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元名稱 | 三角形的內心、重心、外心 | 授課日期 | 預計12月中旬 | ||
教材目標 | 以外心到三頂點等距離概念討論利澤焚化爐的位置設計 | 教學時數 | 1節 | ||
教師 | 數學領域教師 | 授課班級 | 三年級 | ||
教學目標 | 1. 使學生了解垂直平分線的意義。 2. 幫助學生複習如何作一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3. 講述三角形外心的定義與找尋的方法。 4. 帶領學生討論焚化爐的優缺點。 5. 引導學生討論學校如何做垃圾分類。 6. 引導學生討論垃圾分類與焚化爐的關係。 7. 引導學生回想一年級焚化爐參訪的心得與想法。 | ||||
教學資源 | 1.南ㄧ版數學課本第五冊。 2.直尺和圓規。 3.電腦及PPT。 | ||||
教學準備 | 1.學生部份: (1)準備直尺與圓規。 (2)收集相關資料。 (3)環境保護相關資料。 (4)垃圾分類表。 2.教師部份: (1)準備電腦及相關PPT。 (2)收集相關資料。 (3)環境保護相關資料。 (4)垃圾分類表。 (5)學習單。 | ||||
分段能力指標 | |||||
8-s-04能認識尺規作圖。 S-2-03能透過操作認識簡單平面圖形的性質 S-4-07能根據直尺、圓規操作過程的敘述,完成尺規作圖 S-4-08能理解三角形的幾何性質 9-S-08能理解三角形外心的定義及相關性質 8-s-05能利用直角定義兩直線互相垂直,以及利用垂直於同一直線定義兩直線互相平行。 8-s-07能熟練基本尺規作圖。 8-s-10能理解平面圖形線對稱的意義。 C-R-01能察覺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情境。 C-T-02能把情境中數、量、形之關係以數學語言表出。 C-T-04能把待解的問題轉化成數學的問題。 C-S-01能分解複雜的問題為一系列的子題。 C-S-02能選擇使用合適的數學表徵。 C-S-05能了解一數學問題可有不同的解法,並嘗試不同的解法。 C-C-01能了解數學語言(符號、用語、圖表、非形式化演繹等)的內涵。 C-C-08能尊重他人解決數學問題的多元想法。 C-E-03能經闡釋及審視情境,重新評估原來的轉化是否得宜,並做必要的調整。
| |||||
教學指導要點(活動流程) | 教學時間(單位:分鐘) | 教學資源 | |||
壹、準備活動 一、課前準備 二、引起動機 1.教師利用垃圾分類與環境的關係引導學生 討論。 2.說明垃圾與生活的關係,並引導學生自我的 講述。
貳、發展活動設計 1.複習垂直平分線的定義。 2.複習如何畫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3.講述三角形三邊的垂直平分線,為何會交於 一點。並說明外心的基本定義。 4.補充外心的重要性質。 5.甲、乙、丙三間學校皆排斥設置焚化爐,請 學生思考如何利用三角形外心的性質,選定 適當的焚化爐場址。 6.請各組討論設置的方式,除了利用傳統外心 繪製的方式外,是否有其它的方式。 7.引導學生討論現代焚化爐的優缺點。 |
5分鐘
3分鐘 5分鐘 10分鐘
5分鐘
10分鐘
5分鐘
7分鐘 |
電腦及PPT
黑板及粉筆 黑板及粉筆 黑板及粉筆
黑板及粉筆
黑板及粉筆、電腦及PPT 黑板
電腦及PPT | |||
參、綜合活動 1.請學生一起做垃圾分類。 2.請學生收集焚化爐的資料。 3.請學生回家向家長解釋垃圾分類的重要。 | |||||
教學評量 | |||||
1.學生能作出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2.學生能用尺規作出三角形的外心。 3.使學生了解焚化爐在環境保護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未做好垃圾分類對其所造成的影響。 4.使學生能辨識資源回收的種類與分類方法。 5.使學生能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上的困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