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藍天、綠地、青山、淨水 林素貞
「節能減碳」是近年最夯話題,但要如做?「節能減碳」跟環保有關聯性嗎?
—-相關性極大—-
像那些免洗餐具,都有一些化學物質,化學物質對人體也有害 ! !
紙類最需要回收了,因為紙是從樹中的樹脂作成的,相對的就一定要砍樹 ! !
那還不如用再生紙免得砍樹右破壞大自然 ! !
對地球有什麼影響?如果再不節能減碳的話,人類可能再過幾十年就滅亡了,如果開始節能減碳的話,或許人類能再活久一點。為何要做節能減碳?現在的氣候,因為人類大量製造二氧化碳,臭氧層破了數不清個洞。二氧化碳的製造來源:
1、家庭用電-電視、電腦、尤其是冷氣帶來的二氧化碳最多。
2、工廠廢氣-廢氣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3、最大元兇-汽機車的超大量二氧化碳。
臭氧層破掉的話,會怎樣 ?會造成溫室效應,溫室效應又是什麼呢 ?
臭氧層是幫我們擋住一部分太陽造成的紫外線和熱能,相對的,臭氧層破掉的話,以下 :
1、大量的熱能和紫外線都會直撲地球。
2、熱能只要接觸到地面的話就會反彈。
3、然而到大氣層又會將熱能反彈回去。
4、紫外線就將會被反彈到宇宙。
近幾年來因機動車輛普遍,及全球工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日益增加,再加上藉光合作用消耗汙染的森林大量被砍伐,地球暖化現象日益嚴重,自然生態出現很多變化,包括因暖化造成極地冰層融化,海平面亦逐漸的上昇,旅遊勝地「馬爾地夫」可能在幾年後消失。防暖化之前可能得先防寒冬。主張「迷你冰河期」的科學家說,從1980年到2000年,還有20世紀初期的地球暖化,其主要成因恐非人類,而是海洋的冷暖循環,到了現在不過是這個循環又再度逆轉,如此則全球暖化將暫停,氣候會開始變得比較冷。根據他們的推測,「數十年振盪」將在全球各地同步展開,最近數十年的「熱模式」會翻轉成「冷模式」,接著在數十年後又翻轉回來,而這才是最近百餘年全球氣候變化的主因。
臺灣今年氣候變化也跟暖化有相當關係,國內發展高二氧化碳排放、高用水量且污染性高的製造業,五輕及六輕完成,光二氧化碳單一污染源即提高全國總排放量的25%,再加上重工業發展,大大造成二氧化碳的產生。如何減少暖化造成的影響,工廠節能減碳,最大要訣還是「省」,如辦公室環境的節能,隨手關掉電腦的電源,還有冷氣控溫不外洩,利用生物科技吸附汙染源等方法,都能使企業達到成本減少,還有減少碳源排放的功效。
愛地球應不分你我,民眾可配合環保署所推動節能減碳、資源循環、去污保育、整潔美化四大主軸,一起提升公共空間與居家環境之品質。環境清潔需要靠大家來共同維持,不僅在世界清潔日的週末要抽空打掃居家環境,更希望平時就能養成維持清潔環境的好習慣,在清理家中髒污的同時,對於屋外的環境,尤其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公共空間,如門前4公尺道路範圍、騎樓、公園、綠地、空地等,也能夠多付出一點關心,用心整理,讓社區環境能與屋內環境一樣乾淨整潔。
面臨水資源不足的問題,除了開源,更重要的是採取有效的節流措施。若每個人每天省下50公升用水量,全台灣一年相當於省下一座翡翠水庫的蓄水量,面對台灣水資源逐漸豐枯兩極化,節流的問題迫在眉睫。為了省水減污,環保署提供民生節約用水小撇步,包括回收洗米水澆花、以淋浴代替盆浴等。省水也可以幫助減碳,家戶每減少1度用水,就可減少0.21公斤的碳排放量。省水撇步,都可在環保署官網查詢。
以下幾點方案供參考:
1、奇珍異果誘惑 ─ 減少遠方食材運送耗費能源。
2、夏天Cool涼一下 ─ 打開門窗、多種植綠色植栽、冷氣保持26-28度、善用風扇。
3、隨手關電 ─ 減少待機時的耗電。
4、健步鐵馬保健康 ─ 短程距離步行或改騎腳踏車。
5、多作戶外活動 ─ 多接觸大自然。
6、綠色採購多多益善 ─ 多買有環保標章、節能標章的產品。
7、環保杯筷隨身帶 ─ 避免使用免洗餐具。
8、雙面影印加E mail ─ 作業、報告印雙面,多利用mail少用紙。
9、資源回收好處多多 ─ 環保又節能。
10、二手傳承 ─ 舊書、舊衣請轉送給有需要的人士。
改善環境列車已鳴笛啟動,希望全國上下不分你我,整潔美化由自身做起,從心學習,放下身段,凡事徹底,讓我們的環境達到「健康永續樂活化,超日趕瑞新台灣」的目標,舉手之勞將台灣躋身國際,迎向「超過日本、趕上瑞士」高優質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