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教育部中小學科學教育計畫補助申請

一、計畫名稱:

動手做實驗科學研習營對提昇學生科學素養之研究

二、研究計畫之背景及目的:

()背景:

根據研究者在國中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自然實驗是國中學生最感興趣但也是最難學習的課程。很多自然老師覺得實驗課時間短、器材不足、及師生比太小,是造成此結果的可能原因,因此,增加學生「動手做」及老師立即指導的機會,可能是一種有效促進學生科學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在實驗學習過程中獲得帶得走的能力,同時在知識的應用與創造發明上更加靈活創新,是為教育工作的我們首要努力的目標。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正式綱要自 95學年度全面實施以來,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到:「學習科學,讓學生學會如何去進行探究活動:學會觀察、詢問、規劃、實驗、歸納、研判,也培養出批判、創造等各種能力。特別是以實驗或實地觀察的方式去進行學習,使學生獲得處理事務、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瞭解到探究過程中,細心、耐心與切實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現場中不難發現:國中階段自然與生活科技審訂通過的各版本課程內容設計中均強調「實驗」的重要性。

杜威博士「做中學」理論在科學教育中是重要且經常使用的一種教育方法,讓學生親自操作,在活動過程中引起科學興趣並獲得科學知識。實驗課就是期盼學生能動手操作,手腦並用,邊做邊學,突破盲點,融會貫通。本計畫經由「生物科學研習營」的舉辦,提昇國中生對生物科學的認識與興趣。成效由觀察活動過程及反思報告與學生的問卷、心得等可見。

在國中,動手做實驗是學習探究科學過程最簡單的方法,熟練科學過程的學生,長大成人後,不必每一個人都做科學家,可是期待他們都能夠像科學家一樣的想,像科學家一樣的做,在自己環境中時時發現問題,並應用在學校所學習的科學過程技能,自己去解決問題。東光國中的教師們有此信念,希望藉由研習營及科學活動的舉辦來落實,並撰寫研究報告,供日後舉辦活動的參考。

()目的:

1.         透過動手做實驗的活動,使國中生樂於學習自然知識,培養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過程能力。

2.         提供愉悅的實驗學習經驗,引發學習興趣,在快樂的活動中學習科學知識,進而提昇學習成就與科學素養

3.         舉辦「玩科學系列活動」(原名科學挑戰營),以全校學生為對象,導入趣味科學,讓學生從遊戲操作中學科學,進而探究科學。

4.         撰寫研習營及科學活動研究報告,供日後舉辦相關活動的參考。

三、研究方法、步驟及預定進度:

計劃內容分三個部分:其中(一)、(二)今年度即已實施。

(一)生物研習營

嘗試彌補「實驗課時間短、器材不足、及師生比太小(本校約1:30)」的問題,本校擬與宜蘭大學合作發展生物科學研習營,設計生活化的生物實驗課程,由宜蘭大學提供教室、教具、科學儀器及大學生服務志工,使國中生有充足的時間操作及一對一的指導,來導引國中生學習,提昇其對生物科學的興趣。此外,本校也提供宜蘭大學學生服務學習的機會,促進大學生個人成長及公民參與的承諾,使大學生、國中生各有所獲。各階段工作項目安排1

1生物科學研習營各階段工作項目及時程安排

各階段

工作項目

執行時程

準備期

1.         與宜蘭大學洽談合作內容、教室、教具、科學儀器借用等

第一、二週

2.         活動討論及需求調查

第三週~第六週

活動期

生物科學研習營:活動單元一~

單元一:人體與動物之組織器官比較。

單元二:光學與解剖顯微鏡之使用觀察

單元三:動物切片標本之顯微測量

單元四:人體血壓與尿液比重測定

單元五:以超音波觀察人體器官

單元六:呼吸肺功能測定

第七週~第十四週

擇假日實施

成果期

研習營活動總檢討與心得分享與前後測資料統計

第十五週

 

1.         實施時間及地點:時間︰週六實施;今年於3/31日實施

2.         地點宜蘭大學

3.         報名方式:採自由報名及教師推薦報名

4.         成效:活動前後,對學生施予前測、後測,加以整理分析統計,瞭解舉辦生物研習營的具體成效。

 

(二)科學小巨人競賽活動

宜蘭縣立東光國民中學101年度科學小巨人科學競賽活動辦法

1.宗旨:

  (1)提供機會使學生將所習得的科學知識應用於科學的操作。

  (2)使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培養正確的科學態度與方法。

  (3)透過活潑的科學創意競賽,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4)應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團體思考與溝通的能力。

2.主辦單位:東光國中

3.活動日期:

(1)製作日期:102523日~530日上午。

(2)製作地點:各班級教室。

(3)比賽日期:暫定102530日下午。

(4)比賽地點:東光國中體育館。

(5)比賽項目:a. 競速狂飆、b.發射台

(6)參加對象: 三年級各班派隊參加(以班級為單位,每班分8小隊,每隊4~5

人), 4小隊製作競速狂飆4小隊製作發射台(不重複)

(7)競賽項目及內容:

年級

三年級

三年級

活動名稱

競速狂飆

發射台

活動目的

利用氣球、橡皮筋、廢光碟及吸管,發揮創意想像及所學的科學原理,設計賽車,讓賽車能走得快、直、遠。

利用提供材料,發揮創意設計一個可發射乒乓球的裝置。

建議

準備材料

1. 廢光碟4

2. 西卡紙1

3. 吸管(大、中、小)2

4. 橡皮筋5

5. 膠帶1

6. 剪刀1

7. 氣球2

8. 免洗筷1

1.橡皮筋30

2.電工膠帶1

3.竹筷20

4.剪刀1

5.直尺1

6.A4西卡紙1

7.練習用乒乓球1

比賽說明

1.         設計參考:可以用廢光碟作滾輪、吸管為輪軸、氣球作動力的賽車(動力只能以大會提供的氣球)。

2.         比賽場地畫線訂積分。

3.         各隊有三次比賽的機會,以車子失去動力完全停止時的位置計分。

1.         限定大會所規定的材料,各組製造一發射裝置

2.         限定用所製造的發射器,禁止使用手直接丟。

3.         置球發射盒限用紙製作。

4.         發射時,發射台需置於地面且手不可接觸乒乓球。

5.         每一個發射台有5顆球,全班共20顆,發射時間為三分鐘。

計分方式

1. 累計三次競賽,車子停止位置計分。

<p style="margin-left: 12pt; mso-element: frame; mso-element-frame-hspace: 9.0pt; mso-element-wrap: around; mso-element-anchor-vertical: paragraph; mso-element-anchor-horizontal: mar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