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宜蘭縣武荖坑環境探索低碳教育活動計畫
一、 目的:
1.結合本縣豐富環境教育資源和童軍教育活動以大自然為教室,讓學生親近宜蘭鄉土,認識宜蘭美麗風光和文化特色。
2.透過生活營活動培養學生正當休閒活動和人際關係抒解功課壓力,豐富學生的童年記憶。
3.鼓勵學生加入環境生態保護行列,認識自己家園與生態資源,並透過各種自然體驗活動,提昇學生之環保觀念,進而身體力行各項環保措施,實踐節約用水,節能減碳,培養愛護地球之良好習慣。
4.落實低碳城市實踐目標,以環境教育低碳課程架構為主軸,融入於探索教育活動中,以自然體驗及探索引導學生省思如何實踐之行動方針。。
二、環境教育之主題及內容:
現況分析
(一) 環境設施部分
武荖坑風景區範圍達400公頃,其中規劃露營地計70公頃,首期開發完成的面積有19公頃,分成兩大露營區,可容納1000人的露營活動,相關設施十分完備,如炊事亭、營火場地、雨天集合場、男女衛浴設備等一應俱全,再加獨特的自然景觀,使園區內成為可以供露營、野炊、戲水、溯溪、登山賞景、戶外教學等多元化休閒遊憩場所之秀。宜蘭縣環境教育資源中心已於101年4月於此設置,輔導團所規劃的自然課程,從低年級孩子至國中十二年級之環境教育課程,皆可藉由武荖坑露營區進行的自然步行與觀察,親身融入自然環境中,並感受其中的氛圍與建立環保意識。
(二) 環境探索教育部分
在課程結合部分,在臺灣,體驗教育已漸成另一種「學習」方式,其基本原理乃源自於杜威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觀念, 是指將在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體驗與自己的經驗連結,再透過內省產生新的經驗,並能將其遷移至生活上,進而內化在生命中的學習過程。有別於傳統以單向授課及採統一教材為範本之教育方式,體驗學習的過程將重點放在彼此的互動性和課後的討論分享,以參加者為學習的中心,並透過反思內省來幫助其自我思維及沉澱經驗。透過閱讀的資訊,我們能學習到百分之十;聽到的資訊,我們能學到百分之十五;但所經驗的事,我們卻能學習到百分之八十。 體驗教育利用許多「具體經驗」的活動設計,如遊戲、低高空繩索課程、戶外冒險活動、自然體驗,甚至方案及服務學習計畫等,以各種輕鬆生動的直接體驗方式進行導入,並藉此讓經驗和生活產生連結。
本縣已於101年度起利用該營地辦理「環教的樂土-宜蘭縣武荖坑環境探索低碳教育活動」,以上即有環境教育、探索教育以及溯溪課程。配合環境較教學進行各項大自然生態及體驗探索的觀察紀錄活動。
三、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
承辦單位:宜蘭縣立五結國民中學
宜蘭縣各國民中學
協辦單位:宜蘭縣環境教育輔導團/宜蘭縣童軍會/宜蘭縣女童軍會。
四、辦理日期:
103年7月1日起至年7月21日止。
五、辦理地點:宜蘭縣武荖坑營地
六、參加對象及人數:本計畫以全縣國中七年級學生為計畫執行對象,含帶隊老師等,預計活動總人數為5040人次。
每梯次活動日期及參加學校如下:
梯次 | 時間 | 學校 | |||
一 | 103年7月1日至2日(星期二、三) | 宜蘭 | 順安 | 三星 | 興中 |
二 | 103年7月3日至4日(星期四、五) | 國華 | 南安 |
|
|
三 | 103年7月7日至8日(星期一、二) | 復興 |
|
|
|
四 | 103年7月9日至10日(星期三、四) | 羅東 |
|
|
|
五 | 103年7月11日至12日(星期五、六) | 文化 | 蘇澳 | 壯圍 |
|
六 | 103年7月14日至15日(星期一、二) | 礁溪 | 五結 | 員山 | 內城 |
七 | 103年7月16日至17日(星期三、四) | 凱旋 | 東光 |
|
|
八 | 103年7月18日至19日(星期五、六) | 頭城 | 吳沙 | 利澤 | 南澳 |
九 | 103年7月20日至21日(星期日、一) | 中華 | 冬山 | 大同 |
|
七、活動報名時間及方式:即日起至103年5月30日止,報名表及學生名冊總表填寫完畢後請mail至t870636@ilc.edu.tw,並傳真至9600482。 |
*編團原則:每團4小隊(可由一校單獨或數校聯合組成),每小隊8~10人。 |
*每頂帳篷以4至5人分配一頂8人帳蒙古包為原則。
*本次活動為全縣七年級升八年級學生均須參加之綜合活動領域課程,視為學期正式教學課程之部分,若因故無法參加之學生,應向學校完成請假手續,惟請假時數不列入學期請假日數計算。
八、活動執行方式規劃(以每梯次二天一夜做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