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_伊童種稻趣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生態導覽

引自 蘇澳地區農會四健會 伊童種稻趣 體驗操作營成果
鍾茂樹

招生

蘇澳地區農會以蘇澳國小為教學對象向農委會農糧屬,申請「深度米食推廣教育-學童種稻體驗」教學培訓計畫未獲通過,故推廣股四健會編列有限預算,精神於

脫去鞋襪、踩入泥土,融入自然的體驗學習,是需要勇氣的。

走出教室、走進自然,親身操作的學習機會,是需要創造的。

成立伊童種稻趣研習操作營,免費招收在學幼童共計30名,對象是蘇澳地區農會業務範圍內的基礎教育學童。

 

課程實務操作 生產篇-插秧





親子共學插秧 耆老示範傳統插秧法



看我們的玉女腿,都上了天然保護色

四月17日,陰天,氣溫在18度左右,種植屬性有別於小範圍的秧苗,結束後又可打泥巴仗。





好厲害,我種得最好 學長︰我比你豪邁 學妹︰等一下再看我的 趕快把芋頭種完

造型,保證不一樣





親子一起走下田 我們沒有種苗了





好糗 跌倒了 老師跟你們沒有仇啊

生活篇-稻草人製作

由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老師發起,宜蘭縣政府主辦的稻草人文化活動,蘇澳地區農會爭取50具稻草人製作機會,提供本營隊體驗學習。

四月24日,風和日麗,睽違的太陽公公,探頭來觀賞我們的成果。



臉部彩繪 親子一起賦與身體





稻草人集合 現在開始,你們就是田間老大

生產篇-除草

四月24日,固定完稻草人後,隨即進入除草課程,這個單元頗富挑戰性,未必全部學員都敢跪入泥土中,更不習慣跪著前進,故以體驗為主。

 




老師,是不是連抬腳都很困難 這個笑容不是裝出來的





鍾茂樹老師有夠殘酷,居然叫我們跪在田裡

 

生活篇-牽罟

五月8日「沙頂蜈蚣營 海底圍布城 向前一直衝 牽罟倒退行」,這種海岸生活,對多數學員是新鮮的,使用腰抄以減輕手臂用力的智慧。



看吧,使用腰抄就是這麼省力 排排站,用力的往後退,我麼的腳印就像蜈蚣

踩出來的




卯死啊 這一網攏真大尾 我門手上抓的 才代表「鱻」

 

生活篇-米苔目DIY

五月22日,大隊人馬集結在新城社區慶安廟,由蘇澳地區農會家政班新城班的婆婆媽媽們大展手藝。首先介紹手工製作的篩板,並比較現代以不銹鋼材質,經沖床製作,與傳統以馬口鐵,利用鐵釘釘出的篩板之不同處。及米苔目製作時的專有動詞如︰「挨」、「泵」、「kit」、「thua」、「汆」之介紹。因為大鍋中都是滾水,安全顧慮是最重要的,故要求體驗時需二人一組,一位大人、一位小朋友,家政班員在旁指揮與指導,務必讓每一位小朋友都有機會體驗。品嚐時,再以成品說明手工與機械製作之米苔目外觀差異處,及原料以全米製作與參入澱粉時,在口感上的差別。




 




生態篇-水田生態觀察

六月19日(比較往年,活動日期延後約半個月)的早上,晴天、氣溫約30度,因禾本科植物的葉緣較尖利,故要求學員穿著薄長袖上衣、長褲。首先介紹農業時代,未引進化學合成農藥時的捕蟲法及其工具俗稱「蟲桸」,捕獲的蟲體則入袋,為家禽的食源。此時叢生植栽的莖葉很濃密,學員依據身高,在行株間行進的方法,如何觀察、影像紀錄、捕捉等。



行進間在葉片間左右擺動,讓落入蟲桸內 長腳蜘蛛捕食青蟲





老師,快來照 小朋友,快來看

 

生產篇-認識蔬菜、瓜果栽培

有機農法著重輪作,故蔬菜、瓜果類等旱作作物亦同時出現在農場,在適期適作的栽培原則下,冬季蔬菜是不可能出現在六月的農場。



這是地瓜(蕃薯) 製作豆鼓、醬油的黑豆



蘇澳原生的山藥 韭菜

六月19日在實施生態觀察單元後,隨即進入菜園參觀,認識及討論當季蔬果項目、栽培要領、以落葉、銀黑色塑膠布覆蓋為雜草防治的方法。

並介紹有機質堆肥、液態肥料的製作。




堆積發酵中的堆肥 液肥發酵產生的菌絲體

 

生活篇-團康活動及氣球應用教作

七月6日是唯一的室內課,單元課程集合氣球應用教學與團康,四健會講求身、心、手、腦並用,培養能思考、能身體力行的農業人才,人才的培育是在遣移默化中進行。對氣球應用的多變,是大家所驚喜與好奇的,但製作過程的爆破,則是小朋友所懼怕的,於是,克服恐懼是第一要務,巧手自然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團康是合群、投入、快樂的集合體,在老師設計適合兒童的指導課程中,不分你我、不分男女,我們都在快樂中學習。




轉一下,圓球就跑出來了 同學們,跟著老師的口令走

 

生產篇-阿公ㄟ菜園

七月6日,開赴阿公ㄟ菜園仔,林旺德老師已先整地完成,首先,以繩索釘出菜畦的位置,接著就是怎麼使用工具(鋤頭),左右手握的位置、虎口朝下、使力姿勢、安全性等體驗與操作。菜鳥們興致高昂,成效卻如「來亂的」,所以林旺德老師利用中耕機培畦,將畦面整理得筆直,讓我們學作畦面修飾工作。



大家一起來,架式十足 動作、姿勢、效果都100分

七月13日,鄰菜園旁正好有另一位阿公在拔花生「俗稱摳土豆」,經取得同意後,我門又接觸了新的體驗學習。俗稱「土豆」的花生,果夾長在土裡,手須握住靠地表的莖部,再用力整株往上拔,拔起的植株要再將果夾拔下「俗稱挽土豆」放在容器內,果夾須在艷陽下不定時翻動,曝曬三天左右才會乾,果仁(花生粒)才不會壞。



彩虹姑娘摳土豆 家己摳,家己挽

七月14日,到達操作菜園時現場已換然一新,中耕機作業後一畦畦排列在我們眼前,我們只要將畦面稜角畫成狐狀,並讓畦面平整即可,但似乎天不從人願,因為我們玩得太快樂了。




比照中間這一畦就可以了 導致畦面修飾效果不好的兇手,集中在這裡

選擇四季都可種植的小白菜(夏季約20天即可採收),當日就以種子繁殖法播種,

方法很簡單,只要將很細的種子平均撒播在地表就可以,定植後澆水就完成了。



種植時專注的態度,連阿公攏呵咾 灑水,看我的巧思

七月31日,趁著割稻單元未實施前,讓大小朋友疏拔小白菜。等到小白菜成長後,才知道我們種子施放得不是很平均,蟲蟲也開始來光顧,在放任栽培的情形下,綠油油的畦面,有我們的驕傲,阿公的菜園對我們而言是成功的。




媽媽說︰先將大顆的拔起來 要現吃,所以拔起來後可先將帶土的根部去除

 

生產、生活篇-歡喜慶豐收

七月31日,下田前先對學員行前說明,尤其是安全顧慮,並介紹農業時代利用稻草加工的用具。進入稻田途中,機會教育於轉作中作物-田菁,屬豆科植物,介紹被利用為轉作作物的原理,及固氮瘤在氮素吸收與在土壤中的分解機制。進入稻田後,以人文為先,舉辦簡單祭祀,亦應先言明,不同宗教信仰者可不參加。




昔日的草包,現在捕飛魚卵的材料 開花期是田菁固氮能力最好時 敬天、謝地、求平安

割稻體驗時,由老師或耆老示範︰




示範 大人陪伴在側,是安全的保證 第一次操作者,較習慣的姿勢




割稻機脫穀作業 脫穀筒的內部與作業機制 割稻機田間作業




從左邊飛出的是稻殼 糙米從此處經篩網落下 精製後的白米從此流出

 

生活篇-焢窯與野餐





旺火燒窯 確實封窯 烤地瓜

焢窯時,先以含稻根的田土建溝窯體,開放窯、封閉窯皆可,利用柴火燒紅窯體周邊泥土、柴火炭化時,再將地瓜(可包覆錫箔紙)等投入窯內,迅速封窯,將窯體的熱土將地瓜封住,上方可再取未燒過之新土覆蓋,確保熱氣不外露。經2~3小時候開窯,即可吃到熱騰騰、香噴噴的烤地瓜。




好料 早上現採的小白菜 席地而坐 顧不得形象 被折騰了一天 好餓

 

生產、生活篇-銷售

蘇澳地區農會提播180公斤白米,原意是獎勵30位小朋友皆全程參與課程體驗,但老師及家長經與小朋友討論後,決議將這些白米捐出來,並透過義賣方式,將所得全數捐給蘇澳國小弱勢家庭的小朋友就學所需。農會共襄盛舉,於八月3日藉製冰廠的磅秤、真空包裝機,家長自製文宣及與小朋友一起認識、使用磅秤,每袋2公斤,共90包。





於包裝袋內之文宣 親子一起來裝、磅白米 真空包裝機操作

 

商借蘇澳菜市場內祖師廟前商家騎樓為據點,時間一到,小朋友各自組成小組,紛往各巷弄的商家、路人、遊客等積極推銷。別的不說,就衝著小朋友的熱忱,不到半個小時就已銷售一空。因為規劃得宜、大家同心,透過義賣的活動平台,賣出的是汗水的結晶,收集了眾人的愛心。




義賣大軍 小朋友 辛苦了 本會何應欽秘書到場關心

營隊特色

1.蘇澳國小的老師、家長揪團,帶領小學童一次報名,馬上即可成立體驗操作營隊,學童同校且家長本已相互聯誼,故營隊連繫、執行皆順暢。

2.不受上級補助單位,對人數及其他規範限制,執行面非常靈活。

3.小班制,又都於假日實施,對參與外部協力體驗活動之參與率高。

4.學校老師與家長參與度配合度高、帶頭操作、親身全程操作,於體驗操作中學習(諸多課程師長也都是首次經驗),活動都在快樂的笑容中進行,增進親子關係。

5.家長主動提供課程(焢窯、野餐、義賣),並積極爭取與配合外部協力體驗課程,增進多元學習的機會。

6.在農業推廣教育中,本營隊除教育幼童外,已建立培養種子教師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