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二-4-2辦理認識社區文化與產業活動成果

105--4-2辦理認識社區文化與產業活動成果

主題:稻處留香-阿祖的土壟間

實施日期:105/04/30

地點:新南社區阿祖的土壟間

參加人員:新南國小學生

 

目標:

1.能認識土壟間的過去與現在

2.能認識米的前世與今生

3.能知道糙米的營養價值

4.能體驗製作糙米食品

5.能愛惜社區的文物,了解社區耆老對家鄉的貢獻

6.能使用在地食材、少加工,吃得健康又環保

 

進行方式:

一、老土壟間的巡禮

        社區有一間古老的土壟間,它就是現在所稱的碾米廠,已經有七十幾年的歷史,它的主人徐朝魁先生現今八十八歲,相當愛惜這套古老的碾米設備,機器年代雖久,卻還能運轉,館內還有古農具,讓大家了解以前農村生活的樣貌。

二、米的前世與今生

        參觀碾米廠的實際運作,稻穀在轉輪和皮帶的運轉下,過了一關又一關,粗選機去雜質,礱穀機去殼,振動篩和風鼓機將糙米和粗糠分離,再到選別篩直到糙米脫殼乾淨,稻穀就變成我們吃的糙米了。

三、米食製作體驗

        米可以做成許多好吃的佳餚,湯圓、年糕、粽子……土壟間為居民碾米外,還製作玄米和糙米粉。

        玄米製作前,要先人工篩檢,去掉小石頭和未脫殼的稻穀,再利用瓦斯爐、鍋子,手工一鏟一鏟炒到咖啡色,香味出來才行。

        有古早味的糙米麩是將炒好的玄米,送到土壟間的老石磨裡,慢慢磨出的粉末,磨的時候,整個土壟間都聞得到香味,大家都迫不及待,想快點泡來喝呢。

四、健康環保飲食推廣

        1.糙米含維生素AB1B2B6E、尼古丁酸、葉酸、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營養價值高,加工少,是健康又環保的食物。

        2.米食是在地食材,運送的碳足跡比麵粉還低,多採用可以幫助家鄉產業發達,吃到新鮮食材,還能減少運送的碳排放量。

 

成果描述

1.小朋友體會到土壟間代表著家鄉的歷史,因為接觸土壟間而跟社區更緊密。

2.體會到我們吃的米得來不易,除了農夫要辛苦耕種外,稻穀碾成米,也要很多程序,因此養成吃飯不挑嘴不挑食的好習慣。

3.能夠瞭解自己家鄉的產業特色,並介紹給其他人知道。

4.會選用在地食材和少加工食品,吃得更健康更環保。

 

實施心得

 時代進步了,稻子從育苗到收割,最後變成白米,都由別人和機器來代工,大家對於米是怎麼來的,顯得陌生,對於米食的珍惜,當然就大不如前,以前大家都會說碗裡的米飯「粒粒皆辛苦」,現代的人卻不愛吃飯,也不珍惜米食,營養午餐的白飯天天都有剩,吃便當,飯也常沒吃完,因為大家已經無法體會「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了,其實米真的是得來不易的,種植時要辛苦照顧,收割後也要經過繁瑣的過程,才能變成我們吃的米,老土壟間的保存與再現,讓大家知道稻穀如何變成米,讓大家瞭解米食的好,也讓社區的人有機會瞭解自己社區的歷史。阿祖的土壟間讓稻米處處留香,也讓以前的米食文化和環保觀念一直流傳。

學習者心得

柏睿:以前路過這裡,只覺得土壟間是一間普通的老房子,不知道是在作什麼的,沒想到今天能大開眼界,房子裡面竟然是一台大機器,轉輪和皮帶的帶動,讓稻穀變成糙米,還能把玄米磨成香噴噴的糙米粉,好神奇喔!下次台北的表弟來,我想帶他來這裡參觀,他一定會覺得很特別。

筱臻:以前我不喜歡吃糙米, 因為糙米黃黃的,吃起來比較硬,口感不好, 參加這次的活動後,讓我知道原來糙米這麼營養,是醫生、營養師推薦的前十大營養食物,這裡還將營養的糙米變成香噴噴的玄米和糙米粉,改變我認為糙米不好吃的印象,讓我更能接受糙米這種營養的食物。

子彤:我家裡有田,所以奶奶認識土壟間的主人,他們是好朋友,這裡有奶奶以前的回憶,這次的活動,讓我瞭解奶奶以前的生活,土壟間在以前是社區重要的地方,它幫居民把稻穀碾成米,也幫大家加工,方便大家製作米製品,米是很好的食物,社區裡種了很多,希望大家能多吃,土壟間的保存可以讓大家知道以前農村生活的樣貌,也給爺爺奶奶們留下一個可以回憶的地方,希望社區裡能繼續留下這些可以敘說故事的地方。

 

活動相片:

 

clip_image001

參觀土壟間

 

 

 clip_image002

看稻穀如何變成糙米

 

clip_image003

人工篩檢,去掉小石頭和未脫殼的稻穀

 

 clip_image004

炒玄米

 

clip_image005

製作糙米麩

 

 clip_image006

營養價值高的糙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