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立蘇澳國民中學 103 學年度第 二 學期 七 年級 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 表演藝術 第七課 無中生有的趣味舞臺 | ||||||
能力指標 | 1-4-4 結合藝術與科技媒體,設計製作生活應用及傳達訊息的作品。 3-4-9 養成日常生活中藝術表現與鑑賞的興趣與習慣。 3-4-10 透過有計劃的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 1-3-1、3-3-1、3-3-2 | 重大議題 | 環境、生涯 | ||||
教 學 準 備 | |||||||
| |||||||
月 | 日 | 節 | 教 學 重 點 | ||||
1 |
| ||||||
6 |
| ||||||
1 |
| ||||||
學 習 目 標 | |||||||
1.了解舞臺設計的重要。 2.介紹舞臺設計工作流程。 3.動手進行場景設計。 |
教 學 指 導 要 點 | 教學時間 | 教學資源 | 評量 重點 |
●從戶外走向室內:自然空間到室內空間 一、準備活動 ◎教師 1.熟悉演出製作流程,及戲劇發展的過程。
二、導入活動 ㈠戲劇是綜合藝術 1.說明一齣戲的製作包含:導演、編劇、演員、舞臺、服裝、化妝、燈光等部門。 2.說明戲劇的演出主要三元素:演員、觀眾、空間的重要性。 ㈡認識舞臺 1.講解舞臺的演變史。 2.知道舞臺空間的種類、功能及運用。 ㈢實際場地觀摩 1.到學校的演藝廳(禮堂),及戶外的演出場地做室內及室外演出場地的優缺點比較。國內外最常見的一種劇場形式當屬鏡框式舞臺(Proscenium stage)。國家戲劇院、臺灣各地文化中心的表演廳、學校禮堂等多都是。它的特色是舞臺像個鏡框,建築師阿利奧提於西元1618年在西班牙帕爾瑪建起了第一個帶有固定鏡框式的舞臺,為使用幻覺性透視布景而創造。 2.參觀室內表演場地時,同學不僅要了解舞臺,同時也要知道還有燈控室、音控室、服裝間、化裝間等。 3.帶領同學實地勘察戶外表演場地時,訓練學生集思廣意、發揮創意、思考如何運用、因應不同的演出條件。 ㈣補充 1.舞臺區位圖 右舞臺和左舞臺是以表演者面對觀眾時的左右而定。 上舞臺是朝劇場的後方,下舞臺是朝向觀眾的方向。 (因為西元1900年前建造的舞臺通常是斜坡狀的,在後舞臺更加傾斜,所以才叫做「上」舞臺。) 2.鏡框舞臺區位圖 3.鏡框式舞臺平面圖與剖面圖 由鏡框式舞臺的平面圖與剖面圖,我們可以很清楚知道舞臺上有哪些裝置,和這些裝置該如何被充分利用。 三、建議事項 藉由舞臺演變的講說,進而鼓勵同學觀察周遭的人、事、物,及環境,讓同學明白:創作取材自生活,人生處處是舞臺。 (第一節結束) | 45′ | 教學影片與播放設備。 | 教師評量 發表評量 |
●舞臺設計者的任務 一、準備活動 ㈠教師 1.蒐集、分享不同演出的節目單。 2.準備室內空間設計雜誌、相關資料。 3.建築雜誌、模型或景觀模型圖,資料蒐集與分享。 ㈡學生 1.可以帶自己收藏的演出節目單和同學分享。 2.說說自己曾看過印象最深刻的演出經驗,或分享自己的表演經驗。 二、導入活動 ㈠1.播放教學影片《劇場顯微鏡》舞臺布景製作過程。 說明舞臺空間的設計技術,包括布景、道具、燈光等。讓同學明白整體性配搭的重要。 2.解釋布景與道具:布景是構成演出,表達劇中環境的景片,包括平面或立體,常用木條或三合板等繪製。道具是演出時所需的用具,大道具如桌、椅、床、櫃等。小道具如瓶、壺等。 ㈡簡易色彩學的概念介紹,培養同學的色感。 ㈢練習繪圖:以《羅密歐與茱麗葉》為例,練習區分為幾幕和幾景。 三、展開活動 ㈠構思 1.設計的基本程序分析階段設計階段製作階段目的定出→蒐集資料→分析→設計構想→決定方案→設計製圖→製作計畫→製作→完成 2.牢記創作5w:何人(who)?何處(where)?何時(when)?何事(what)?為何(why)? ㈡劇本分析 以《羅密歐與茱麗葉》為例,先做劇本分析,可以利用表格做記錄,再進行舞臺形象的塑造,以及相關資料蒐集。 ㈢情節示意圖(Story board) 不是設計圖,也不是模型,情節示意圖是一齣戲的場景連環圖。單是一個畫面是無法構成一齣戲的。老師可建議同學練習畫出像漫畫般、一齣戲的連環「關鍵性鏡頭」,它可以幫助同學思考整個戲需要區分出幾個場景。 ㈣介紹《櫻桃園》 契可夫(Anton Chekhov,西元1860~1904年)以寫實且客觀的態度,忠實的刻畫出當時俄國農奴解放後,社會的真實生活。在《櫻桃園》中契可夫不但透視了俄國社會的變遷,也預言了西元1917年大革命的來臨。 ◆劇情延伸討論 郎涅夫斯卡亞家族因為揮霍過渡,無法償付抵押利息,他們的櫻桃園將面臨被拍賣的危機,可是他們卻無法面對現實,天真地以為會有奇蹟出現,櫻桃園最後終於躲不過被拍賣的命運,最後被他們以前奴僕農奴之子羅巴辛買下,象徵舊時代的消逝與新興階級的崛起。除了有關農奴解放的那段歷史之外,也提到了愛情、親情、友情,知識份子在那個年代裡的狀況,老師可以引導同學,延伸探討劇本的深意。 ㈤補充 1.透視法 現代觀點所指的透視畫法,普遍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佛羅倫斯建築師貝魯齊所發明,而第一本描述透視畫法的書OnPainting則是在西元1436年由阿爾貝蒂所寫。在數學中幾何的分枝日漸成熟時,透視的運作原理被確立,同時使三維到二維的轉 換變得簡單,亦構成今天電腦三維建模(3D modeling)及三維動畫(3D animation)的基礎,但必須指出的是,視覺感知中的距離感知,如同顏色一般,是經過視覺的大量調整的,肉眼雖然構造上與鏡頭無異,但利用三點透視方法所描繪的畫面,和大腦所見的並不相同。 2.大幕四種及其他幕介紹 最常見的四種大幕,由上至下: ⑴對開大幕,也叫升降大幕。開關都是左右對開,如吊在吊桿上也可上下升降。 ⑵蝴蝶幕。由兩片重疊的布幕組成,打開時,以幕內側下角往右上或左上斜拉。 ⑶威尼斯大幕。以整片打摺的布幕構成,可依吊點高低開啟不同大小。 ⑷奧地利式大幕。底邊常加繁複的穗飾或邊飾,可將底部同時垂直吊起,吊線穿過扣環而形成皺摺。 (第二節結束) | 45′ | 教學影片與播放設備。 學習單。 | 教師評量 發表評量 |
●舞劇的舞臺空間設計、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舞臺、非常有藝思:靈巧生動的人生舞臺 一、準備活動 ㈠教師 1.準備舞臺設計的材料。 2.讓同學也參與作品評分。 ㈡ 學生 1.攜帶蒐集來的紙盒、木盒,及創作時所需的剪刀、小刀等工具。 2.準備可繪圖的筆記簿或紙張。 二、導入活動 ㈠製作解說 1.舞臺模型說明:模型是按真實舞臺的長、寬、高作成等比縮小。 2.提醒同學製作過程注意比例大小、空間的層次感,和假設有燈光下,色彩的變化,與布景、服裝配搭、風格統一等問題。 ㈡同學練習為自己的設計做創作說明會。 ㈢補充 1.簡單DIY布幕製作說明 簡單DIY的布幕,就是在舞臺前拉一根繩子或鐵絲,再用最便宜的布幕暫時固定在鐵絲或繩子上,啟幕時用手一拉就可以將布幕拉掉,另一種,就是做成對開式的,將布幕做成左右兩塊,然後像窗簾一般的在一端縫邊,可以讓鐵絲或繩子穿過,開幕時由兩人分別拉開,演出就可以正式開始了! 2.舞臺工作流程說明:舞臺設計→舞臺製作→舞臺組裝→演出→拆臺。 3.舞臺設計製作過程表 四、「非常有藝思」參考答案 請學生依照實際情形作答。 (第三~八節結束) | 270′ | 基本工具(剪刀、美工刀、膠帶)、紙箱、彩色紙張 | 教師評量 發表評量 |
蘇澳國中 藝術與人文-表演藝術學習單 | __年__班__號 姓名_________ __號 姓名_________ __號 姓名_________ __號 姓名_________ |
★我們的舞臺佈景設計★ |
【我們的作品名稱】 |
【舞臺佈景設計圖】請將舞臺設計草稿繪製於下方。
|
【設計理念說明】 |
【教師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