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晚餐是生活重要的儀式

蔡穎卿:晚餐是生活重要的儀式

只有非常幸福的人,才能在愛裡相遇,做為親子,或為手足,成為伴侶,識為知己。

「只有非常幸福的人,才能在愛裡相遇,做為親子,或為手足,成為伴侶,識為知己,」
蔡穎卿如是說。她用愛經營家,把養育女兒當成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實踐。
育有一對出色女兒、在數場親職演講分享經驗、經營過一些特色餐廳、出版過三本書,
但在向人自我介紹時,她喜歡說,「我的工作是母親。」

– – –

自主學習不是天生就有的能力,孩子不只需要大人給予觀念的培養與鼓勵,
更重要的是,孩子必須有學習管理自己時間的機會。
我的建議是,把放學後的時光留給孩子,不要往補習班跑,
讓孩子學著管理自己的時間。因為父母不可能又要幫孩子安排好一切學習活動,
又要他懂得自主學習。

此時,家庭的角色是提供一個支持、溫暖的環境。而這些,可以在晚餐時刻達成。

有了孩子之後,我們有幾次的舉家遷徙,無論家在台灣、曼谷,還是新加坡,
每次搬家,我總是將最好的角落留給餐廳,因為那是我們一家集會的重地。

離開五年再重回台灣時,老大Abby正逢國三,她並沒有參加學校的夜間輔導,
除了因為孩子常年在國外,有些科目她是先讀過英文資料再轉換為中文,
需要仰賴大量的工具書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無法忍受餐桌上孩子的日日缺席!

每天傍晚,當家人紛紛返家,是我帶著慎重而愉快的心情準備晚餐的時刻。
我知道,晚餐雖然是件最尋常不過的事,卻代表了穩定的生活節奏、
一個家庭的團聚分享。還有,對於課業繁重的孩子,晚餐是生活轉換的重要儀式。

一個孩子在學校八個小時的集體生活後,經由晚餐,講話的氣氛與對象、
生活的方式與節奏都不同,心情與身體機能會在此得到轉換。
一個小時後回到書房,雖然還是進行心智的學習,但因為有過調節,會更順利。

晚餐時,不妨和孩子聊聊一天發生的事,用「今天自然課做了什麼事?

取代「今天成績如何?」的質問,真心對孩子學習的內容感興趣。
即使只是國小的孩子,他也可能學習許多你未曾經歷的事物。
大人可以在晚餐時,透過孩子,學習到新的事物。

孩子不是機器,需要一種平衡的生活。我相信孩子能把書讀好、
能以非常健康的心來面對與轉移教育的種種困境,
就是因為我們鼓勵她們過正常的生活
──堅持全家團聚的晚餐時光把放學後的時間歸還給她們自己安排。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4023&view=full&time=1351993756659