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洲國小四年級上學期環境教育【歡鑼喜鼓咚咚鏘】課程與教學省思
一、教學者:洪祥峰、曾裕敏
二、實施歷程:
(一)宗教參訪
教學目標對應能力指標 | 教 學 流 程 | 省思與成長 |
能認識並尊重各類民俗信仰。 社會 2-2-2 社會 4-2-2 | 【民俗信仰】 一、引起動機 分組討論所認識的宗教建築名稱。 (一)學生分組討論所認識的宗教建築名稱以及對宗教信仰的認知。 (二)分組發表所討論的內容。 (三)教師依據學生討論的內容做整合。 二、發展活動 教師整合介紹各類宗教信仰及不同。 (一)介紹各類宗教信仰的基本理念及其特色。 (二)介紹各族群在宗教信仰方面的不同。 (三)讓學生發表如何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 三、綜合活動 學生發表所認識的宗教信仰人物。 (一)讓學生發表所認識的宗教人物。 (二)教師整理學生意見。 ※※※※※第一節完※※※※※※ | ◎教學效果量化檢核 █ 75%學生達成教學目標 □ 50%至75%學生達成教學目標 □ 50%以上學生未達成教學目標 ◎影像紀錄: ◎質性省思描述: 參訪慈濟從課程中可了解宗教的信仰。 |
能欣賞宗教建築之美,並認識宗教,遵守參訪時所應注意之禮儀。 社會 2-2-2 藝文 2-2-6 | 【實地走訪慈濟靜思堂】 一、引起動機 介紹去參訪時所應注意的事項及禮儀。 (一)參訪記錄單的說明 教師說明參訪的目的地及記錄單應記錄事項,教師可引導學生參訪時可提出的問題,如宗教建築的歷史或小故事、或是供奉神明的小故事、或是建築的特色、或是參拜的禮儀等。 (二)提醒學生參訪時應注意的禮節: 1、不可大聲喧嘩。 2、不可隨意觸摸。 3、仔細聆聽受訪者說明。 二、發展活動 實地參訪宗教建築,認識所供奉之主神及參拜(或祭祀)的相關事宜。 (一)請該宗教建築的管理者帶領參觀並對該宗教做介紹。 (二)請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 (三)請學生仔細觀察宗教的特色,包括建物或神明或儀式…等,並把觀察到的特色填寫至記錄單上。 (四)整隊回學校。 (五)教師說明要如何自行參訪宗教的活動。 (六)請學生回家完成故鄉宗教巡禮的學習單。 ※※※※※第二、三、四節完※※※※※※ 三、綜合活動 分組討論所蒐集之住家附近廟宇(或教堂)的相關內容。 (一)學生依據自行參訪的宗教資料進行分組討論。 (二)討論內容包括寺廟(或教堂)名稱及其所在地區及供奉的神明。 (三)發表與分享學區內的廟宇(或教堂)所供奉的神明及特色 (四)學生發表各組討論的內容 (五)教師整合介紹學區附近的廟宇(或教堂) ※※※※※第五節完※※※※※※ | ◎教學效果量化檢核 ■ 75%學生達成教學目標 □ 50%至75%學生達成教學目標 □ 50%以上學生未達成教學目標 ◎影像紀錄: ◎質性省思描述: 規劃參觀五結慈濟功德會,節由慈濟規劃課程,了解慈濟的沿革與建築。 |
(二)鑼鼓喧天
教學目標對應能力指標 | 教 學 流 程 | 省思與成長 |
綜合 3-4-1 綜合 4-2-3 能利用資源回收物製作慶典道具並進行表演。 | 【祥獅獻瑞】 一、引起動機 (一)分組討論獅子的習性及各種姿態。 (二)分組表演獅子的各種姿態及動作。 二、發展活動 (一)分組討論以「獅子」為主題,各組所要表演的故事內容及劇情。 (二)分組討論各組故事內容所需之道具及各項材料。 (三)各組根據故事內容,分別利用資源回收物製作所須之道具。 (四)各組分別進行練習。 三、綜合活動 (一)表演活動–各組將準備的故事內容配合各項道具,進行表演。 ※※※※※※※第一、二、三節完※※※※※ | ◎教學效果量化檢核 █75%學生達成教學目標 □ 50%至75%學生達成教學目標 □ 50%以上學生未達成教學目標 ◎影像紀錄: ◎質性省思描述: 要利用回收物品來製作獅頭確實有困難,建議還是要由老師將材料都準備妥當。 |
綜合 3-4-1 能觀賞學校舞獅隊的表演並實地體驗之。 | 【舞龍、舞獅體驗】 一、引起動機 (一)請學生講講看,對學校的舞龍舞獅社團有什麼樣的認識及想法? 二、發展活動 (一)教師介紹大洲國小的特色團隊—舞龍舞獅,包括其歷史沿革,相關的展演道具及訓練經過,增加學生對學校的瞭解。 三、綜合活動 (一)利用舞龍舞獅社團練習的時間,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觀摩,請舞龍舞獅的同學示範表演,再讓學生進行分組的舞龍舞獅體驗。 ※※※※※第四節完※※※※※※ | ◎教學效果量化檢核 □ 75%學生達成教學目標 □ 50%至75%學生達成教學目標 □ 50%以上學生未達成教學目標 ◎影像紀錄: ◎ 質性省思描述: 校慶時,就可欣賞到舞獅表演,建議將此課程刪除,以免重複性過多。 |
(四)課程與教學檢討省思
課程實施 | 宗教信仰帶領學生參訪慈濟功德會,課程中學習到慈濟最基本的傳教方式就是手語表演,讓學生藉由手語的學習,也能了解宗教的傳播也是要經由不同的形式。 |
教學檢討 | 宗教信仰其實在社會與日常生活便能接觸,藉由參訪更能親身體會宗教的傳播形式的不同,像有些是廟會活動;教會做禮拜等,雖然都可以從課本中得知,但是若能讓學生親眼看見或體驗,將有一番不同的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