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霸國家公園設置人工鳥巢箱 監測生態環境

雪霸國家公園設置人工鳥巢箱 監測生態環境

記者黃玿琮/台中報導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在園區的人工林環境設置鳥巢箱,以瞭解氣候變遷對資源之影響;經過3年來的持續監測、研究下,發現小型森林鳥類的繁殖時間與早春溫度息息相關,可做為未來園區物候變化的監測指標之一。

雪霸處指出,小型鳥類在森林生態系中扮演初級或次級消費者的角色,對於溫度的反應較植物快速且易偵測變化,也較哺乳動物容易觀察,當然比昆蟲及其他無脊椎動物更易於分類,所以適合做為長期監測的標的。又因為每年溫度的變化對於鳥類繁殖時間的影響可能在數天至幾週內,因此以人工鳥巢箱來監測鳥類的繁殖,能獲得更精準的資料,再跟環境因子相結合,就可以反映年間的變化趨勢。

雪霸處指出,從98年鳥巢箱設置以來,已陸續吸引青背山雀、煤山雀、黃山雀及棕面鶯等4種鳥類利用繁殖,並發現鳥巢箱主要的房客—青背山雀及棕面鶯,牠們的產卵及育雛時間和早春3月初至5月中期間的溫度相關,可做為未來園區物候變化的監測指標之一。

人工鳥巢箱的研究,除了可做為國家公園瞭解環境變遷的監測工具外,也提供環境教育的解說平台,透過鳥巢箱的錄影記錄提供民眾一窺鳥類的秘密生活,如物種間爾虞我詐的巢材偷竊、鳥巢中親子間的逗趣互動或弱肉強食的天敵捕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