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習第一課補充資料

腹有詩書氣自華

【原文】

蘇軾《和董傳留別》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翻譯】
我雖然身穿簡陋的土布,用粗絲綁發,卻滿腹詩書,自然氣質高華。
厭倦了與老書生清談,鼓舞精神和眾多士子共赴中制科考試。
兜裡沒錢,一雙舊鞋已跟隨我多年,出行全靠它;富貴人家的香車美女,讓我眼花繚亂。
放榜以後我成績好,得意洋洋來誇耀,看:黃紙詔書上墨蹟還濕著。
【注釋簡析】

繒:粗絲綁發,粗布披身。

裹:經歷。

生涯:人生的境遇過程。

腹有:胸有,比喻學於成。

氣:表於外的精神氣色。

華:豐盈而實美。

老儒:博學而年長的學者。如:博學老儒。
瓠葉:詩經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瓠葉,大

      夫刺幽王也。或以為燕飲之詩。首章二句為:幡幡瓠

      葉,採之亨之。
舉子:被舉應試的士子。  

囊空:口袋裡空空的,比喻沒有錢。
    尋春馬:引用孟郊《登科後》詩:「昔日齷齪不足

      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

      安花。」
擇婿車:此指官賈家之千金美女。官賈富家之千女所座之馬

      車,遊街以示擇佳婿,古有擇婿樓。
世俗:社會上流傳的風俗習慣。

業精於勤荒於嬉

【原文】

唐‧韓愈〈進學解〉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召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翻譯】
國子先生一早進入太學,召集所有學生站在館下,教訓他們說:「學業的精進在於勤奮努力,學業荒廢是由於懈怠;德行的修成是因為慎思,德行的敗壞是由於放任。」

【文章背景】
韓愈這一篇〈進學解〉,是在唐憲宗元和八年寫下,時年四十五歲。韓愈憑著多年讀書的經驗告誡學生:「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學問之所以能夠專精,是因為勤於吸收知識,而德行的修養,在於能夠慎思與明辨,例如朱熹說:「不奮發,則心目頹靡;不檢束,則心目恣肆。」(朱熹《朱子語類》)可見得我們做學問、修養德行,都要時保警覺,不能隨意放縱自己的心性,以免時間一久,就耽溺於遊樂,日趨怠惰。

 

而韓愈這裡所說的「業」也可以說是事業,或泛指我們生活中的事情。例如《左傳》卷二十三記載:「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民生在這裡指農事,如果我們勤於農事,就會年年豐收、不虞匱乏。

「業精於勤,荒於嬉」,也就是說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努力耕耘的人,才能獲得豐碩的果實;而「行成於思,毀於隨」的「行」字,可解釋為執行、實踐,意即思考是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橋樑,也是創造力量的來源。

西方大發明家愛迪生也說:「成功是靠一分的天才,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可見人的知識與德行都需要「聚沙成塔」,有賴平日的累積與鍛鍊,方能通往羅馬之途。

 

安居不用架高樓 書中自有黃金屋

【原文】

宋真宗《勵學篇》
富家不用買良田 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 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 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 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 五經勤向窗前讀

【翻譯】

想要豐衣足食的話,不需要購買良田,只要努力讀書在有功成名就時,就能溫飽肚子,想要安安穩穩的過生活,不一定要蓋著華麗的房子才能,只要努力讀書,就能夠得到更好的生活,當娶妻子的時候,不用怨恨沒有好的媒人來做媒,只要努力讀書,自然就能認識名媛女子,當出門的時候,不要怨恨身邊沒有隨僕跟隨,只要努力讀書成大官時,自然就有馬車僕人隨後服侍,如果想要舒發這一生的志向,就應當要努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