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_2-1-2_編寫學校環境教育主題式教學教案

入選教案

宜蘭縣108年度執行環境教育融入綜合活動領域教學小活動設計

學習主題

環境倫理■永續發展□氣候變遷□災害防救□能源資源永續利用(可複選)

教學活動名稱

塑塑離開

領域類別

綜合活動

教學設計者

學校名稱:宜蘭國小

設計者:王逸馨老師、戴聖芬老師

適用年級

五年級

教學時間

12分鐘

教學目標

預期效益

認知:

了解塑膠製品對環境的傷害與影響。

了解生活中的一次性餐具。

情意:

能引發對環境關懷的態度。

能感受到塑膠的危害性,並表達出對減塑行動的意願。

技能:

能在生活中減少塑膠製品及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能邀請重要他人一起減少塑膠製品及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資料來源

自編

教學活動

時間

教學資源

壹、引起動機

(一)教師詢問學生今天早餐吃什麼?用什麼包裝?數數看裡面含有幾個塑膠製品?(塑膠袋、塑膠包裝、塑膠吸管、塑膠湯匙、塑膠膜……)

 

(二)教師分享曾經看過的一段影片,影片內容為研究人員從海龜鼻孔裡拔出一根塑膠吸管,海龜鼻孔血流不止。

 

(三)教師詢問學生

問題一:你在影片中看見什麼?

問題二:看完影片你有什麼感覺?

問題三:如果你是海龜,你心裡有什麼感覺?

問題四:人類做了什麼事情,導致海龜承受這樣的結果?

 

貳、發展活動

(一)認識塑膠與微塑膠

利用影片讓學生認識塑膠與微塑膠,並了解塑膠對環境的危害。

 

影片內容:

為什麼塑膠不環保?甚至立法節制?從1950-2015年間已經生產八十三億噸的塑膠,換算成人類等同誕生一千三百三十八億七千一百萬個塑膠星人,人類只佔總人口6%。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30%塑膠服務人類,56%被堆積棄置,8%被焚燒,6%被收集回收。卻因回收利潤低、處理麻煩,真正能被回收重生的只有1%。而56%被堆積棄置的塑膠若沒有妥善處理,經過風吹日曬雨淋,會碎裂成無數個塑膠片,或肉眼難以看見的「微塑膠隨著風和水進入食物鏈(海洋魚隻),威脅動物和人類

雖然每年都有新的回收方式被發明,但從發明到符合商業利用,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

 

(二) 教師提問

問題一:為什麼塑膠對環境造成威脅?

問題二:當我們的生活中有那麼多塑膠時,能夠緩解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是什麼?(答:源頭減量、隨身攜帶環保物品、減少一次性塑膠的使用……)

 

(二)除了學生想到的方法,教師補充介紹生活中減塑的方法。

1購買物品時攜帶環保袋,不加購塑膠袋。

2不使用寶特瓶,攜帶可重複使用的水瓶(最好使用不鏽鋼或玻璃材質,盛裝酸性及高溫食品不易產生毒素)。

3外帶餐點攜帶可重複使用的餐盒。

4不使用一次性塑膠吸管、餐具,自備玻璃吸管及環保餐具。

5在店內用餐,減少外帶頻率。

 

 

 

 

參、綜合活動

(一) 塑塑離開大作戰

教師發給學生邀請卡與減塑作戰學習單,希望藉由一個月的減塑計畫,讓學生將減塑內化成日常習慣。教師也會加入減塑行動,除了記錄教師個人減塑記錄,亦會在教室放置教室減塑紀錄,讓學生不管在家裡或學校都確實達成減塑目標。

 

教師:我們認識了塑膠對環境的危害,也知道如何在我們生活中實踐,現在老師要邀請你們和我一起參與「塑塑離開大作戰。作戰時間為期三星期,三星期後報告作戰成果。

 

教師:除了自己以外,可以邀請你身邊重要的人,一起和你作戰。當越多人參與的時候,就能減少更多塑膠的使用,地球也會因為你們的力量變得更加美好。

 

 

 

 

 

3

 

 

 

 

 

 

 

 

 

 

 

 

 

 

 

5

 

 

 

 

 

 

 

 

 

 

 

 

 

 

 

 

 

 

 

 

 

 

 

 

 

 

 

 

 

 

 

 

 

 

 

 

 

 

 

 

 

 

 

4

 

 

 

 

Youtube【海龜鼻孔有吸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89YkTbftM8

 

 

 

 

 

 

 

 

<p clas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