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相關著作:宜蘭火車站周邊「地方產業交流中心」空間生產過程

 建築空間的生成與衰敗,往往是環境教育中較少提及的

 建築空間往往因人的需求與意念而被生產出來,但卻也可能因為時間堆疊的演進而終至 衰敗 閒置

  閒置空間再利用的議題雖曾因文建會大力鼓吹而盛極一時,但地方政府及民間在對於什麼是「閒置空間再利用」?該怎麼利用? 如此之核心概念並不甚了解的情況下,只顧擬計畫爭取經費補助!

    更有甚者誤會「再利用」等於「大興土木」或「蓋藝廊」

「蓋cafe’」……等,在這樣有點近乎於瞎子摸象的氛圍裡

  ,全台灣瞬間多了好多藝術村、藝廊、社區博物館、人文咖啡廳

   而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藝文空間或咖啡廳?

   結果就是「閒置空間再閒置」……

   空間,就如同廢棄不用的寶特瓶般,的確也會走到它生命將終結的一刻

   我們甚至可以說:建築空間也是有生命的!

   因此,閒置建築空間的再利用不僅是建築專業問題而已,它與這環境中每個人皆息息相關,因為我們每天不就是在不同的建築與空間中持續移動著 嗎? 閒置的建築空間對於環境景觀的影響甚鉅!

   「再利用」,有時涉及的並不只是有形空間的打造行動,更重要的是:

     人的觀念」的改造行動!

      正如同環境教育的核心正是觀念的養成與教化,不是嗎?

      當我們已然習於做資源回收的同時,閒置空間再利用,這樣的空間議題其實也頗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