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三年級特色課程計畫

三年級上學期學校特色課程教學活動計劃 課程設計及教學群:三年級級任教師

單元或主題名稱

指藝捏乾坤

學習節數

10 節

1.了解廟宇的信仰。 4.能發揮自己創造力製作陶藝。

2.能了解校外教學需注意的禮貌。 5.喜愛陶藝製作。

3.能欣賞陶藝之美。

主題名稱

教學活動

教學時間

能力指標

十大基本能力

九大議題

教學資源

活動一:探索社區風情

教學說明:

1.教師指導學童解說行前說明活動。

2.教師帶領學童參觀三聖宮、交趾陶工廠、並指導學童參觀時需注意的禮節。

3.教師指導學童請小朋友說明三聖宮是祭拜何種神明。

4.教師指導學童祭拜神明需要準備哪些東西。

4節

【國語】

A-1-3-2-1 能欣賞並朗讀標注注音的優美文學作品

B-1-2-4-3 能聽出別人所表達的意思,達成溝通的目的

B-1-2-7-4 能有條理的掌握聆聽到的內容

B-1-3-9-2 能聽出說話者表達的技巧

【藝術與人文】

1-1-7利用藝術創作的方式,與他人搭配不同之角色分工,完成已圖示、歌唱、表演等方式所表現之 團隊任務。

2-1-2體驗各種色彩、圖像、聲音、姿態、表情、動作的美感,並表達自己的感受。

2-1-3體驗大自然和周遭的聲音,並描述自己的感受。

【社會】

9-2-2比較不同文化背景者闡述經驗事物和表述的方式,並能欣賞文化的多樣性。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性別教育

2-1-3適當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1-3-3運用各種媒介表達性別平等概念。

◎環境教育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1-2-1覺知環境與個人身心健康的關係。

1-3-1藉由觀察體驗自然,並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關懷。

4-1-1能歸納思考不同區域性環境問題的原因與研判可能的解決方法。

*發表評量

 

活動一:動動腦

教學說明:

1.教師引導學童藉由上次參觀交三聖宮、交趾陶工廠,請學童發表參觀後的心得。

2.教師請學童再回顧參觀交趾陶工廠時,所看到的陶土中最美的東西是什麼?。

3.教師請學童發揮思考力與創造力,想像如果是你你會創作出什麼樣的陶土。

2節

【藝術與人文】

1-2-1嘗試各種藝術創作,表達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1-2-2實驗各種媒材與形式,了解不同媒材與美術的差異及效果,從事創作活動。

2-2-2相互欣賞同儕間的作品,並能描述其美感特質。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環境教育

1-1-2藉由身體感官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啟發,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圖畫勞作和說故事的方式表達對動、植物和景觀的感受與敏感。

◎性別教育

2-1-5願意了解不同性別的各種意見。

3-2-2欣賞性別的創意表現。

◎人權教育

3-2-1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作決定。

◎家政教育

3-2-6察覺個人生活中可利用的資源。

*發表評量

 

活動一:動手DIY

教學說明:

1.教師準備數個陶藝作品並解說其製作材料及設計特色,並請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師示範將陶土搓軟的方式,並請學生動手自行創作(教師可提供方向:如秋蟬、蝴蝶、聖誕樹等等)。

3.教師時時注意學生的製作過程與教室安全,並適時給予學生創作方面的協助。(3節)

4.教師請於學童作品完成後,請同學

給予意見,進行作品分享及獎勵(1節)

 

4節

【健康與體育】

 

【藝術與人文】

1-2-1嘗試各種藝術創作,表達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1-2-2實驗各種媒材與形式,了解不同媒材與美術的差異及效果,從事創作活動。

2-2-2相互欣賞同儕間的作品,並能描述其美感特質。

【社會】

9-2-2比較不同文化背景者闡述經驗事物和表述的方式,並能欣賞文化的多樣性。

【綜合】

3-2-2參加團體活動,瞭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樂於表達自我並願意與人溝通。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性別教育

1-3-4理解性別具有分析、判斷、整合與運用資訊的能力。

陶藝作品、陶土、報紙

評量方式

學習檔案,計畫單表等、拜訪秩序規矩禮儀等、觀察情形、資料收集情形、發表討論情形、分工合作情形、學習情形、作品、發表狀況、學習單、學習佈置分組過程、學習情況

  特色課程架構圖(三年級上學期)

 三年級下學期學校特色課程教學活動計劃 課程設計及教學群:三年級級任教師

單元或主題名稱

黎明農村米食文化

學習節數

7 節

  1. 能認識不同的米食文化。。
  2. 能學習製作美味飯團時應注意的個人衛生。
  3. 能愉快參與活動。
  4. 能認識稻米的成長過程。
  5. 能用心完成製作小書的工作。

主題名稱

教學活動

教學時間

能力指標

十大基本能力

九大議題

教學資源

 

 

活動一:盤中飱粒粒皆辛苦

教學說明:

1.班級先行進行播放以前及現代農夫耕種的教學影片。

2.教師帶領學生參觀現代化的農夫插秧情形。(1節)

3.教師帶領學生參觀碾米廠,並請當地里長伯講解稻穀如何經過碾米程序變成食用米的過程。(1節)

4.教室展示碾米機具照片,重現碾米廠現場。師生共同討論並體會『盤中飱粒粒皆辛苦』的情形。(1節)

5.教師請學生分組報告並分享參觀後的心得。(1節)

 

4節

【國語】

A-1-5-7 能運用注音符號輔助記錄訊息。

B-1-2-10 能邊聆聽,邊思考。

F-1-1-2 能在口述作文和筆述作文中,培養豐富的想像力。

F-1-5-1 能指出作品中有明顯錯誤的句子。

【綜合】

3-3-4認識不同的文化,並分享自己對多元文化的體驗。

【健康與體育】

2-2-3瞭解、接納並尊重不同族群或國家的飲食型態與特色。

2-2-5明瞭食物的保存及處理方

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環境教育

1-1-2 能運用五官觀察環境中的事物,欣賞自然之美。

3-2-1了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

◎性別教育

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

2-2-2尊重性別在溝通的過程中平等的表達機會。

◎人權教育

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

◎生涯發展教育

3-2-2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

  • 影片
  • 稻田

◎碾米廠

◎里長伯

   

式會影響食物的營養價值、安全性、外觀及口味。

 

度。

◎家政教育

1-2-4察覺食物在烹調、貯存、加工等情況下的變化。

 

 

 

活動一:爆米香

教學說明:

1.請爆米香師父到校說明製作爆米香的過程、材料及原理。

2.由爆米香師父親手操作製作爆米香,並讓小朋友品嚐。(1節)

3.教師指導學生構思設計創意又美味的飯糰並於學習單上完成個人的飯糰設計圖並寫出所需的材料及注意事項。(1節)

4.由學生動手製作創意又美味的飯糰。(1節)

5.完成飯糰製作並進行作品分享。

 

 

3節

【健康與體育】

2-2-3瞭解、接納並尊重不同族群或國家的飲食型態與特色。

2-2-5明瞭食物的保存及處理方式會影響食物的營養價值、安全性、外觀及口味。

【綜合】

3-1-1 舉例說明自己參與的團體,並分享在團體中與他人相處的經驗。

3-3-4認識不同的文化,並分享自己對多元文化的體驗。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家政教育

1-2-4察覺食物在烹調、貯存、加工等情況下的變化。

1-2-5製作簡易餐點。

1-2-6注重個人飲食衛生。

3-2-7製作簡易創意點心與生活用品。

◎爆米香師父

飯團的 材料

◎學習單

評量方式

觀察程度、團體討論、口頭評量、遊戲評量、學習單實作、分工合作、操作評量。

 學校特色課程架構圖【三年級下學期】 課程設計及教學群:三年級班群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