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國小105年度環境教育實施戶外教育計畫 編號:
子計畫:學校運用資源整合成果實施戶外教育申請表
主題名稱 | 思源埡口羅葉尾溪護溪巡禮 | |
申請學校 | 南山國小 | |
計畫類別 | 學校運用資源整合成果實施戶外教育 | |
計畫 | 計畫目標 | 一、透過體驗、探索等方式,打開學童經驗世界,熟悉自身成長環境,深耕在地文化,提昇學生競爭力。 二、瞭解保育山林資源的意義與內涵,建構多元、創意、在地、優勢、國際化的學習場域。 三、落實鄉土教育推展,深度認識鄉土文化課程內涵。 四、認識地理環境、周邊山脈、大自然食材,落實生態、環境教育,培養學童大自然識讀能力。 |
能力指標 | 社1-2-1 描述居住地方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自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環3-2-2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建立個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 綜1-3-6 了解自己與家庭、社區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綜4-3-2 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討論如何保護或改善環境。 | |
計畫要點 | 一、參訪路線:南山國小“南山部落“思源埡口“羅葉尾溪 二、辦理時間:105年9月1日~106年6月30日 三、實施對象:南山國小四~六年級師生、家長及社區人士 四、參與人數:約60人 五、任務分工: (一)教導處:活動規劃、人力資源聯繫接洽、場域探勘,俾使活動順利進行。 (二)學務組:生活教育安全及維護 (三)總務處:安排交通、餐點準備 (四)導師:課程計畫、學習單設計 (五)醫護組:辦理保險、保管醫護箱及處理意外傷害 | |
實施內容 | 一、教學簡要流程: 上網搜尋相關資料、南山部落巡禮、拜訪思源、羅葉尾溪實探、聽取解說、體驗學習活動、整理回饋與反思。 二、課程計畫 (一) (一)課程架構 「戶外教育」的推動能讓學生充分體演到「戶外環境」、「人與自然」、「人與人」及「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透過走讀、操作、觀察、探索、互動、反思等歷程,結合五感體驗的融合學習,讓學習更貼近學習者的生活經驗。 1.鄉土教育:瞭解南山部落週邊生態故事、先民生活迭事。 2.環境教育與自然生態:認識思源埡口、羅葉尾溪地理環境、自然生態、 動植物及自然界中先民常用食材。 3.探索教育:將自然景觀、生態特色融入課程活動,讓學生在進行挑戰 的同時也宛若在戶外進行冒險,增加孩子們戶外活動的機會,可培養 孩子從小養成珍惜環境、愛護家鄉的情操。 (二)設計理念 為健全本校學童的身心健康及人格發展並提升師生對環境的關心,推動戶外教育活動,以體驗探索為主軸,養成親山愛鄉愛土地之情懷,並聘請部落人士協助師生了解南山部落、思源埡口、羅葉尾溪等週邊自然生態、人文歷史文化意涵,俾使活動涵蓋自然生態及人文歷史並規劃安全的活動場域。 三、活動設計 (一)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相關圖片、學生利用網路搜尋相關動植物資料,讓學生了解為何植物在每個地方因氣候及高度而有不同的面貌,並將所搜尋到的資料的做分類與整理。 (二)發展活動 實地探訪踏察,進行山林、溪流及動、植物的觀察、紀錄、拍攝及收集。 (三)回饋與反思 將聽取解說、實際觀察及所收集的資料,整理並填寫學習單。 | |
預期成效 | 一、促進兒童的身體動作發展、想像力及創意,協助適應生活挑戰,促進孩子全方位的學習和發展。 二、增進學生的品德、智識、健體、合作、生活美學,深化學童生命情感、土地倫理和快樂學習的幸福感。 三、關懷家鄉、認同鄉土、拓展視野,提高學生生命深度與廣度。 四、溝通凝聚分享社區力量,建立資源資料庫及社會資源網絡,提升辦學績效。 |
承辦人:古學翰 主任:許靜色 校長:李瑞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