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在地多樣性校園生態空間(營造狩獵蜂生態)

一.計畫

宜蘭縣四結國民小學營造狩獵蜂生態實施計劃

.依據:本校環境教育保護實施計畫規劃辦理

.活動目的:

(一)營造多孔隙生態環境棲地,以利狩獵蜂築巢、產卵。

(二)設計不同的竹管口徑及深度,探究環境棲地與狩獵蜂種類的關係。

(三)利用圖鑑及網際網路辨識不同種類的狩獵蜂。

(四)觀察狩獵蜂築巢的習性並記錄。

.活動日期:325日、41日、48日、415日,共四次

肆、活動時間:1330~1600

.參加對象:

(一)本校三~五年級學生,共計20名學生

(二)本校教職員工

.課程內容

日期

時間

課程內容

上課地點

講師及帶隊教師

三月二十五日

 

 

1330~1410

營造多孔隙生態環境棲地

四結國小川堂

講師:賴建忠

(荒野保育協會)

 

1420~1500

1510~1500

四月一日

 

1330~1410

設計不同的孔隙性質

四結國小川堂

講師:賴建忠

(荒野保育協會)

 

1420~1500

1510~1500

四月八日

1330~1410

辨識不同的狩獵蜂種類

四結國小會議室

講師:賴建忠

(荒野保育協會)

 

1420~1500

1510~1500

四月十五日

1330~1410

觀察記錄狩獵蜂習性

多孔隙生態棲地

講師:賴建忠

(荒野保育協會)

 

1420~1500

1510~1500

 

.預期效益

(一)了解校園環境中哪一個地點最適合狩獵蜂生長

(二)運用圖鑑及網際網路辨識不同種類的狩獵蜂

(三)藉由觀察與記錄了解狩獵蜂築巢及生長的習性

(四)養成學生生物多樣性的觀念及對生命的尊重

承辦教師                     教務主任:                            長:

 

二.活動影像記錄

DSC04761-1024  DSC04767-1024 DSC04768-1024 DSC04770-1024 DSC04771-1024 DSC04788-1024 DSC04795-1024 DSC04809-1024 DSC04810-1024

三.實施成果

一、爸爸媽媽常說在他們小的時候,只要在家裡的庭院,就可以看見螢火蟲,現在幾乎都看不到了,因為農業上使用化學肥料,對環境及土壤的危害真的太嚴重了。有機農業在最近幾年非常的盛行,昆蟲原本就生活在我們週遭的環境,牠們是我們人類『看不見的鄰居』,在環境汙染、全球暖化問題日益惡化的今天,我們實在應該好好思考一下,怎樣留給我們的下一代更乾淨的環境。

二、這一次的研究,讓我們深刻的了解到,原來,除了蜜蜂採花蜜之外,還有一種蜂統稱為狩獵蜂,牠們的生態就是抓菜蟲來養活牠們的小寶寶,而且根據文獻的記載,牠們的攻擊性並不強,並不像虎頭蜂那樣的可怕。如果我們可以好好利用狩獵蜂的生態,這樣不但可以幫助種菜的農夫除掉菜蟲,不必噴灑農藥,又可以保護我們的環境不會繼續受到汙染,這樣不是兩全其美嗎?

三、最近的新聞報導說,大量蜜蜂不明消失的現象,在全球各地不斷的擴散,這個現象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全球暖化、氣候異常的影響。經過這次研究以後,我們相信,每一種生物跟人類一樣,一定有牠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所有的物種都必須彼此尊重、互相依賴才夠能永續生存。

許淑蘭

宜蘭縣礁溪鄉四結國小環境教育成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