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國民小學《學校午餐在地食材推廣實施計畫心得》

 

          學校午餐在地食材推廣實施計畫心得共筆   校長劉文勝

    何謂「鄉土」?我想那是一種對於鄉土結構(即空間區域)、鄉土經驗(即生活經驗)以及鄉土意識(即鄉土靈魂)所統整的認知與態度,也就是鄉土應是整體的,鄉土更是居家的外延,因此,鄉土情懷常帶有家的情緒。猶記小時候,最喜歡爬到自己種的芭樂樹上,好像尋寶似的專注與成就感,細細打量那樹上的一葉一花果、一蟲一狀況,那種的貼心照顧以及認同感受,讓我直到現今雖已逐步邁入中年,但是對於花草樹木環境教育等自然博物之知識,都有莫大的興趣。

    目前宜蘭縣推展九年一貫創新教學,除了以往的鄉土教育之外,更提出了好幾個有關縣本課程的議題與規劃,諸如:噶瑪蘭水路特色課程計畫、深化課程教學學習重點計劃推動、海洋教育課程工作坊、宜蘭小百科建置計畫、風雨操場設置社區配合計畫、學校午餐在地食材推廣實施計畫等等,在在都是顯示「學校本位特色發展」與「學校本位課程編寫」結合的重要性,也就是當學校的總體課程計畫,能實際依求學校條件、社區特性家長期望學生需要之時,那麼學校的教育才可能真的系統性的發展起來!

    大洲國小這學期申請了學校午餐在地食材推廣實施計畫,林景瑩主任將原有的特色課程內涵加以延續與活化,結合三星鄉內固有的特色農場,諸如:宜農羊場、上將鴨場、三星蔥王林東海、稻鴨米、三星行健有機…等等,以校園為據點進行第地農特產種植與養殖教學之基礎,包括「低年級的鴨羊相聞滋味鮮」、「中年級的汗滴鋤禾慶豐收」以及「高年級的蔥滿勝蒜拔頭籌」;然後網狀擴散至社區進行戶外教學之體驗活動,最後以「辦桌」為成果展之展現形式。

    在這專案期間,筆者也看到了教學歷程之中,令人十分感動的事。例如有一次九月中旬,學童在做「窯~地瓜」的農田體驗,因為學生授課時間有限,結果學生七手八腳後的悽慘作品,就得有勞老師們(陳文連班長、謝政宏老師等)辛苦的修補整理,當時烈陽高掛、一粒粒大顆汗水流滴田禾泥土,老師們仍然為了稍後的中午學生收成吃地瓜而戮力不已。似乎,這些幸福孩童的背後,總有一批批令人溫情動容的在地志工夥伴。

    還有一次在十二月底,那天是成果發表辦桌的好日子,景瑩主任規劃的優質節目一一上場,包括了~閩南語劇場我會飛ㄟ、特色的蔥明麵料理示範、我是總舖師、逗陣做愛心…等等;現場除了大洲的親師生之外,家長委員、愛心媽媽、還有社區的民意代表與重要幹部,也都共襄盛舉齊聚現場,大伙在現場拍賣黃金雞、三星蔥、稻鴨米,所得12500元也都全數捐給宜蘭教養院做愛心義款。最讓我感動的是,愛心媽媽們為了讓餐餚於11點鐘順利準時出菜,從八點就到校協助洗菜、整菜、分盤、桌椅擺設的工作,直到活動結束還與學校同仁一起做完整理善後的事宜才行離開。

    「情近乎癡而始真、才近乎趣而始化」,我在想~或許在地食材這個專案的精神就是要「讓人與人、人與土地、人與自然的情感能夠更加的親密、尊重與同理」吧!感謝一路上協助的夥伴,敬天、近天、進福添德。

您可能也會喜歡…

跳至工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