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署第一河川局環境教育校園巡迴宣導活動
一、說明:第一河川局為宣導愛河護川理念,希望將守護宜蘭河川的觀念,深植年輕一代的學子心中,特於101學年起於宜蘭縣內國中二年級生展開校園巡迴宣導活動,活動中分別安排宜蘭國中自然科謝惠娟老師、中華民國作文學會黃偉慈老師,為同學們授課演說,並且提供活動表現優異者有獎徵答獎品,獎勵同學們提問答詢、踴躍參與,達到愛河護川的理念置入。
二、地點及時段:宜蘭縣內五所國中小學
1.示範班級宜蘭國中:9月26日下午3:15~4:55(謝惠娟老師)
2.溪南場之蘇澳國中:尚未確定(預定在十月份)(黃偉慈老師)
3.溪南場之三星國中:尚未確定(預定在十月份)(黃偉慈老師)
4.溪北場之礁溪國中:10月24日上午8:20~10:00(黃偉慈老師)
5.溪北場之頭城國中:9月26日上午8:20~10:00(黃偉慈老師)
三、主講人:
1.宜蘭國中自然科謝惠娟老師
2.中華民國作文學會黃偉慈老師
四、工作分工及連絡窗口
單位/日期 | 項目 | 連絡人 | 電話 |
第一河川局 | 1.提供問答題目 | 規畫課:吳忠信 | (03)9324031 0939-875318 |
玉賴整合媒體公關 | 1.活動總策畫 2.單位連繫 3.講師邀約 4.文宣獎品 | 專案經理:吳懿菱
顧 問:吳玉茹
| 0925-208220 0929-313510 0939-007266 |
玉賴整合媒體公關 | 1.校園宣傳 2.場地安排 | 專案企劃:藍秀瑄 | 0939-791023 |
五、活動流程
時間(分) | 流程 | 內容 |
00~10 | 會場準備 | 準備背景音樂、麥克風與投影設備 |
10~15 | 校方致詞 | 邀請校方致歡迎詞 |
15~20 | 活動開始 | 主持人說明活動舉辦方式 |
20~30 | 播放影片 | 災難影片 |
30~45 | 課程演講 | 台灣的洪水、防洪工程措施、防洪的非工程措施 |
45~55 | 第一階段遊戲 | 工程與非工程措施圖卡
|
55~65 | 第二階段遊戲 | 圖卡與字卡
|
65~75 | 水資源的重要性 | 掌握關鍵、條條大道 |
75~85 | 問題討論與設計 | 觀察與感受、轉化與連結、應用與決定 |
85~90 | 活動結束 | 頒發感謝狀、合影、宣佈活動結束 |
六、內容綱要
壹、 台灣的洪水
在台灣地區最具有破壞性的洪水,當然是非每年夏天最盛產的颱風所帶來的大量豪雨莫屬。在根據以往的紀錄顯示,台灣平均每年會受到三至四次颱風的侵襲,而早成災害者大約有兩次。相信大家對於去年所發生的八八水災,還有今年八月的蘇拉颱風重創和平村、和仁村等等,應該還記憶猶新吧!讓我們領悟到事情所做的防範絕對比事後的補救來的重要。
(一) 防洪工程措施
- 蓄洪:就是興建一個讓洪水可以儲存、停留緩衝的空間(如:建水庫),水庫通常都只有蓄洪的功能只要是建在河道上的水庫幾乎都有蓄洪的功能(如:翡翠、石門、曾文水庫)
- 分洪:是將河水分散一部分到別的地方去。例如像二重疏洪道、員山子分洪隧道。原來正常的基隆河水流,在此為一個大彎。當上游水量增大,將溢流入分洪區,並流入員山子分洪道洞口,跨越瑞芳山區流入海中。
- 導洪:是整理河道、疏導洪流,讓河道暢通。例如像基隆河整治工程~疏濬河道。
- 束洪:是避免洪水氾濫溢流,將河水集中在河道(如:一般最常見的建設堤防)。
以上所述的水利工程為了控制、利用和保護地表及地下的水資源與環境而修建的各項工程建設,但棲息於當地的物種,皆未承受過此類的環境變動,隨之而來所受到的衝擊將是難以預料與全面的影響。以一條天然溪流為例,若未曾做過任何壩堰工程,對於該地的生態環境而言,即為環境上的劇變,對於當地生物的衝擊亦是較大的。
台灣地廣人稠以及法令上之不完備等因素,在防洪工程執行上遭遇了重大困難。有下列幾項難題:
² 洪氾區內土地常遭佔用及不當利用,妨礙防洪工程之執行。
(2)隨著土地利用狀況改變,水文與地文條件亦起了變化,使洪峰到達時間縮短,且其流量大幅增加,降低既有防洪工程之保護程度。
(3)都市發展快速,都市計畫與區域計畫之規劃均未能充分考量防洪需要,不但未能避免於洪水易淹地區發展,且不斷要求限縮河道通洪空間,導致防洪工程投資增加,反而提高洪災風險。
(4)防洪工程用地取得困難,致使工程進度落後,甚至無法推動。
(5)部分重大經建計畫於洪水易淹低窪地區發展,需增加防洪工程投資,政府預算緊縮,產生排擠效應,不利於整體防洪計畫目標。
(6)社會對生態保育的要求日高,在兼顧安全與生態之原則下,河道應有較大空間,限於重要河道兩岸土地已被高度使用,難以兩全其美。
由以上所述可知,要能更有效降低洪災損失,除了工程措施外,還必須配合適當的非工程措施。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治水新思路,並進一步提出了“防洪減災要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防洪減災新方略。
(二) 防洪的「非」工程措施
非防洪措施是指通過法令、政策、經濟手段和工程以外的其他技術手段,以減少洪損失的措施。以下介紹的非工程防洪設施可以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得以做到:
一、減洪
- 集水區的水土保持:種植森林、擋土牆,針對各種的自然或人為危害的因子加以處理,水土保持本質上兼具非工程與工程手段防洪之特色。
- 護堤植物 :指生長在溪流、河岸、溝渠旁邊,利用發達的根將堤岸的土壤緊緊捉住,使堤岸比較不容易遭水流沖刷。如:莎草科植物(小傘莎(小風車草)、單葉鹹草、水毛花、野荸薺)宜蘭特有種-風箱樹(珠仔花)、野薑花、穗花棋盤腳(水茄苳)、濱水菜、燈心草。
- 洪氾區管理:將易發生洪氾溢淹及暴潮溢淹之地區,歸為海岸防護區之範圍。
- 水源涵養、綠地規劃,透水面。
二、 避洪
- 洪水預報及預警:經濟部淡水河流域洪水預報模式,採用REFOR模式,模式可細分為降雨預報模式、降雨逕流演算模式、河口潮位預報模式、以及河川洪水演算模式,可進行即時預報、決策支援、事件模擬、參數檢定等功。
- 防災措施:颱風.豪雨,災前預防.防風及排水設施之設置與維護,加強支撐、修剪或培土以防止倒伏與折損 提早收穫並防止收穫物受潮、
- 洪災保險:擬定洪災保險費率,主要的資訊依據即為洪氾深度與其相應發生機率,藉以定義出洪氾區域內,每個地理位置上的災害程度。
- 與水共存之生活方式:水岸城市、浮動住宅、高腳房屋。
上述工程及非工程的防護,都是為了永續水資源環境空間之創造,環境空間具有可創造的性質,若能依循環境水文特性進行環境規劃管理,並以環境之涵容量作為開發之上限,水資源才得以永續利用,並減緩生態衝擊。
那麼接下來就介紹經濟部水利署在宜蘭做了什麼呢?
一、 宜蘭民眾或防迅志工水情通報平台
l 緣起:
善用民間資源,協助推展防災工作及預警功能,並提供民眾參與水利公共事業之機會,促進民眾對本署及臺灣水資源與河川之瞭解及迅速提供資訊作為防災策進為目的。
l 預期成果:
1. 藉由志工巡查水利構造物、住家附近淹水情況通報,及早應變降低災損。
2. 善用民間力量,協助推展水資源教育及防災工作。
3. 宣導本局河川治理之成效與相關政令推動,提昇機關形象
二、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非工程措施推動─自主防災社區
l 緣起:
² 全球暖化效應造成年降雨天數減少、降雨集中且強度劇增、極端暴雨事件頻仍之現象。
² 過往僅僅仰仗工程方法抵禦災害的作法已然不足。
² 提昇社區「抗災、避災、減災」之預防措施。
² 發展「永續成長、成果共享、責任分擔」的安全永續社區。
l 預期成果
² 整合社區內、外資源,激發民眾建立防災意識。
² 提昇社區抗災、避災、減災之預防措施。
² 凝聚社區自主防災力量,建立社區自主防災組織,強化防災緊急聯絡網。
² 推動水患防災資訊普及化,加強民眾自主防災能力。
² 體驗環境現況,激發民眾水患自主防災意識之認同,形成愛鄉護土之行動。
三、易淹水地區洪水與淹水預警系統建置
l 緣起:
主要以聯結縣轄內、中央氣象局、水利署與社區自主監測相關水情資訊,建置宜蘭縣基本洪水與淹水預警資訊平台,將水位站及雨量計觀測資訊傳遞至縣府預警系統資料庫,建立未來宜蘭縣易淹水地區洪犯基礎資訊與救災作業程序參考。
l 預期成果:
² 掌握颱風豪雨期間即時水情,作為相關防救災措施之重要決策參考,達到洪水與淹水預警功能。
² 移動式抽水機及載運車輛定位與狀態納入資訊系統管理,提供應變中心掌握機組部署情形,供指揮官調度派遣與了解現場情況。
² 配合河川區域排水之警戒水位與警戒雨量,作為首長研判執行防災避難疏散之重要參考。
² 自動化資訊處理與顯示除可縮短資訊取得與報表更新時間外,更提高資訊正確性與效率。
四、宜蘭河與冬山河照片,在建設上今昔的對比。
- 宜蘭河早年常氾濫成災,居民深以為苦,1997年完成宜蘭河整體規劃,分期建設,景觀再造,「漫步河堤」成為市民喜愛的休閒活動。
- 加禮宛港指的就是冬山河河口,與烏石港同為當時蘭陽平原東西兩勢的重要港口,然而沿線河道彎曲的冬山河也成了沿岸居民的夢魘,在民國63年間之後政府特撥重建專款一億多元,用以疏浚拓寬現有排水系統以為治標,並將冬山河幹線局部實施截彎取直的重大水利工程,而以為治本。民國73年冬山河正式公告劃定為風景區後,縣政府便積極開發冬山河的觀光資源至今。
第二節課
遊戲時間:遊戲時間以二個階段計時,時間最少者為優勝,並頒發小獎品,以茲鼓勵。
第一階段:記憶遊戲
將學生分為二組競賽,每一組發下一組圖卡,學生一同圍在桌子週邊,依序翻開二張圖片,全部配對完成的組別,以碼錶計時方式最快完成全配對者即為獲勝。
遊戲規則:
² 依序翻開二張圖片,若無配對成功,要翻回重新,並換下一位學生。
² 依序翻開二張圖片,若配對成功,
就完成一組,不必翻回,並換下一位學生。
² 在遊戲進行當中,只有依序的同學可以動手,其他同學不可動手但可以動口幫助他完成。
² 站主要確實觀察學生過關規則,才能讓學生玩得盡興,並分出勝負。
第二階段:環境認知
遊戲規則與第一階段同,另一張配對圖片,改換成認知文字,以加強認知效度。
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