻是我們最熟悉的一類社會性昆蟲,小小的螞蟻早在一億多年前就已經居住在地球上了,與恐龍為同一時代。隨著地球環境的變遷,軀體龐大的恐龍早已滅絕,而身軀細小的螞蟻卻仍活躍在地球上。牠們依靠群體的力量取得食物、生長、發育及繁衍後代,牠們成功地適應了地球上各種惡劣的環境,造就了繁榮鼎盛的螞蟻王國,全世界的螞蟻共有260屬、16000種,其數量在一百多萬種陸生動物中首屈一指。生活上,常會遇到螞蟻,也造成生活上不少的困擾,雖然針對螞蟻的研究所發展出的生活用品早已成熟應用,但對小學生而言,尚且無法了解其中的因果關係。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它會懼怕的事物。

 

關 鍵 詞:螞蟻、費洛蒙、驅蟲劑

 

壹、研究動機

   當我們吃東西的時候,一不小心遺落下一些碎屑,沒過多久,成群結隊的螞蟻雄兵們就會往這裡聚集起來,牠們一個緊跟著一個地按同一路線匆忙地搬運食物,似乎是走在一條固定的道路上。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使許許多多的螞蟻走在同一條路徑上呢?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終於發現原來工蟻所分泌的費洛蒙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偶然在一本科學雜誌上談到如何自製螞蟻藥的一個實驗課程,其實驗並不是一定要完成一種真正可以消滅或驅趕螞蟻的樂劑,旨在提供一個方向,引導小朋友如何觀察、思考螞蟻何以認得回家的方向,如何的溝通等初步的認識,再思考如何以氣味來讓螞蟻害怕,甚至不敢出洞。

 

貳、研究目的

     借由天然的材料透過實驗的程序,找出一種材料能夠阻斷或阻止螞蟻的前進路線。

參、研究設備及器材

    一、材料:

(一)生活中的帶有刺鼻味道的食物或植物、精油或清潔劑等

           (二)乾燥粉末例如:太白粉、粉筆、小蘇打粉、辣椒粉等

      二、器材:棉花棒、小杯子數個、塑膠布、手錶或碼錶、攝子

肆、研究過程或方法

    一、準備工作:

(一)在一個杯子中加入已選定好的材料,調製成飽合溶液。

         (二)在另外兩個杯子中分別調製小蘇打粉及太白粉的飽和溶液。

          (三)將預先準備好的乾燥粉分裝成數小袋。

          (四)實驗對像:為體型大小不同的兩種螞蟻。

     二、實驗過程:

         (一)將螞蟻引誘至塑膠布上,再將其抖落至高身瓶內。

         (二)將準備好的測試溶液小蘇打水以及已選定好的材料所調製成溶液放在桌上。

         (三)用棉花棒沾溼液體,在塑膠布上畫一個直徑約3-4公分的圓,再分別將體型不同的螞蟻各一隻放至圓內。接著計時並觀察螞蟻的行為變化是否被困住走不出圓圈外;還是有呈現其他的行為。

         (四)每一種溶液至少要以相同的方法測試4隻螞蟻,並記錄其結果。

 

伍、研究結果

 陸、討論

     一、實驗過程一開始將螞蟻放在內放有白紙的透明塑膠袋上,再依照實驗方式畫直徑34公分的圓結果發現所有的大小型螞蟻皆是毫不猶豫的走出圓外,令人不解。原來是棉花棒畫在塑膠袋上時,溶液會凝聚會小水珠,造成不連續的圓圈,而有通道可供行走,以至於造成所有螞蟻皆無被阻擋的現像。

     二、第二次改變實驗器材,將螞蟻放白色的影印紙上,再依照實驗方式畫出直徑3-4公分的圓。再依照螞蟻的反應記錄時間。

     三、從實驗記錄來看,雖然大部份的螞蟻都有2-4秒的延遲現像,實際的觀察發現是因為以棉花棒畫圓時,溶液並沒有馬上被紙張所完全吸收,螞蟻因前有液體擋住而有走不出去的情形,一但溶液完全被紙吸收,螞蟻就迅速離開了圓外。

     四、實驗記錄中辣椒水是較特別的,即時是液體完全被紙張吸收,還能持續約20-30秒將螞蟻阻擋在圈內。

 

柒、結論

     一、以實驗的數據來看,並沒有有效讓螞蟻怕怕的東西,即使是辣椒水,時間也是

有限的。

     二、實驗的材料的樣本不多,沒有找出更有效的材料。

     三、實驗對像兩種螞蟻奔跑的速度雖不算快,就已經對實驗造成很大的不便。

     四、學校活動多,對實驗造成很大的阻隔作用;此外溶液的濃度也是一個問題,並

沒有維持一個精確的比例,這也是下次要改善之處。

        五、以這次的實驗來看,要改善的地方還很多,例如:可嘗試混合多種材料的溶液

或是乾燥的粉末等。

捌、參考資料及其他

      一、參考文獻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螞蟻世界與化學語言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91/17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