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108-1-1-4荔枝椿象防治宣導

108-1-1-4荔枝椿象防治宣導

荔枝椿象防治宣導

 

壹、認識荔枝椿象

荔枝椿象
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
又稱石背、臭屁蟲、臭椿象、荔椿,為椿象中體型較大的種類為近年入侵臺灣的新興害蟲 (圖一)

荔枝椿象原分布於南亞及東南亞一帶,在中國分布於中國南部福建、廣東、廣西等出產荔枝的地區。專家指出,

當初可能因為進口荔枝苗攜帶卵塊或若蟲而使荔枝椿象進入臺灣。
荔枝椿象為一年一世代的昆蟲,成蟲壽命可長達 200-300 天,雌蟲偏好將卵產於植株葉背,且平均每隻每次產下約 14 顆卵 (圖二)

平均一生中能產五到十次,一隻雌蟲一生中最多能產下約 140 顆卵。卵期為 10 天至 14 天,若蟲分為五齡 (圖三)


圖一、荔枝椿象成蟲。(施欣言先生提供) 圖二、產於葉背的卵塊。(施欣言先生提供)


圖二、由左至右分別為荔枝椿象蟲卵、一齡至五齡若蟲及成蟲。(施欣言先生提供)

貳、危害嚴重性


荔枝椿象主要寄主有荔枝及龍眼等無患子科重要經濟作物,其他如:臺灣欒樹、柑橘、李、梨、橄欖、香蕉等為次要寄主。

荔枝椿象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寄主植物的嫩芽、嫩梢、花穗、幼果汁液,造成花穗萎凋、果皮焦黑、落花落果或生長勢不佳,

嚴重者造成枝條壞疽,甚至枯死 (圖四) 。荔枝為臺灣栽培面積第三大果樹,中南部為其主要產區,

荔枝椿象每年對荔枝約造成 20-30% 的農業損失,另外,荔枝椿象亦為傳播荔枝及龍眼鬼帚病

(Longan witch’s broom)的媒介昆蟲,危害的傷口也可能使荔枝露疫病 (Peronophythora litchii) 入侵植株,

對荔枝及龍眼產業產生重大損害。
荔枝椿象在受到驚擾時,會從腹部的臭腺中噴出具腐蝕性的臭液,作為驅趕敵人之用。另外,荔枝椿象受干擾時所分泌的臭液,

人體在接觸後,剛開始會產生灼熱感,緊接而來的是些微的刺痛感,最後留下橘紅色的痕跡,少數人甚至可能會產生過敏反應 (圖五)

若是噴灑到臉部或眼睛,後果將不堪設想。


圖四、於枝條末端的荔枝椿象(陳莉敏
圖五、接觸到臭液的皮膚(陳莉敏小姐提供)


小姐提供)

 

参、防治方法
一、物理防治:

1. 搖動或敲打枝條及枝葉,使蟲體震落再給予捕殺

2. 摘除樹上之卵塊並銷毀

3. 於樹木基部塗一圈黏膠,敲擊樹幹使若蟲掉落,爬回樹上時被黏
住而死亡。

 

二、化學防治:
1.
藥劑防治建議於清晨或傍晚進行,成蟲活動力較低。

2.越冬後的成蟲對藥劑容忍度較低,可於3月上旬進行第一次噴藥,於

3月中旬後因成蟲活動力強,藥劑防治效果不佳,且已進入開花期,

此時不建議用藥,
以避免誤傷蜜蜂等授粉昆蟲

3. 4月中旬為荔枝椿象初齡若蟲聚集時期,可進行第二次噴藥。

4. 5月為若蟲大量出現之時機,應進行第三次噴藥。

6.
荔枝椿象若蟲及成蟲會躲避於葉背,盡量從葉背進行噴灑;

用藥時請使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推薦之防治藥劑 (表一) 或上網查詢該局公告最新之推薦藥劑及用法。

 

表一、荔枝椿象防治藥劑

作物

可使用之防治藥劑

荔枝、龍眼

陶斯松、賽洛寧、丁基加保扶、亞滅培

台灣欒樹

陶斯松、免扶克、賽洛寧、丁基加保扶、 亞滅培、氟尼胺

 

三、生物防治:
    1.
寄生性天敵:卵跳小蜂及平腹小蜂(3-4月為荔枝椿象產卵高峰期,
此時利用卵寄生蜂做生物防治效果最大)
2.
捕食性天敵:蜘蛛、螞蟻、鳥類等
3.
病原菌:白殭菌等

 

肆、注意事項
一、田間操作時請做好防護措施,包含帽子、口罩、塑膠手套及長袖
衣物,
並攜帶一瓶水。如被椿象噴到請立即用水大量沖洗稀釋,仍有嚴重刺痛感請
趕緊就醫。

 

二、荔枝椿象交配時常聚集於特定幾棵龍眼或荔枝樹之花穗或嫩梢,
建議高密度的產卵地點可進行標記,並加強防治該特定植株。

 

伍、參考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植物保護圖鑑系列 16-荔枝保護,第39頁。


臺大農業推廣通訊雙月刊第105


臺中市政府荔枝椿象防治宣導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