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教學與宣導活動

100年度2-4環境教育課程發展歷程

陸、發展歷程

甲、課程緣起

clip_image002clip_image004開學初,進入忙碌的新生適應期,舊生帶著新生,我們稱之為「大心帶小心」,學習著生活常規與環境適應,教師從遊戲與對話中,不斷地在尋找符合幼兒的興趣與適合的主題,在一次幼兒欣賞國小部哥哥姐姐的泰雅舞蹈表演後,兩位幼兒在爭論自己是不是原住民(其實兩位都是

),教師思考到,文化認同的重要性,幼兒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不知道自己的特色,將容易造成文化差異下的衝突,亦引發了我們的興趣,於是詢問幼兒「什麼是原住民?」瞭解幼兒對原住民的舊經驗,釐清什

麼是原住民?原住民在哪裏?等問題。也因而開啟了本學期方案「泰雅.部落‧風情」。以下為討論實錄:(前面數字為座號)

3有戴頭的那個(頭巾頭飾)

2哥哥姊姊跳舞的有戴腳的(綁腿)

20女生跳舞的衣服

15有戴帽子的

14  Tayal就是原住民

10你插耳環就是原住民

24戴紅色藍色的項鍊的就是原住民

2哥哥姐姐跳的舞就是原住民

★什麼是原住民會做的事

6原住民會跳舞

3原住民是手打叉叉跳舞的

15原住民會踩花晚上很暗原住民走錯路就會踩到花

10原住民會打獵

5原住民會用射箭也會打獵

6原住民會射山豬

1原住民會抬山豬

6會射飛鼠

13會射小鳥

24原住民會打鼓

14抓蛇

★原住民是誰?

3原住民去打獵會脫掉上面的衣服背一個袋子

5原住民會畫這裡有一條線(紋面)

9我姊姊去跳舞臉上有貼貼紙(臉頰)

3白金剛去看他姊姊她姊姊臉上會有貼紙

由討論中,可以發現到,幼兒對原住民的印象,集中於人的外觀、特徵與特殊行為上,屬於可常見的具體表徵,可了解幼兒在生活中可接觸到與原住民相關體驗,形成其舊經驗發展的認知基模,對原住民已有基礎的認識,但對文化與「我」尚未建立聯結,在教學團隊的討論後,與幼兒一齊決定了本學期的課程,將以文化認同之原住民課程為主題。透過遊戲與體驗,讓幼兒了解到自己的文化,了解自己是誰,建立自信與光榮,進而建立愛鄉愛土愛自己的情操。

乙、課程目標

1.知道族群差異與自己文化之獨特性。

 

2.培養建構自我知識的能力 。

 

3.體驗藝術創作技巧與美的感受。

 

4.提昇幼兒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 。

 

5.享受團隊合作與解決問題的樂趣。

 

6.發展正面的自我形象及信心。

 

 

四、課程發展歷程

clip_image005

 

 

 

 

 

                                                                               

 

 

 

 

 

 

 

 

 

 

五、課程基礎領域階段

(一)泰雅老明信片

將串門文化所出版的台灣老明信片原住民篇節錄成ppt,與幼兒分享,藉由欣賞泰雅老明信片,了解到泰雅族以前的生活、服飾、建築物、樂器及文化,讓幼兒對傳統文化有初步且全面的了解,

clip_image007

(二)傳說彩虹橋

藉由傳說彩虹橋的故事,讓幼兒了解到,泰雅族的神靈觀,與行為規範主要依據,並區分好的行為與壞的行為,鼓勵良善的一面,並於教學前詢問為什麼祖靈要走彩虹橋?以了解幼兒的舊經驗,發現到幼兒理解祖靈與彩虹橋的概念,知道走彩虹橋是上天堂的路徑,如沒有彩虹橋的話祖靈就不會上天堂,但不知何種行為才能走彩虹橋,教師藉此說明,祖靈的良善觀。

clip_image009

(三)巨石與紋面傳說

巨石傳說是泰雅族誕生與紋面的傳說,讓幼兒瞭解到族群由來的可能性,並詢問幼兒為什麼Tayal的美女都要紋面?讓幼兒猜測紋面原因的可能性,從幼兒的討論中可發現,幼兒知道要有什麼技能才能紋面,並理解到紋面的正向意義。

clip_image011

(四)泰雅服飾介紹         

由於幼兒在舊經驗基模中,對服飾特色,有很大的興趣,因此教師從網路搜索相關資料製作ppt,讓幼兒瞭解到泰雅服飾的特色

clip_image013

(五)經過數天的學習歷程,幼兒對原住民有初步的了解,於是我們進行第一階段評量,詢問幼兒「誰是原住民?」從中可發現,幼兒已經知道,自己是原住民的身分,並能從特徵猜測是哪一族並瞭解血緣關係。

我們要怎麼知道他是原住民?怎麼知道你是哪一族?

3先看大人是什麼族,大人是泰雅族小孩就是泰雅族

4爸爸是泰雅族媽媽是太魯閣族小孩就可以自己選要當哪一族

1看衣服就好了

3看褲子,有的褲子是白色的

3拿手槍的就是Tayal

1看他的刀,如果他的是Tayal的刀就是Tayal

5看他的刀跟槍

14看他的臉上有紋面啊

10看他的弓箭

10看他的耳環

1看他穿的綁腿

3看他衣服的顏色

6看他的織布

5看有沒有人戴帽子啊(不一樣的原住民有不一樣的帽子)

6看他會不會戴手環

3看他有沒有戴紅色的頭巾

1看他有沒有戴有珠珠的腳鍊

3項鍊

5看他背的gili(背籃)

10看他的頭帶

10看他的手環

3衣服的圖案

(六)尋找泰雅

在數周的教室內的課程,我們希望所介紹這些原住民的物品與活動能與現實生活聯結,因此詢問幼兒那裡可以看到泰雅族的東西,以了解幼兒生活中的泰雅,並為後續的參觀活動作準備。

哪裡可以看到Tayal的東西

6大霸尖山

5我們家後面阿公的地方啊

1哥哥姐姐的三樓不是有(國小部三樓原民資源教室)

3哥哥姐姐放跳舞東西的地方(美勞教室)

7國小的二樓那裡我們不是去過(自然科教室)

3我們樓梯口不是有圖案(國小教室樓梯口)

5和平火車站樓梯下坡我們不是有看過

6我家我媽媽也有買Tayal的貼紙

9予恩阿媽家的石頭(往上村轉角牆裝飾)

7我家的牆壁

10睿熙的阿嬤會做

6我外婆家有一件Tayal的衣服(在武塔)

25阿公的山上

6南澳泰雅文物館有

30我昨天去武塔南澳的時候有看到

5我們的警察局那邊也有Tayal

14花蓮也有可以買呀

6桃園我的妹妹家也有

5南澳火車的鐵軌轉彎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有Tayal

在討論結束後,我們與幼兒將其討論歸納成討論脈絡地圖,如下圖所示:

 

clip_image014

從幼兒討論脈絡地圖中,可發現幼兒的舊經驗基模中,幼兒認知「那裡有泰雅的東西?」集中於我家及我家附近,都是幼兒生活中最常去的地方,從部落、學校、南澳、及和平火車站,延伸到花蓮,人物則集中於小朋友的爺爺奶奶,於是我們將從學校→部落→南澳進行參觀,並邀請小朋友的爺爺奶奶入園分享。

clip_image016

clip_image018

clip_image020

clip_image022

校園中的泰雅

校長室的泰雅

部落中的泰雅

南澳鄉的泰雅

(六)老祖先的智慧

在進行一系列的資料搜尋與參觀活動後,幼兒對泰雅文物非常感興趣,因此教師針對老祖先的智慧進行介紹

clip_image023

clip_image025

clip_image027

clip_image029

紋面

建築

獵首笛

原民刀

五、        clip_image030clip_image031clip_image032clip_image033遊戲需求目標形成

在介紹這麼多泰雅文物與生活後,從幼兒的活動與討論中可得知,幼兒關於泰雅文化的基礎領域知識亦學習到相當程度,課程將進入第二階段,以培養問題解決能力為主要目標,以幼兒興趣為導向,透過做中學,去探究更多的知識系統,因此詢問幼兒,接下來「我們要怎麼玩?」以下為討論實錄:

我們要怎麼玩?

3我們可以玩假裝打獵

1國小有織布的(織布機)我們女生可以玩織布男生可以玩打獵

15我們可以在教室假裝蓋房子

14我們要去假裝的射山豬

4我們可以用木頭蓋房子

幼兒的討論中希望發展出泰雅族的生活情境遊戲,布置教室成為泰雅部落,幼兒在情境中男獵女織,體現傳統中歡樂的泰雅生活,因此我們將發展三條基本遊戲主題軸線蓋房子、織布與打獵。

六、        課程主題活動分析

在決定將發展三條遊戲主題後,教師必須為遊戲進行主題活動概念分析,以瞭解幼兒在這個活動中,可能學到什麼概念或技能,以利後續活動的引導,亦方便教師決定什麼時機,可以引導幼兒經驗與知識系統的連結。

1.    竹屋探究

 

領域知識發展<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