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老師與社區協天廟合作完成「妙廟面面觀」教學活動

參賽老師與社區協天廟合作完成「妙廟面面觀」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妙廟面面觀
理念:透過歷史人文與藝術的面向,使學生了解到礁溪協天廟在礁溪文化和觀光上具有的深厚影響力,藉由教師的引導介紹,令學生了解這座廟的魅力。在全國信徒長期從各地到此虔誠膜拜之際,對周遭居民的生活也產生出一些環境問題,如何訓練學生查覺環境問題,進而想出正向且具有建設性的解決之道,是教育最重要的課題。本課程是將藝術人文與環境保育帶入學習者生活的架構上,透過田野考察的方式提供第一手經驗讓學生體驗鄉鎮內的自然環境與資源
目標:

教學活動1 (培養學生對家鄉環境的深入觀察與了解)

(一) 了解協天廟的起源。

(二) 了解協天廟興盛的原因。

(三) 了解習俗的由來。

(四) 了解協天廟的特殊的習俗和人文活動。
(五) 能利用電腦蒐集相關資料。

教學活動2 (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賞析)

(一) 欣賞協天廟的建築之美,進而珍惜家鄉環境。

(二) 能了解建築裝飾的意涵。

(三) 能分工合作完成個人任務。

(四) 能利用電腦蒐集相關資料。

教學活動3 (培養學生對於環境問題的觀察與解決能力)

(一) 能以五官知覺體會生活環境。

(二) 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三) 能與同組同學合作實驗。

(四) 察覺事出有因,且能感覺到它有因果關係。

教學活動4 (培養學生對於環境的批判思考能力)

(一) 能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

(二) 瞭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倫理。

(三) 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且理性地提出質疑。

教學活動5 (培養學生利用藝術實行環境行動能力)

(一) 覺察環境特質,透過藝術的手法,表現自我的價值觀。

(二) 利用擴散性思考發想作品主題

(三) 運用學到之技能將作品實際呈現

 

三面向教學主題課程架構圖

三面向教學主題課程架構圖

 

完整教案內容與教學成果:戶外教學 – 妙廟面面觀.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