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是社會上普遍對運動員的刻板印象,
有些父母也認為孩子如果從事過多的體能運動會影響到課業的進度,因此反對孩子參加校隊,
相信這也是許多人在青少年時期中斷夢想的原因。但是哈佛醫學院精神科助理教授-約翰.瑞提醫師(John J. Ratey, MD,)
的研究結果卻顯示,多運動不僅會讓四肢發達而且頭腦也會變得更聰明,這樣的結果可謂大大顛覆了我們的刻板印象。
約翰.瑞提醫師所著作的《運動改造大腦:IQ和EQ大進步的關鍵》一書中有指出,
運動能刺激腦幹,提供能量、熱情和正面動機,還能調節腦內神經的傳導物質,
正面地改變我們既定的自我概念,同時能穩定情緒及增進學習力等優點,在芝加哥的一所中學,
也以實際案例證明了約翰.瑞提醫師的研究是正確的。
該校實施了一個名為「零時體育課」(Zero Hour Physical Education)的教學計畫,也就是學生在學校還沒真正開始上課前,
讓學生跑步運動,流流汗提高心跳率,再回到課堂上上課,剛開始學校的家長都很反對這項計畫,
認為讓孩子在上課前運動,孩子到了課堂上會容易疲倦及打瞌睡,但是結果與家長的疑慮正好相反,
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力增加同時學習效率更好,而且學生的脾氣變得更好,校內吵架鬧事的情況也因此減少許多。
國內神經科學權威洪蘭教授在《運動改造大腦:IQ和EQ大進步的關鍵》的推薦序中提到,
人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serotonin)和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
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多巴胺是正向情緒的傳導物質,血清素是和人的情緒與記憶相關的傳導物質,
正腎上腺素則跟注意力有直接的關係。運動後的孩子分泌了足夠的多巴胺,讓孩子的脾氣變好了,
課堂上吵架鬧事的情況也減少了,上課氣氛自然也變得更好了;血清素多了,孩子的記憶力當然也增加了;
正腎上腺素則提升了孩子們課堂上的專注力。學生的在課堂的表現變得更好,自信心與自尊心自然也跟著提升了。
小朋友多跑步的好處除了過去所熟知的,可以促進健康、紓解壓力與減重瘦身之外,
現在又發現了一個可以增進學習效率的好處,所以家長別再抱持著「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誤解,
反而應該多鼓勵孩子多利用時間運動,效法零時體育課的精神,上課前在學校的操場跑跑步增加三種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
當每個孩子都自動自發的在上課前運動,相信學校的學習環境會變得更優質,而孩子也會獲得更良好的學習品質,
讓台灣的學校教育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 想了解更多慢跑資訊,請加入RUNiROUND慢跑俱樂部粉絲專頁
載自http://tw.sports.yahoo.com/news/跑步讓你的孩子變得更聰明-12113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