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蘇澳國中水資源利用教案設計表
◎環保股長教學活動教案
教學單元 | 可食校園行動方案 | 學校名稱 | 蘇澳國中 | |||
教學年級 | 九年級 | 設 | 郝孝剛 | |||
教材來源 | 自編 | 教學時間 | 6小時 | |||
學習目標 |
| 教學資源 |
| |||
能力指標 | 1安全用水資源枯竭的問題: (1).瞭解為何會有超抽地下水的問題。 (2).海水鹽化的問題。 (3).地下水污染的問題。 (4)能解決生活上水的過多(洪水)與過少(乾旱)的問題。 2.依地形蒐集雨水技術的實作能力養成 (1).能於大雨天觀察出雨天的水流情形。 (2).能實際操作鋤頭、挖出一些蒐集雨水的水溝。 (3).能將所引的水注入生態池。 3.省水灌溉的觀念 (1).能知道不同的灌溉方式所耗的水量差異。 (2).能架設地灌系統。 (3).能確實操作省水滴灌系統。 | |||||
教學流程 | ||||||
具體目標 | 教學步驟 | 教學資源 | 時間 | 評量方式 |
1.水的認識。
| ◎單元活動一—「地球上的水」 1.探討地球上形形色色的水 (1)了解溫室效應所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的原理。 (2).理解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災害。 (3).瞭解生物和水的相關性。 (4)能知道地球上的海洋水汙染及地下水汙染的情形
2.節水觀念的養成
(2).將生活上有做到的作記錄。
3.滴灌系統製作
|
1參考資料 2.學習單
學習單
1.鋤頭、鏟子 2.水管、滴管、定時器、鋸子、黏膠
|
1小時
1小時
4小時 |
學習單 分組紀錄 實際操作
學習單
|
補充資料 | (如附件一) | |||
教學習單 | (如附件二) |
附件一
102年度蘇澳國中水資源利用—補充資料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水資源利用應用
單元活動名稱—「水水水」
壹、前言
台灣、年雨量很足夠,可是為什麼還常常會有旱災呢?隨著溫室效應所伴隨而來的極端氣候,不曉得同學有沒有發現,這幾年、常常有動不動就降下1000~2000mm的雨量、實在相當驚人、就連很少淹大水的蘇澳、竟然也在幾年前的颱風造成嚴重的洪水,大潮、加上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帶來莫的瞬間雨量,加上原本的整個月的大雨,實在驚人、那一晚、好多回不了家、因為水太大,有人被困在外面進不來蘇澳、有人被困在蘇澳回不了羅東、一場無情的大雨,讓好多店家倒店,有同事的車直接被大水泡壞。
雨後,我看蘇澳的山壁、有好幾處都被沖刷,裸露,原本青翠的山壁、變得光禿。但是有一處有一個樹齡較大的山壁,周圍都被沖刷,竟然唯獨那棵老樟樹佇立在那裏屹立不搖、這件事提醒了我們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最近,志明看到新聞報導,內容是在台灣北部地區因為久旱未雨,造成幾個重要的水庫蓄水量下降,達到警戒線以下,為了節省用水,政府下令減少部份水田的灌溉用水,使得一些農民的作物頓時無水可用,被迫休耕,造成不少損失。爸爸說:「因為台灣的河川大多短急,雨水下來後,很快便隨河川流走。因此,為了提供民生用水及農業用水,必需在幾個重要的河川興建水庫蓄積水源(圖5-4-1)。如果水庫的水源過度利用,加上太久沒有下雨,便會鬧旱災囉。」
由此可見,充足的灌溉水源,對於作物的生長是多麼的重要。一套完善的灌溉系統,對於水源的充分利用有很大的關係,而農業生產又是如何來利用這些水資源呢?。
貳、知識寶庫
植物體的組成約有90﹪為水分,而植物在其生長過程中,會不斷地由根部吸收水分後輸送至各組織細胞中,如此提供了本身進行生化作用的需要。但實際上植物生化作用所需的水分並不多,大部分的水分都經由植物體表之氣孔蒸散於大氣中,此過程即稱之為蒸散作用。
蒸散作用的大小會隨著生長環境的不同而變化,如季節、日照溫度、風速、土壤水分含量及作物之生育期等所影響。若作物根部吸收的水量不足蒸散作用所需時,作物的生長發育便受極大的影響,會發生所謂的凋萎現象。因此為避免凋萎現象的發生,灌溉作業即成為栽培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圖5-4-2)。
一、灌溉
(一)灌溉的意義
作物在栽培過程中,利用人為的方法供給作物生長所需的水分,稱之為灌溉。灌溉水的用量,依作物種類、氣候、土壤及地勢而異,一般要注意供給適度,過與不及均會有不良的影響。
灌溉的目的:
1.供給作物發芽與生長所需的水分。
2.提高作物成活率及增加生長速度。
3.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
4.灌溉水中還有植物所需的養分。
5.防除雜草及病蟲害。
6.調節作物開花結果之產期。
7.灌溉後排水,可以去除鹽鹼土的鹽分。
(二)灌溉的方法
灌溉水過多會造成浪費,且影響土壤理化性質及微生物繁殖。灌溉水過少,則不足供應作物生長所需。灌溉水量依氣候、土壤、地勢及作物種類而不同(圖5-4-3)。灌溉的方法可分為地面、地上及地下灌溉三種不同方式。
1.地面灌溉:包括漫灌及溝灌。
(1)漫灌:最古老的灌溉方式,省工價廉但浪費水源,宜於平坦地區。禾榖類作物如水稻栽培,可採用漫灌(圖5-4-4)。
(2)溝灌:類似漫灌,將水灌至畦溝,亦適用於平坦地區,效率較高,例如玉米、甘蔗、蔬菜等作物,可使用溝灌(圖5-4-5)。
2.地上灌溉
指噴灑灌溉、滴灌及微噴,一般果樹及設施栽培的作物均採用此法。
(1)噴灌:利用壓力將灌溉水,經由管路系統及支管上之噴頭如降雨般在空中向地面散佈,使作物滋潤的灌溉方式(圖5-4-6)。噴灌適用於全面之補給灌溉,受地形與土壤條件限制較少,較傳統的方法,具有省工、節水等優點。但受到風的影響大,其設施費與動力費成本較高較高。可分為固定式及可移動式兩種。
(2)滴灌:在小口徑PE管上,按一定間隔安裝滴嘴、毛細管或極細小孔,以少量水流經由滴水支管上所裝置之滴嘴,連續滴下於作物株幹旁之方法,其最大優點為節省水資源,只灌溉果樹生長區域。適用於隧道欄栽培或水源缺乏地區必需實施節水灌溉措施者,如山坡地之果樹。
(3)微噴:微噴灌系統是介於噴灑灌溉與滴水灌溉的一種灌溉方法,以低壓給水,只在作物生長範圍,實施局部灌溉。微噴灌操作壓力低,出水量小,容易變換器材種類,操作維護容易。適用於果樹、設施園藝等小規模灌溉,操作壓力低,水量少,便於實施多目標利用及自動化,為目前最流行之灌溉方式。
3.地下灌溉
地下灌溉為在田間挖深溝或埋設水管於地下,配合滴灌於地面下20公分下灌溉,使灌溉水滲入土壤下層,再利用毛細作用上升,供作物吸收。其優點為不影響耕作,不易生雜草,減少水分蒸散損失,水分及肥料可直接施於根部。
二、排水
(一)排水的意義
排除土壤過多的水分,或是在低漥地區,地下水位過高的地區及雨水不容易排泄的地方,以人為的方法,在適當的時機將土壤中過量的水排除,以利作物生長,稱之為排水。
排水的目的:
1.增加土壤通氣性,促進根系生長。
2.促使土壤中有機物及肥料的分解,增加土壤肥力。
3.排水後土壤乾濕適中,便於耕作。
4.利用排水洗去土壤中的鹽分,改良鹽鹼土。
5.增加作物對病蟲害的抵抗力。
(二)排水的方法
排水的方法分為自然排水法及機械排水法。
1.自然排水法:主要是依地面自然的傾斜度來排水,包括明溝排水及暗溝排水。
(1)明溝排水:主要是將地表多餘的水,經由地面上的排水溝自然排除(圖5-4-7)。
(2)暗溝排水:利用水泥管、竹、木板、樹枝等埋入地下,以利用其空隙排水。
2.機械排水法:當低漥地區無法自然排水時,利用人力、風力、機械力等方法抽水排去多餘的積水。
附件二
102年度蘇澳國中水資源利用—學習單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水資源利用應用
單元活動名稱—「水水水」
班級:________ 座號: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日期:
年
月
日
壹、活動方式
(一)活動名稱:認識灌溉排水系統。
(二)活動時間:依學校環境位置與需要而定。
(三)活動方式:安排學生參觀灌溉渠道,瞭解農村灌溉情形。
貳、學習指引
一、重點整理
(一)作物在栽培過程中,利用人為的方法供給作物生長所需的水分,稱之為灌溉。
(二)灌溉水量依氣候、土壤、地勢及作物種類而不同。灌溉的方法可分為地面、地上及地下灌溉三種不同方式。其中地面灌溉包括漫灌、溝灌等;地上灌溉包括噴灌、滴灌及微噴等。
(四)排除土壤過多的水分,或是在低漥地區,地下水位過高的地區,以人為的方法,在適當的時機將土壤中過量的水排除,以利作物生長,稱之為排水。
(四)排水的方法包括自然排水法及機械排水法。其中自然排水還包括明溝排水及暗溝排水。
二、作業活動
(一)選擇題:請你選出適當的答案。
1.( )利用人為的方法供給作物水分稱為
a.排水 b.施肥 c.灌溉 d.中耕
2.( )下列何者為水稻栽培的灌溉方法?
a.漫灌 b.溝灌 c.噴灌 d.滴灌
3.( )一般蔬菜畦作採用那一種灌溉方法?
a.漫灌 b.溝灌 c.噴灌 d.滴灌
4.( )下列那一種灌溉方法最節省水源?
a.漫灌 b.溝灌 c.滴灌 d.噴灌
5.( )自然排水法的原理為何?
a.利用地表傾斜度排水 b.利用機械排水法 c.利用人力排水 d.利用風力排水
(二)灌溉的方法有那些?各有那些特色?
(三)排水的方法有那些?各有那些特色?
三、預習活動
預習下一單元的教學內容:
(一)單元名稱:「第五篇
作物栽培技術
單元五
收穫與農產品處理」。
(二)內容簡介:人們栽培農作物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收取作物的生產品。由田間將人們所栽培的農產品收取下來,供人類利用,這種過程稱之為收穫。作物收穫後或在儲藏前,經過脫粒、乾燥、去除雜物、精選、包裝或其他處理,稱為農產品處理,又稱為農產品調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