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宜蘭市黎明國民小學 024608 | |||||||||||||||||
前言:在缺乏經費情況下,有心積極規劃及改善學習環境的學校,實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幸賴教育部提供全額經費補助,使這些學校得以發揮創意,繼續研究創新,朝校園永續經營的目標努力。教育部的德政實嘉惠了許多學校。 | |||||||||||||||||
學校簡介 本校為宜蘭市東區唯一小學,屬新興社區,地小人稠、校園內外操場常被喻「戈壁沙漠」和「黃土高原」,塵土飛揚,常為社區垢病,場內雜草難生、未被草皮,不僅景觀不雅,甚至影響師生及社區民眾健康,校園四周設有水泥圍牆,高約一米半,四周較為封閉,社區居民出入學校不甚方便。又校園內鋪設水泥地面,透水性不佳,每逢下雨,空地常積水,一片「水鄉澤國」(如附圖),嚴重影響學童上下學安全及活動。況且學生活動區域均在水泥地上,硬舖面甚多,不但危險,活動更是不便。 | |||||||||||||||||
申請項目經費表
| |||||||||||||||||
改造前後數據比較(表格內容為改造前後之數據比較、表格可拉伸)
| |||||||||||||||||
改善前狀況(文字說明+照片)
原未設任何落葉堆肥設施。
| 改善後成效(文字說明+照片)
現已設立了五座落葉堆肥設施。
| ||||||||||||||||
改造前狀況(文字說明+照片) 原為教室邊溝之草地。
綠樹植栽
原為廚房後方之畸零荒蕪地 | 改造後成效(文字說明+照片)
現為教學農園,包含二座汲水井、小型蓄水池
地磚鋪設及六塊菜圃
現為一座具教學功能之溫室 |
教學農園部份
教案實施成效(文字說明+照片)
運用教學農園,指導學生親手播種油菜,並觀察生長過程,測量作物高度
師生於教學農園進行現場教學,老師指導學生觀察油菜生長情形並做記錄
師生於教學農園進行現場教學,老師指導學生觀察油菜生長情形並做記錄
師生於教學農園進行現場教學,老師指導學生觀察油菜生長情形並做記錄
教學農園的作物長高了,我們的辛苦總算有了收穫,很棒哦!
教學農園的作物長高了,我們的辛苦總算有了收穫,很棒哦! | 教案實施成效(文字說明+照片)
師生於教學農園進行現場教學,老師指導學生觀察油菜生長情形並做記錄
師生於教學農園進行現場教學,老師指導學生觀察油菜生長情形並做記錄
師生於教學農園進行現場教學,老師指導學生觀察油菜生長情形並做記錄
教學農園的作物長高了,我們的辛苦總算有了收穫,很棒哦!
教學農園的作物長高了,我們的辛苦總算有了收穫,很棒哦!
教學農園的作物長高了,我們的辛苦總算有了收穫,很棒哦! |
落葉堆肥部份
教案實施成效(文字說明+照片)
學生集中掃完的落葉倒入落葉堆肥區
學生認真打掃落葉情形
學生認真打掃落葉情形
學生認真打掃落葉情形
學生集中掃完的落葉倒入落葉堆肥區
學生集中掃完的落葉倒入落葉堆肥區 | 教案實施成效(文字說明+照片)
學生認真打掃落葉情形
學生認真打掃落葉情形
學生集中掃完的落葉倒入落葉堆肥區
落葉堆肥區堆積的落葉
學生集中掃完的落葉倒入落葉堆肥區
學生集中掃完的落葉倒入落葉堆肥區 |
教案實施成效(文字說明+照片)
落葉堆肥區堆積的落葉 | 教案實施成效(文字說明+照片)
落葉堆肥區堆積的落葉 |
社區互動狀況(文字說明+照片) 邀請社區中經營專業園藝的家長,到校指導師生並參與園圃的營造工作:如何規劃設計園圃,如何栽種養護植栽。或是安排參觀活動,到社區中的園圃去參觀學習。
|
願景(可由學校自由發揮創意編排) 校長的話 (文字說明+照片)
黎明國小希望培養學生愛護校園、尊重生命、積極主動關懷社會及生活週遭環境與自然生態的觀念。 透過身體力行的教學活動,提昇學生學習興趣,落實生態環保觀念。 | 老師的話 ※教學農園部份 經由親手栽種、觀察討論等過程,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及觀察記錄的能力,透過分組發表、經驗分享,開發學生潛能,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充滿期待與喜悅,使課程與學習變得非常有趣。
我們環保教育的教學目標是,教學結合學校環境特色,以「培養學生尊重生命及自然的情懷」的日常生活教育,這樣觀念在這個學校中,逐漸生根。 從日常生活中學會欣賞、尊重自然,到用落葉堆肥、以堆肥做為校園中「作物區」的養分,更讓小朋友從日常生活中,體驗什麼是人與自然的共生及循環。 承載師生們來來往往之足跡的落葉,最後被送進學園一隅的堆肥區。經過時間的催化,落葉終究歸根,成為土地的養分。 |
小朋友的話:
我們親手栽種油菜,觀察油菜的生長歷程變化,從中了解種子發芽到成長的過程,並知道作物要長得好需要水分、空氣、土壤、陽光和養份等,看到自己栽種的油菜長高了,我們都非常高興。
落葉堆肥可減少垃圾量,打掃時也很方便,直接把落葉倒進堆肥區,落葉可製造自然的有機肥,可栽種蔬菜及提供校園植物養份,一舉數得 (文字說明+照片) |
宜蘭縣宜蘭市黎明國民小學落葉製作有機堆肥學習單
年級 班 姓名 座號
一、落葉分解的功臣是誰?
1、蚯蚓:住土裡吃植物殘渣、動物屍體、還有一些活的微生物如蕈類藻菌等。排出的糞便含有機質。
2、馬陸:吃腐爛的木材、落葉、青苔或動物的屍體。
3、鼠婦:吃腐爛的木材、落葉、青苔或動物的屍體。
4、白蟻:吃腐爛的木材也吃倒伏的樹木,使養分重歸自然。
二、落葉製作堆肥的過程如何?
簡便的方法:一層落葉一層土反覆堆積 常澆水使它發酵 約半年就腐化。
精緻的方法:一層落葉、一層米糠、一層雞糞(或牛糞羊糞)、一層土反覆
堆積 常澆水使它發酵 約半年就腐化。米糠和糞具有氮素可加速發酵。
三、廚餘製作有機肥的過程如何?
簡便的方法:在田園中挖洞一層菜葉食物殘渣、一層土反覆堆積 常澆水使它發酵 約2星期就腐化。
精緻的方法:一層落葉、一層廚餘粉(維生物菌加米糠木屑豆渣等)裝在密封的桶子裡,桶子裡附有濾網及排水孔可收集廚餘水澆花或菜,約2星期就腐化。
四、落葉、廚餘製作有機肥有什麼好處?
1、使垃圾減量。
2、使大自然的物質生生不息有更多的食物鍊和食物網。
3、增進土壤的自然肥力。
4、讓生物更多樣性。
5、讓地球更美麗。
五、我怎樣推廣落葉、廚餘製作有機肥?
1 、把在學校學到的方法介紹給家人。
2、我要親手在家裡做做看。
3、這有益環境的事我要與兄弟姊妹來實驗試做看看再說服家人
六、樹葉堆肥六步驟
1. 收集有機材質
利用打掃公共區域時,收集校內各種樹木的落葉,集中至堆肥場處理。
2.材料粉碎
較大型的葉面及樹枝先摺斷或粉碎,增加腐熟葉面的接觸面積極腐熟速度。
3.堆積
落葉集中堆積,高度約在50公分到80公分之間,使碳和氮之間的比值接近30:1左右,可增加腐熟速度。
4.水分調節
使用灑水系統,使葉子纖維軟化,溼度保持在50%至60%之間,灑水可防止菌苞子隨風飛揚。
5.翻堆(通氣)
定時二週將落葉上下翻攪或將孔狀塑管插入堆肥中,使空氣流通,增加好氣性細菌,以增加落葉腐熟程度。
6.腐熟完成
堆至三至四個月,待落葉堆肥顏色呈現黑褐色,而且已不成葉形,成灰狀,沒有臭味呈泥土香氣級府熟完成。
宜蘭縣宜蘭市黎明國民小學落葉堆肥教學實施計畫
一、依據:
(一)教育部補助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作業要點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七月十四日台92環字第0920103005號令發布
(二)本校九十二年度綠校園推廣計畫,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書
(三)宜蘭縣國民中小學發展環境教育暨永續校園推廣計畫
二、目標:
- 為了使校園內的落葉仍可以藉由類似自然環境中的途徑,進行物質循環。
- 藉由動手參與,使師生皆能深刻體會資源回收「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
- 肥化校園內花圃及菜圃的土壤。
- 藉由不同的堆肥處理方式的觀察記錄,啟發學生的好奇心,並培養科學態度。
三、實施期間
九十二年一月至九十三年十二月
四、實施班級:
擔任校園外掃區班級
五、實施方式:
開放式堆:在校園中上以鐵絲網圍出一圈區域,讓小朋友將落葉倒入,每累積一定高度後即混入腐植土攪拌;這種方式瀝出的水分直接進入花圃的土壤,可以減少養分的浪費。
六、預期效益:
- 從做中學,增進學生在處理過程中看到不斷累積的成果。
- 減少校園垃圾量,增進學校環保觀念。
- 製作校園植栽的有機肥料,培養學生綠色自然的消費觀念
- 栽種後的蔬菜、水果與全校師生共同分享。
- 在堆肥處理的觀察記錄中,由學生親自參與培養其正確的科學態度。
- 在行動的過程中建立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將落葉製作成堆肥後回歸大地的流程,鼓勵學生為環保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